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

作 者: 陈争
导 师: 朱海林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农民 主体作用 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
分类号: D6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其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农村建设中“四个文明”建设能否协调发展。但是,我国农村公民道德建设目前仍然面临着严峻的主体性困境——以盲目依附、仰视权威、权责意识淡薄为特征的“农民道德”仍然广泛存在,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严重阻碍了我国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的步伐。为此,实现从“农民道德”向“公民道德”的转变,必须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作用,从而推动我国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从结构上看,本文包括绪论、主体和结语等三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农民是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目前,农村道德面貌既发生了许多积极变化,也存在诸多问题。其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未能充分发挥农民在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事实上,农民不仅是农村道德教育的主体,而且是道德实践和社会管理的主体。第三章,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主体困境及其原因。农民的现代公民精神的缺失、理性参与意识、法律和权责意识的淡薄成为新农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困境,究其农村道德建设中主体困境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传统道德因素、农村生产方式的落后和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以及道德建设忽视层次性。第四章,探寻农民在新农村道德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基本途径。本章针对农村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主体困境,提出“三个转变”的问题解决途径:实现从“农民”到“公民”、从“村民社会”到“公民社会”、从“农民道德”到公民道德的转变。从而,实现农民的现代精神的确立,为农民在新农村道德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Abstract  6-81 绪论  8-13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8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8-11  1.3 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11-13    1.3.1 研究思路  11-12    1.3.2 研究方法  12-132 农民是新农村道德建设的主体  13-20  2.1 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现状  13-17    2.1.1 农村道德生活领域发生的积极变化  13-14    2.1.2 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  14-17  2.2 农民在新农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体现  17-20    2.2.1 农民是新农村公民道德教育的主体  17-18    2.2.2 农民是新农村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  18-19    2.2.3 农民是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社会管理的主体  19-203 新农村道德建设面临的主体性困境  20-34  3.1 农民理性参与意识缺乏——主体困境之一  20-22    3.1.1 理性参与意识及其重要性  20-21    3.1.2 农民理性参与意识现状  21-22  3.2 农民责任意识淡薄——主体困境之二  22-25    3.2.1 农民权责意识增强的必要性  22-23    3.2.2 农民权责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  23-25  3.3 农民法律意识欠缺  25-27    3.3.1 法律意识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影响  25-26    3.3.2 农民法律意识现状  26-27  3.4 农村公民道德建设面临主体困境的原因  27-34    3.4.1 传统道德因素的影响  27-30    3.4.2 农村生产方式的制约和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30-32    3.4.3 道德建设忽视层次性  32-344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的基本途径  34-44  4.1 实现从"农民"到"公民"的转变  34-37    4.1.1 思想上的解放  34-35    4.1.2 制度上的改进  35-36    4.1.3 素质上的提升  36-37  4.2 实现从"村民社会"到"公民社会"的转变  37-40    4.2.1 村民社会、公民社会的含义  37-38    4.2.2 公民社会对公民道德培养的影响  38    4.2.3 从村民社会到公民社会转变的途径  38-40  4.3 实现从"农民道德"到公民道德的转变  40-44    4.3.1 从"农民道德"到公民道德转变的重要意义  41    4.3.2 实现从"农民道德"到公民道德转变的思路  41-44结语  44-45致谢  45-46参考文献  46-50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50

相似论文

  1.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2.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新探,G521
  3. 论我国农民环境权的保护,D922.68
  4.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412.6
  5. 从国家农民到社会农民的农民人权嬗变,A811
  6.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7.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8.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D630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民思想教育问题研究,D422.62
  10. 中国政府惠农政策实证研究,D422.6
  11. 淮南市农民增收对策研究,F323.8
  12. 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13.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422.6
  14. 社会转型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422.62
  15.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16.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制教育研究,D920.0
  17.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412.6
  18.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19. 淮安市农民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725
  20. 浙江省瑞安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F327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 道德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