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

作 者: 王媛
导 师: 郭锐
学 校: 北京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事件性 持续性 事件分解
分类号: H14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7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持续性是动词、动词结构以及句子所陈述的情境的一种重要的事件性特征。具有这种性质的谓词结构所指称的事件在时间上可延展,即具有可以从内部进行观察的过程。由于谓词结构本身的事件性特征、不同语法标记的选择、句子特殊的语义解读以及事件测量的不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持续性表达存在不同的语义类型,受制于迥异的语义机制。本文着重分析了谓词结构的持续义表达的两种主要方式:进行体和时量结构。基于事件语义学对“体”(词汇体以及语法体)研究的丰富成果以及部分事件分解分析的思路,本文提出具有持续性的事件对应于时间轴都可以分解为若干的子事件,不同的谓词结构所指称的事件和其子事件在“整体-部分”关系上会体现出不同的特征。针对不同的句法表达,我们提出四种不同的持续义:均质性持续、增长性持续、重复性持续和测量性持续。均质性持续是指在持续过程中的每一个子事件(包括子状态)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它反映了“着”在表达持续义时所受到的限制。现代汉语有两个进行体标记“在”和“着”,长期以来基于“动态(‘在’)/静态(‘着’)”二元对立的语义解释(Li & Tompson 1981;Smith 1991;郭锐1993;戴耀晶1991/1997;方梅2000;Xiao & McEnery 2004等)面临无法解释的难题:一方面,“着”也可以用来表达动态动作的进行,但是“着”在表达动态动作进行时受到怎样的语义限制,以及表示动态动作进行的“着”和表示静态状态持续的“着”是否具有一致的语义核心,现有的文献都没有做出解释;另一方面,现有文献关注“着”和“在”在使用中的对立,但没有解释二者可以互换以及共现的条件。我们通过分析“动词+数量宾语”结构带“着”的使用限制、“同时/顺次进行”解读和“分配/集合性”解读跟“着”共现时的限制、指称复合事件的谓词结构跟“着”共现的限制以及连动结构和存现结构中的“V着”的特点,论证了“着”只有跟具有均质性特征的谓词结构共现,“着”所表达的持续义是均质性的持续。与均质性持续相对立的是增长性持续,它是指持续过程中的每一个子事件都具有不同的性质,对应于参与对象的不同性质或者不同状态,判断的标准是只能跟“在”共现。我们通过分析动结式的进行体表达来论述这类持续性语义。现代汉语的动结式指称某种瞬间结果的实现或者状态的改变,比如“打破、推倒”等,通常认为不能用于进行体(Teng 1974/1979;Tai 1984;Lin 2002等)。但是如果处在逐渐或者缓慢进行的语义下,一部分动结式可以用在进行体中,比如“染红、推广”等。我们从分析动结式的事件性特征的生成过程入手,主张动结式结构的终结性取决于相关论元所指称对象的某方面性质跟补语谓词所指称事件之间的同态关系;如果该终结性的获得需要一个逐渐发展的内部过程,那么动结式具有持续性,反之,动结式只表达瞬时的事件。另一方面,有的动结式结构还可以跟“着”共现,这时它们仍需遵循均质性限制,要么指称均质的重复性量级变化,要么指称均质的结果状态的持续。均质性持续和增长性持续是谓词结构的持续义表达的两种基本类型,其他跟持续义表达相关的问题都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跟这两种基本的持续义类型相联系。一方面,一些具有瞬时性特征的谓词结构,比如“咳嗽、到达”等,当指称单次事件时,不能出现在进行体中;如果把它们所指称的事件加以复数化,那么就可以出现在进行体表达中。我们讨论了两种情况:重复性语义解读所造成的复数化事件以及受相关名词论元的复数性特征的影响所造成的复数化事件。但是复数化事件在跟“在”或者“着”共现时,表现出不同的情况,即体现为片段重复和事态重复的对立。片段重复可以构成一个大的均质性事件,因而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均质性持续;而事态重复由于每一个子事件都涉及到不同的参与对象,或者涉及到不同的时间/空间位置,所以可以看作是特殊的增长性持续。另一方面,现代汉语的时量结构无论出现在动词前还是出现在动词后都可以表达丰富的语义。现有的分析重视动词后的时量结构的语义表达,并且建立了以“持续义”为核心的语义分析(马庆株1981;Li 1987;郭锐1993;沈家煊1995;Lin 2008等)。但是时量结构可以不表达动作或者状态的持续时间,而只表示对事件的计量;并且时量结构所表达的持续义和谓词结构的进行体表达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我们主张,时量结构的基本语义是对事件的测量,具体有两种测量方式,即整体测量和部分测量。其中,均质性的持续只能通过部分测量的方式来表达,而增长性的持续可以通过部分测量,也可以通过整体测量的方式来表达。不同测量方式的选择受制于谓词结构不同的事件性特征。持续义只是时量结构对事件测量的一类特殊的情况。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4-6
