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灭活制剂及多糖对克氏原螯虾抗WSSV作用的研究

作 者: 朱斐
导 师: 许梓荣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关键词: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BEI 多糖 灭活 相对存活率 囊膜蛋白
分类号: S945.46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是对全球对虾养殖业危害最大,传播最广的病毒之一,尤其是对中国对虾养殖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至今已经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但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防治手段,因此寻找预防和控制该病毒病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许多研究结果表明WSSV囊膜蛋白可以诱导甲壳动物产生对WSSV的抵抗力,从而大幅提高WSSV攻毒后的成活率。多糖(如葡聚糖、壳聚糖、甲壳素)也被认为能提高甲壳动物的免疫力,并被广泛用于提高甲壳动物抗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的研究。本研究从制作WSSV灭活制剂着手,经口服途径免疫克氏原螯虾,进行主动免疫保护克氏原螯虾抗WSSV感染的效果试验,并初步研究WSSV灭活制剂的保护作用机理。同时在螯虾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5mg/g、10mg/g、15mg/g)的三种多糖(壳聚糖、甲壳素、葡聚糖),研究多糖对克氏原螯虾抗WSSV感染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 BEI灭活WSSV制剂(BIW)的研制应用双乙烯亚胺(Binary Ethyleneimine, BEI)灭活WSSV,经螯虾肌肉注射试验证实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在2mM BEI,37℃下处理24h可以被完全灭活,注射试验表明死亡率为零,同时PCR检测也表明受试螯虾没有感染WSSV,结果表明BEI灭活WSSV制剂(BIW)对于螯虾是安全的。对BEI灭活WSSV的PCR检测证明了BEI的作用是破坏病毒的DNA分子,虽然扫描电镜观察发现WSSV粒子的囊膜表面有轻微的变化,但是SDS-PAGE分析说明结构蛋白的基本组成几乎没有改变,在灭活后WSSV的主要囊膜蛋白VP19. VP28. VP281、VP38A、VP51B和VP110等条带均清晰可辨,说明BEI的灭活作用对WSSV的囊膜蛋白基本无损坏影响,从而保持了其诱导甲壳动物抗白斑综合征的能力。2口服BIW诱导螯虾抗白斑综合征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口服BIW能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攻毒后的相对存活率。不同次数口服免疫试验表明,随着口服BIW次数的增多,螯虾对WSSV的抵抗力也相应增强,但随着口服次数增多差异也越小,结果显示口服三次BIW就可以诱导螯虾对WSSV产生较强的抵抗力。口服三次BIW后,螯虾在第7、14、21、28天攻毒的相对存活率RPS分别为70%、53%、38%和2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口服BIW螯虾的死亡率随着攻毒时间的推后也持续的升高,存活率随之下降,在14天之内口服BIW的螯虾可以保持50%以上的存活率。口服BIW的螯虾在口服结束后第一天血清酚氧化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溶菌酶活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口服BIW结束后第七天四种酶活力水平有显著的提高(P<0.05),后逐步下降,至第4周基本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CR检测结果发现,病死螯虾的肝胰腺、中肠、肌肉、鳃、性腺、心脏六种组织的PCR结果均为WSSV阳性,而口服BIW螯虾的各组织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光镜和电镜观察也证实了这一点,病死螯虾的肝胰腺、中肠、肌肉、鳃、性腺、心脏等组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而口服BIW螯虾的组织结构形态与健康螯虾无明显差异。3 BIW诱导螯虾抗白斑综合征机理的研究口服BIW的螯虾,在口服结束后第7天和第21天后攻毒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对存活率分别为60%和42%,而口服热灭活WSSV的相对存活率仅为10%和5%。注射BIW的螯虾在免疫结束第7天和21天后攻毒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对存活率分别为75%和60%。而注射热灭活WSSV的相对存活率仅为10%和5%。另外,电镜观察发现在BEI灭活WSSV的囊膜表面仅有轻微的变化,而热灭活WSSV的囊膜则几乎从核衣壳上脱落,说明BEI灭活对WSSV囊膜的影响要比热灭活小的多。SDS-PAGE也证明了这一点,BEI灭活WSSV可见VP19、VP28、VP281等囊膜蛋白条带都十分清晰,而热灭活WSSV则未见清晰的条带。对照攻毒试验说明WSSV灭活制剂所提供的保护作用是与灭活WSSV囊膜蛋白密切相关的。4多糖添加剂对克氏原螯虾抗WSSV影响的研究在虾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5mg/g、10mg/g、15 mg/g)的三种多糖(壳聚糖、甲壳素、葡聚糖),连续投喂20天以后口服攻毒。结果发现,与阳性对照相比,壳聚糖组5 mg/g、10 mg/g和15]mg/g三个浓度的相对存活率分别为25%、40%和25%;甲壳素组三个浓度的相对存活率分别为5%、15%和15%;葡聚糖组三个浓度的相对存活率分别为20%、25%和30%。其中以10mg/g壳聚糖组的保护作用最好,15mg/g葡聚糖组次之,相对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同种多糖添加剂不同浓度的相对存活率之间却无显著差异(P>0.05)。酶活力测定发现,壳聚糖、甲壳素、葡聚糖对螯虾酶活力的提高作用以葡聚糖最好,壳聚糖次之,甲壳素则较差。而10 mg/g壳聚糖组的酶活力水平相对较高,与该组较高的存活率相一致。结果表明,上述四种酶活力水平可能与螯虾抗WSSV的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发现,2mM双乙烯亚胺(BEI)对WSSV有确切的灭活效果,BEI灭活的WSSV经PCR检测和SDS-PAGE分析表明,BEI破坏了病毒的DNA,而对WSSV的囊膜蛋白无损坏影响,保持了其诱导甲壳动物抗白斑综合征的能力。三次可使螯虾对WSSV产生较强的抵抗力,在14天之内攻毒可以保持50%以上的存活率,且螯虾血清酚氧化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溶菌酶活力均显著提高。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口服BEI灭活WSSV攻毒后存活螯虾的肝胰腺、中肠、肌肉、鳃、性腺、心脏六种组织均未感染WSSV,且PCR结果均为WSSV阴性。对照攻毒试验表明,WSSV灭活制剂所诱导的对白斑综合征的抵抗力是与灭活WSSV囊膜蛋白密切相关的。

