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长沙市中学校园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

作 者: 雷凌华
导 师: 龙岳林
学 校: 湖南农业大学
专 业: 观赏园艺学
关键词: 长沙 中学 植物景观 调查分析
分类号: TU98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79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础,中学教育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与进步的基石。本文通过采用现场观察、问卷调查、文献收集、综合比较分析法与SD法对长沙市中学校园的植物景观现状、种类分布及景观应用现状和中学生行为心理与中学校园植物景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良好的中学校园植物景观会明显影响中学生,植物景观和杰出校友雕塑等景观的融合来强化这种影响力。(2)在长沙市被调查的中学中,雅礼中学、长沙市一中、长沙市十一中和长沙县一中的植物种类分别为40、49、54和41,占调查中学植物种类总数124种的55.3%。相比较而言,中学生对长沙市一中和雅礼中学的植物景观综合评价较高。(3)中学校园植物景观缺乏景观空间多样性、植物品种多样性,难以有效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行为和求知需要,有待于改善和提高。(4)中学校园植物景观应注重科学性、艺术性、隐育性和人文性的有机融合,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顺应教育理念的转变,从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角度出发,以中学生为本,体现生态性原则、功能性原则、文化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和个性化原则,遵循地带性植物群落生态发展规律,构建有机合理的中学校园植物景观体系,以满足学生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景观空间的功能性要求,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以求取得生态、教育、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并将整个校园当作一个景观生态系统,将景观植物作为系统稳定和平衡的良好生态因子。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15
  1 研究背景  9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9-10
    2.1 研究的目的  9
    2.2 研究的意义  9-10
  3 研究内容  10
  4 研究方法  10-11
    4.1 实地调查观察法  10-11
    4.2 问卷调查和文献收集  11
    4.3 综合比较分析法  11
  5 相关研究进展  11-13
    5.1 国内研究进展  11-12
    5.2 国外研究进展  12-13
  6 相关的理论基础  13-15
    6.1 植物景观相关概念  13
    6.2 环境行为学  13-14
    6.3 环境心理学  14-15
第二章 长沙中学校园植物景观现状调查与分析  15-42
  1 实地调查概述  15-16
    1.1 长沙市概况  15
    1.2 实地调查对象概况  15-16
  2 中学校园植物景观现状问卷调查与分析  16-18
    2.1 调查范围的确定  16
    2.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6
    2.3 调查结果分析  16-18
  3 中学校园植物景观评价调查与分析  18-24
    3.1 SD法  18-19
    3.2 问卷调查目标空间的设定  19
    3.3 问卷调查评定尺度的确定  19-20
    3.4 被访者  20-21
    3.5 评定实验  21
    3.6 问卷整理  21
    3.7 调查结论  21
    3.8 各样本评价  21-24
  4 中学校园植物景观多样性分析  24-32
    4.1 物种丰富度分析  31-32
    4.2 物种多样性分析  32
  5 中学校园植物景观的种类调查与分析  32-40
    5.1 景观植物科属分析  32-37
    5.2 观赏特性分析  37-38
    5.3 景观植物生活型分析  38-39
    5.4 中学应用景观植物种类分析  39
    5.5 景观植物造景应用现状分析  39-40
  6 影响中学校园植物景观的制约要素分析  40-41
    6.1 自然要素  40
    6.2 人文要素  40-41
    6.3 社会要素  41
  小结  41-42
第三章 中学校园植物景观的建设构想  42-52
  1 中学校园植物景观的设计原则  42-45
    1.1 生态性原则  42
    1.2 功能性原则  42-43
    1.3 文化性原则  43-44
    1.4 艺术性原则  44
    1.5 个性化原则  44-45
  2 中学校园各功能区植物景观的设计要点  45-51
    2.1 校前区  45-46
    2.2 教学区  46-47
    2.3 学生生活区  47
    2.4 体育活动区  47-48
    2.5 植物园或中心绿地区  48-51
  小结  51-52
第四章 结论  52-53
参考文献  53-55
附录  55-5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8-59
致谢  59

相似论文

  1. 瑞丽市农村中学德育问题研究,G631
  2. 中学教师情绪劳动问卷的编制与初步应用,B841
  3. 连山山区中学如何开展海洋教育的研究,G632.0
  4. 参与式培训对中学教师与家长沟通能力的影响,G636
  5. 中学数学竞赛中二次多项式与二次函数问题的研究,G633.6
  6. 广州与河源中学地理教育区域差异分析,G633.55
  7. 中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研究,G633.3
  8. 中学古代写景游记散文教学研究,G633.3
  9. 加强中学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路径探究,G631
  10. 广州市中学普及开展第一套校园集体舞的策略研究,G633.96
  11. 老子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3
  12. 农村初中学困生的问题研究,G635.1
  13. 陕南贫困山区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G633.96
  14. 地理园(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G633.55
  15. 毽球运动训练模式的研究,G849.9
  16. 福建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研究,G434
  17. 广州市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研究,G434
  18. 民国时期中学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研究,G633.3
  19. 接受美文学理论在职业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G633.3
  20. 长沙现代大学区位变化研究,G649.2
  21. 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G633.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园林规划与建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