Abstract  6-17
第一章 绪论  17-42
  1.1 研究问题  17-20
  1.2 持续性  20-27
    1.2.1 关于持续性  20
    1.2.2 不同句法层的持续性  20-22
    1.2.3 持续义表达的多种方式  22-27
  1.3 论背景  27-36
    1.3.1 的研究  27-28
    1.3.2 事件语义学  28-30
      1.3.2.1 分解与组合  29-30
      1.3.2.2 事件分解的两种方式  30
    1.3.3 事件谓词分解  30-33
    1.3.4 部分事件分解  33-36
  1.4 主要结论  36-37
  1.5 各章介绍  37-42
第二章 进行体研究中纠结的几个方面  42-61
  2.1 引言  42
  2.2 进行体的核心语义的争论  42-45
    2.2.1 动态进行义  42-44
    2.2.2 静态持续义  44-45
    2.2.3 小结  45
  2.3 形式语义学的刻画  45-52
    2.3.1 非完整体悖论  45-46
    2.3.2 基于时制逻辑的分析  46-48
      2.3.2.1 Montague 1968  46-47
      2.3.2.2 Bennett & Partee 1972/1978  47
      2.3.2.3 Dowty 1977/1979  47-48
    2.3.3 基于事件的分析  48-50
      2.3.3.1 Landman 1992  49
      2.3.3.2 Parsons 1990  49-50
    2.3.4 基于部分-整体关系的代数结构分析  50-51
    2.3.5 总结  51-52
  2.4 现代汉语的进行体范畴  52-53
  2.5 现代汉语的进行体标记  53-59
    2.5.1 现代汉语有多少进行体标记  53-54
    2.5.2 "正"不标记进行体  54-57
    2.5.3 "呢"不是进行体标记  57-59
  2.6 现代汉语有两个进行体标记:"在"和"着"  59-61
第三章 均质性持续:"在"和"着"的语义  61-101
  3.1 引言  61
  3.2 动态/静态二元对立的讨论  61-66
    3.2.1 "动态/静态"的二元标杆  62
    3.2.2 "着"的多义性分析  62-63
    3.2.3 "着"有唯一的核心语义  63-64
    3.2.4 功用角度的分析  64
    3.2.5 小结  64-66
  3.3 动词结构的均质性  66-70
    3.3.1 文献中的均质性  66-69
    3.3.2 形式语义学的分析  69-70
  3.4 "动词+数量宾语"的进行体  70-80
    3.4.1 "动词+数量宾语"的影响  70-71
    3.4.2 "一+量+名"结构的解读  71-73
    3.4.3 "同时进行义"解读  73-75
    3.4.4 集合性解读和分配性解读  75-76
    3.4.5 均质性和非终结性  76-80
      3.4.5.1 Lin 2002的分析  76-77
      3.4.5.2 语法体和词汇体的基本分野  77-79
      3.4.5.3 "在"和"着"的辖域范围  79-80
      3.4.5.4 小结  80
  3.5 复合事件的进行体  80-86
    3.5.1 动作和活动  80-82
    3.5.2 复合事件  82-83
    3.5.3 典型的例子  83-84
    3.5.4 制作类动词结构  84-85
    3.5.5 小结  85-86
  3.6 连动结构中的"V着"  86-89
    3.6.1 连动结构中的"着"和"在"  86-87
    3.6.2 连动结构中"V着"的限制  87-89
      3.6.2.1 "动词+数量宾语"的限制  87
      3.6.2.2 均质性的静态解读  87-88
      3.6.2.3 指称复合事件的谓词结构的限制  88-89
    3.6.3 小结  89
  3.7 存在句中的"V着"  89-95
    3.7.1 动词的动态义和静态义  89-91
    3.7.2 动态义的限制  91-93
    3.7.3 存在句和隐现句  93-94
    3.7.4 小结  94-95
  3.8 结论  95-101
    3.8.1 主要结论  95-96
    3.8.2 均质性持续  96-97
    3.8.3 形式语义刻画  97-101
第四章 增长性持续:动结式的进行体  101-136
  4.1 瞬间动词的进行体  101
  4.2 动结式在持续性上的内部差异  101-104