全文目录


致谢  5-6
摘要  6-9
Abstract  9-12
缩略语表  12-14
目录  14-17
第一章 绪论  17-35
  第一节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研究进展  17-21
    1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概况  17-18
    2 WSSV结构蛋白的研究进展  18-19
    3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  19-20
    4 双乙烯亚胺研究进展  20-21
    5 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  21
  第二节 甲壳动物的免疫系统与免疫因子  21-28
    1 细胞免疫  21-23
    2 体液免疫  23-27
      2.1 凝集素  23
      2.2 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  23-25
      2.3 抗菌肽  25-26
      2.4 热休克蛋白  26-27
    3 特异性免疫  27-28
  第三节 对虾白斑综合征防治研究进展  28-32
    1 亚单位疫苗  28-29
    2 siRNA基因干扰  29-30
    3 特异性中和抗体  30
    4 多糖类饲料添加剂  30-31
    5 中草药制剂  31-32
  第四节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32-35
第二章 BEI灭活WSSV制剂(BIW)的研制  35-53
  第一节 试验材料  36-39
    1 种毒与试验动物  36
    2 试验螯虾饲料  36
    3 仪器设备和其它材料  36-37
    4 主要化学试剂配制  37-39
  第二节 试验方法  39-44
    1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增殖  39
    2 WSSV的分离纯化  39-40
    3 WSSV透射电镜观察  40
    4 病毒体内滴定试验  40
    5 WSSV灭活制剂的制作  40
    6 WSSV的PCR检测  40-42
    7 SDS-PAGE  42-44
    8 BEI对WSSV的灭活效果试验  44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44-50
    1 病毒增殖  44-45
    2 病毒体内滴定  45-47
    3 BEI对WSSV的灭活效果试验  47-50
  第四节 讨论  50-53
第三章 口服BIW诱导螯虾抗WSSV效果的研究  53-79
  第一节 试验材料  54-56
    1 种毒与试验动物  54
    2 试验螯虾饲料  54
    3 仪器设备和其它材料  54-55
    4 主要化学试剂配制  55-56
  第二节 试验方法  56-59
    1 蜂胶包被攻毒试验  56
    2 口服BIW预试验  56-57
    3 口服BIW不同次数效果试验  57
    4 口服BIW后不同时段攻毒试验  57
    5 WSSV的PCR检测  57
    6 血清酶活力测定  57-58
    7 光镜组织切片观察  58-59
    8 透射电镜组织切片观察  59
    9 数理统计  59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59-75
    1 蜂胶包被攻毒效果  59-60
    2 口服BIW预试验  60-61
    3 口服BIW不同次数效果试验  61-62
    4 口服BIW后不同时段攻毒试验  62-63
    5 WSSV的PCR检测  63-64
    6 血清酶活力测定  64-65
    7 攻毒后螯虾的组织光镜观察  65-67
    8 攻毒后螯虾的组织电镜观察  67-75
  第四节 讨论  75-79
第四章 BIW诱导螯虾抗WSSV作用机理研究  79-95
  第一节 试验材料  80-81
    1 种毒与试验动物  80
    2 试验螫虾饲料  80
    3 仪器设备和其它材料  80-81
  第二节 试验方法  81-83
    1 不同方式灭活WSSV诱导螯虾抗WSSV试验  81
    2 口服和注射BIW对不同攻毒方式保护效果试验  81
    3 口服和注射BIW螯虾血清模拟中和试验  81-82
