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代新农村特色要素构成研究

作 者: 刘克刚
导 师: 李莉萍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 农村 特色 要素 构成 新农村
分类号: TU982.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7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村,作为最初的孕育生命的人类聚居地,与城市一样,在社会更替和不断发展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作为中国社会基本的组成部分,它从发展伊始,就没有被人们与城市一样同等对待。而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的今天,中国量大面广、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面貌与农村贫穷落后的发展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国家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一时间,“新农村”成为曝光率居高不下的新闻名词。本论文即产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面对“新农村”铺天盖地的理论著作和如火如荼的建设实践,作者做了一个冷静的、理性的思考。本论文以“农村特色要素构成”为着眼点,对传统及当代农村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论文对研究的起因及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在确定了研究方法之后,为实现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而展开了实质性的探索。文章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包括乡村聚落、农村特色要素构成、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从中得出了一些对我国农村建设的有益启示。随即从农村特色要素构成入手,对传统农村及当代农村进行了分析:定义了农村特色要素——自然要素、社会要素、人文要素和功能要素四个方面的内容,并对其演变进行了梳理。文章的第四章则归纳了基于特色要素背景下的农村类型,提出了与农村特色要素紧密结合的新农村建设的理念,并通过对“特色要素表达”方法的探讨对其加以具体化。最后,文章总结了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几种错误模式,并对二十一世纪的农村进行了一下展望。论文期望能够为我国“新农村”的规划建设提供一种思路,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一章 绪论  8-16
  1.1 研究的缘起和相关概念界定  8-13
    1.1.1 研究的缘起  8-9
    1.1.2 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  9-13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4
    1.2.1 研究的目的  13
    1.2.2 研究的意义  13-14
  1.3 研究的方法  14-16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实践的启示  16-44
  2.1 对乡村聚落的相关研究  16-21
    2.1.1 国外研究  16-18
    2.1.2 国内研究  18-20
    2.1.3 相关研究的启示  20-21
  2.2 对农村特色要素构成的相关研究  21-25
    2.2.1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21-24
    2.2.2 相关研究的启示  24-25
  2.3 农村建设相关理论与实践  25-43
    2.3.1 国外理论与实践  25-35
    2.3.2 国内理论与实践  35-40
    2.3.3 对“当代新农村”的研究  40-41
    2.3.4 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启示  41-43
  2.4 小结  43-44
第三章: 农村特色要素构成  44-80
  3.1 农村生活的特性  44-47
  3.2 农村特色要素的界定  47-71
    3.2.1 自然要素  47-52
    3.2.2 社会要素  52-55
    3.2.3 人文要素  55-62
    3.2.4 功能要素  62-71
  3.3 传统农村特色要素的演变  71-78
    3.3.1 自然要素的演变  71-73
    3.3.2 社会要素的演变  73-75
    3.3.3 人文要素的演变  75-77
    3.3.4 功能要素的演变  77-78
  3.4 小结  78-80
第四章 基于农村特色要素背景下的当代新农村  80-112
  4.1 基于特色要素背景下的农村类型  80-92
    4.1.1 以自然要素为主要特征的系统分类  81-87
    4.1.2 以人文要素为主要特征的系统分类  87-89
    4.1.3 以社会要素为主要特征的系统分类  89-91
    4.1.4 其他  91-92
  4.2 基于农村特色要素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理念  92-102
    4.2.1 经济发展目标  92-94
    4.2.2 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  94-97
    4.2.3 生活质量改善目标  97-100
    4.2.4 文化保护与发展目标  100-102
  4.3 当代新农村的特色表达  102-110
    4.3.1 自然生态美的表达  102-104
    4.3.2 乡土气息美的表达  104-107
    4.3.3 建筑空间美的表达  107-109
    4.3.4 人文特色美的表达  109-110
  4.4 小结  110-112
第五章 结语  112-116
  5.1 当代新农村建设的错误模式  112-114
  5.2 对新农村的展望  114-116
参考文献  116-121
表格来源索引  121-122
插图来源索引  122-128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128-129
致谢  129

相似论文

  1. 瑞丽市农村中学德育问题研究,G631
  2. 文山州特色经济的空间布局研究,F127
  3. 农村环境侵权行为行政救济研究,D922.68
  4.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S210.3
  5.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6.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G471
  7. 农村高中教师课程观现状调查研究,G632.3
  8.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9. 课改区高考语文试题地域特色研究,G633.3
  10. 英语背诵对提高农村学校初中生听力能力的作用探索,G633.41
  11. 城郊型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267.2
  12. 农村初中学困生的问题研究,G635.1
  13. 农村初中“成人”教育的实践研究,G631
  14. 陕南贫困山区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G633.96
  15. 粤东地区农村生物教师行为发展问题研究,G633.91
  16. 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现状与转化策略研究,G633.6
  17. 农村地区高中生英语学习风格的调查研究,G633.41
  18. 农村高中生学习动机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G633.41
  19.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20. 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研究,X171
  21. 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空间环境研究,TU244.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区域规划 > 中国区域规划 > 农村乡镇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