    4.2.1 动结式结构的事件性分类  101-103
    4.2.2 慢动作效应  103-104
    4.2.3 动结式跟"在"和"着"的分布  104
  4.3 分析思路  104-107
    4.3.1 单一因素决定  104-106
    4.3.2 本章的分析思路  106-107
  4.4 动结式的事件性特征  107-117
    4.4.1 两类结果结构  107-108
    4.4.2 致使-结果分析  108-109
    4.4.3 增长性分析  109-114
      4.4.3.1 Rothstein 2003的分析  111-112
      4.4.3.2 Wechsler 2005的分析  112-114
    4.4.4 补语成分的语义  114-116
      4.4.4.1 指称量级变化  114-116
      4.4.4.2 指称事件  116
    4.4.5 汉语动结式的事件性  116-117
  4.5 动结式的进行体分析  117-127
    4.5.1 研究对象  117-119
    4.5.2 控制类动结式的进行体  119-122
      4.5.2.1 典型的用于进行体的情况  119-120
      4.5.2.2 相关论元指称对象的多种性质  120-121
      4.5.2.3 不能用于进行体的情况  121-122
    4.5.3 特殊赋格动结式的进行体  122-124
    4.5.4 论元NP的影响  124-127
      4.5.4.1 单复数特征的影响  124-125
      4.5.4.2 抽象/具体对象的影响  125
      4.5.4.3 不同性质的选择  125-127
    4.5.5 小结  127
  4.6 跟"着"共现的动结式  127-134
    4.6.1 量级的变化  128-132
    4.6.2 静态状态义  132-133
    4.6.3 小结  133-134
  4.7 结论  134-135
  4.8 增长性持续  135-136
第五章 重复性持续:复数化事件的进行体  136-169
  5.1 引言  136-137
  5.2 问题  137-138
  5.3 重复性语义解读  138-145
    5.3.1 可重复事件的类型  138-141
      5.3.1.1 通指性事件和偶发性事件  138-140
      5.3.1.2 其他的语义限制  140-141
    5.3.2 重复性解读对持续义表达的影响  141-144
      5.3.2.1 单动作体动词  142
      5.3.2.2 达成类动词  142-144
      5.3.2.3 完结类动词结构  144
    5.3.3 小结  144-145
  5.4 名词论元的复数特征的影响  145-148
    5.4.1 复数主语的影响  145-146
    5.4.2 复数宾语的影响  146-147
    5.4.3 完全重复和不完全重复  147-148
  5.5 复数化事件的语义类型  148-155
    5.5.1 语义参数  149-150
    5.5.2 事件的持续和重复  150-152
    5.5.3 重复性的副词成分  152-154
    5.5.4 片段重复和事态重复  154-155
  5.6 复数化事件和"着"  155-164
    5.6.1 完全重复和"着"  155-159
      5.6.1.1 瞬间性事件的重复发生和"着"  155-157
      5.6.1.2 持续性事件的重复发生和"着"  157-158
      5.6.1.3 表示程度变化  158-159
      5.6.1.4 小结  159
    5.6.2 不完全重复和"着"  159-164
      5.6.2.1 复数主语和"着"  160-161
      5.6.2.2 复数宾语和"着"  161-163
      5.6.2.3 数量修饰语  163-164
      5.6.2.4 小结  164
  5.7 结论  164-169
    5.7.1 复数化事件的进行体  164-165
    5.7.2 重复性持续  165-167
    5.7.3 复数化事件和动量结构  167-169
第六章 测量性持续:时量结构的语义(上)  169-190
  6.1 引言  169
  6.2 具体问题  169-175
    6.2.1 不同句法位置上语义解读的同与异  170-172
    6.2.2 事件计量的解读  172
    6.2.3 持续义分析的另一个问题  172-174
    6.2.4 小结  174-175
  6.3 现有分析  175-182
    6.3.1 语义特征分析  175-176
    6.3.2 均质性限制  176-180
      6.3.2.1 谓词结构和时间短语的选择关系  176-177
      6.3.2.2 Lin 2008的分析  177-180
    6.3.3 有界/无界分析  180-182
    6.3.4 小结  182
  6.4 事件测量和时量结构的语义  182-190