    4 WSSV的PCR检测  82
    5 WSSV透射电镜观察  82
    6 SDS-PAGE  82
    7 数理统计  82-83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83-91
    1 不同方式灭活WSSV试验  83
    2 口服不同方式灭活WSSV诱导螯虾抗WSSV试验  83-85
    3 注射不同方式灭活WSSV诱导螯虾抗WSSV试验  85-87
    4 透射电镜观察  87-88
    5 SDS-PAGE分析  88
    6 口服和注射BIW对不同攻毒方式保护效果试验  88-90
    7 口服和注射BIW螯虾血清模拟中和试验  90-91
  第四节 讨论  91-95
第五章 多糖类添加剂对螯虾抗WSSV影响的研究  95-106
  第一节 试验材料  96-97
    1 种毒与试验动物  96
    2 试验螯虾饲料  96-97
    3 仪器设备和其它材料  97
  第二节 试验方法  97-99
    1 多糖添加剂保护性试验  97-98
    2 WSSV的PCR检测和电镜观察  98
    3 血清酶活力测定  98-99
    4 数理统计  99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99-104
    1 多糖添加剂保护性试验  99-102
    2 WSSV的PCR检测和电镜观察  102
    3 血清酶活力测定  102-104
  第四节 讨论  104-106
第六章 论文提示、创新点及后续研究展望  106-108
参考文献  108-132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132

相似论文

  1. 金花茶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化学结构的研究,S567.19
  2. 山野菜石参营养成分与品质分析,S647
  3. 鸭源鸡杆菌抗体消长规律研究及抗脂多糖单抗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S858.32
  4. 猪细小病毒河南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5. 金针菇水溶性物质与不溶性残渣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S646.15
  6.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重复单元ORF94的序列差异分析及囊膜蛋白的相互作用,S945.1
  7. 芜菁子化学成分的基础研究,R284
  8. 板蓝根多糖对无初乳仔鼠免疫功能的影响,S853.7
  9. 黄芪多糖的硒化修饰及其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R284.1
  10. 金钗石斛多糖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减退及机制研究,R285.5
  11. 油茶籽脱壳冷榨浸出粕提取茶籽多糖的研究,TS229
  12. 脂多糖3年变化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演变之间的相关性研究,R543.5
  13. 脂多糖激活补体对内皮细胞的作用及抑制补体对脂多糖致急性肺损伤的影响,R563.8
  14. 人参花酸性多糖GFLA-1的纯化及其分析,S567.51
  15. 山茶蜂花粉多糖的分离纯化和免疫活性研究,S896.4
  16. 当归多糖抑制IDA大鼠hepcidin表达的研究及当归多糖铁口服液的研制,R285.5
  17. PARP-1对RAW264.7细胞内HMGB1的定位和分泌的影响,R576
  18. APIC在大鼠体内两种不同吸收途径及其肠溶固体分散体的研究,R965
  19. 青钱柳多糖对高脂血症小鼠FAS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R285.5
  20. 两歧双歧杆菌驯化及培养条件优化的研究,TS201.3
  21. 葛根异黄酮的分离纯化和葛藤的初步研究,TS209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保护学 > 甲壳类病虫害及其防治 > 各种虾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 对虾(明虾)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