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美创新体系比较及启示

作 者: 张瑞
导 师: 黄涛
学 校: 武汉科技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创新体系 政府 企业 科研机构 高校
分类号: G3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2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引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年首次发表的《世界科学报告》中指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实际上是“科技的差距”、“知识的差距”。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各国都逐渐将注意力转向其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发展中国家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要缩小技术差距与知识差距,这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技术创新和知识经济发展的空间,换言之,就是需要有良好的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超级大国,美国在其创新体系构建中有许多鲜明的特点和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通过对中美国家创新体系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及理解。本文首先在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其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提出及概念阐述,国家创新体系类型、基本构成、基本特征。再次是对中美国家创新体系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从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企业及中介机构对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现状、特点进行阐述,另一方面,对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国家创新体系,得出我国创新体系亟待完善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是从比较中得到的启示,取长补短,从政府、企业、高校三个方面对完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一章 绪论  8-13
  1.1 选题意义  8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8-11
    1.2.1 国外研究综述  8-10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0-11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1-13
    1.3.1 研究的方法  11-12
    1.3.2 论文的创新点  12-13
第二章 国家创新体系概述  13-17
  2.1 国家创新体系的提出及概念阐述  13
  2.2 国家创新体系结构特点  13-16
    2.2.1 政府有关部门的作用  14
    2.2.2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14-15
    2.2.3 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是高校和技术科研机构  15
    2.2.4 培训与教育  15
    2.2.5 相关中介机构  15-16
  2.3 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特征  16-17
第三章 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特征  17-24
  3.1 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  17-18
  3.2 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现状  18-20
    3.2.1 政府  18-19
    3.2.2 大学和科研机构  19
    3.2.3 企业  19-20
    3.2.4 中介机构  20
  3.3 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特点  20-24
    3.3.1 高强度、大范围、多元化的创新投入  20-21
    3.3.2 完善的创新环境  21
    3.3.3 高效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  21-22
    3.3.4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相互促进  22
    3.3.5 激励创新的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  22-24
第四章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及特征  24-32
  4.1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形成  24-25
  4.2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现状  25-28
    4.2.1 企业  25-26
    4.2.2 科研机构  26-27
    4.2.3 高校  27
    4.2.4 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  27-28
  4.3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不足之处  28-32
    4.3.1 创新与技术经济结合机制未建立  28-29
    4.3.2 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29
    4.3.3 科技体制改革需要新的思路  29
    4.3.4 高校存在的一些问题  29-30
    4.3.5 创新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市场化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30-32
第五章 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32-38
  5.1 中美国家创新体系的区别  32-34
  5.2 完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对策分析  34-38
    5.2.1 加大政府创新投入,提高创新活力  34-35
    5.2.2 激发企业创新潜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35-36
    5.2.3 加强高校基础研究,促进自主创新能力  36
    5.2.4 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提供技术创新活动平台  36
    5.2.5 强化创新观念建设,营造创新文化环境  36-37
    5.2.6 利用国际互动机制,赶超世界科技水平  37-38
结论  38-39
参考文献  39-41
致谢  41

相似论文

  1. 异构环境下企业互操作技术及在物资供应链系统中的应用,TP311.52
  2. 德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F815.16
  3. 肇庆供电局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研究,F272.92
  4. XD软体家具公司经营战略研究,F272
  5.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6.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7. 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807.4
  8. 论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其改进,G647
  9.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10.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11.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12. SCXC公司企业文化构建研究,F270
  13. 我国政府环境责任的完善,D922.68
  14. 试论地方政府的伦理决策,D625
  15. “社会代理人”:于有为和无为之间,D625
  16.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17. 高校精品课程视频资源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G642.3
  18.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行为特征分析,G647
  19. 面向绿色大学建设的高校节能体系研究,G647
  20. 基于DEA的某高校教育投资效益评价研究,G647.5
  21. 泉州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G648.7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科学、科学研究 > 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 > 世界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