    6.4.1 时间测量和事件测量  182-184
    6.4.2 两种测量方式  184-186
    6.4.3 时量结构的多种语义表现  186-190
      6.4.3.1 动词前的时量结构  186-187
      6.4.3.2 动词后的时量结构  187-189
      6.4.3.3 小结  189-190
第七章 测量性持续:时量结构的语义(下)  190-222
  7.1 时量结构的整体测量义  190-197
    7.1.1 基本表现  190-191
    7.1.2 谓词结构的事件性类别  191-193
      7.1.2.1 终结性限制  191-192
      7.1.2.2 非终结性的情况  192-193
    7.1.3 整体测量的语义刻画  193
    7.1.4 句法位置的不对称  193-196
    7.1.5 小结  196-197
  7.2 时量结构的部分测量义  197-207
    7.2.1 基本表现  197-198
    7.2.2 部分测量的语义刻画  198-199
    7.2.3 谓词结构的事件性类别  199-206
      7.2.3.1 状态类  200-201
      7.2.3.2 动作类  201-202
      7.2.3.3 达成类  202-203
      7.2.3.4 完结类  203-204
      7.2.3.5 重复性解读的情况  204-206
    7.2.4 小结  206-207
  7.3 事件测量和持续义  207-211
    7.3.1 状态的持续  207-209
    7.3.2 事件的持续  209-210
    7.3.3 小结  210-211
  7.4 时量结构的歧义分析  211-219
    7.4.1 两种歧义类型  211
    7.4.2 "了_1"和"了_2"的影响  211-216
      7.4.2.1 两类看法  212-213
      7.4.2.2 Liao 2005的分析  213-216
    7.4.3 "了_1"、"了_2"和测量方式的选择  216-219
  7.5 结论  219-222
    7.5.1 基本结论  219-220
    7.5.2 测量性持续  220
    7.5.3 四类持续性语义  220-222
第八章 结论及前景  222-226
参考文献  226-235
后记  235-238

相似论文

  1. TZ3Y20A-SrSO4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TB332
  2. 超低碳贝氏体钢CO2激光-GMA复合焊接特性研究,TG456.7
  3. 氮杂环化合物介质阻挡放电降解的实验研究及机理初探,X703
  4. 复杂边界条件下多体结构的瞬态热分析,TK124
  5. 股骨头保护体研制,R318.6
  6. 基于LC谐振充电和POS的功率脉冲电源研究,TN782
  7. 多样性密度学习算法的研究与应用,TP181
  8. XD软体家具公司经营战略研究,F272
  9. 八珍汤中主要化学成分在体肠吸收机制研究,R285
  10. 天然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的快速发现及活性研究,R284
  11. 酮色林对炎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痛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R741
  12. Slug对P53-MDM2系统的调控作用,R730.2
  13. SPECT肺灌注显像指导食管癌放疗计划对肺功能保护价值的研究,R735.1
  14. 江蓠为基质的双齿围沙蚕亲体培育及个体早期发育研究,S968.9
  15. 低分子量亨氏马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TS254.9
  16. 益肾活血法防治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肾损伤的临床研究,R277.5
  17. 六种6,7-呋喃香豆素对大鼠肝微粒体CYP2C9和2C19活性的影响,R965
  18. 稳定表达人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1B1野生型及其突变体的HEK-293细胞系的构建,R96
  19. 条纹斑竹鲨和鲫鱼BAFF基因的克隆和性质分析,S917.4
  20. 基于基因组重排技术的1,3-丙二醇高产菌株选育,TQ923
  21. 王琦教授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R249.2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近代、现代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