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山东省植物保护科技人才需求变化与培养模式的研究

作 者: 车先礼
导 师: 王开运
学 校: 山东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推广
关键词: 农业高等教育 植保科技人才 培养和建设 人才需求变化 培养模式
分类号: G64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2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理念、新技术不断涌现。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迅猛发展,农业高等教育相应地也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高新技术(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不断融入农业科学领域以及我国加入WTO,农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在众多的农业科技领域中,植物保护科学融入的先进科学技术很多,而且与世贸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植保科技人才队伍以应对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尤为重要,当然这也是一个战略问题。本文联系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状况,结合山东省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通过调研,从分析我国农业科技人才的队伍结构和山东省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为切入点,论述了我国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的现状、重要性和措施。在此基础上,以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人才的培养为案例,针对目前植物保护人才培养方案的弊端,探讨了植物保护专业未来发展的思路与模式,得出如下结论: 1.山东省植物保护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在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1982~1992年的10年,毕业生就业部门集中在农业推广、基层政府、教学科研等部门,应届毕业生考研率很低,毕业生没有就业压力,本科毕业即可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93~2003年的10年,毕业生就业方向发生了变化,毕业生考研率上升,就业部门集中在企业、农业推广和基层政府等部门,在农业推广部门就业人数由过去的第1位降至第3位。 2.植保科技人才培养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植保科技人才培养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①高校植保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日新月异不相适应;②植保科技人才的再教育不够,如掌握的病虫草害预测预报技术、控制技术不够先进,大农业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不了解;③植保科技成果的推广体制不够完善;④植保科技人才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现象严重;⑤农业各部门共同解决生产实际难题的协作不够;⑥农业生产中全球化、法制化、规范化、无害化的意识不强等。因此,在植保科技队伍建设中,建立人才培养、引进、激励的良性运行机制,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扩大高素质人才总量规模,

全文目录


摘要  8-10
英文摘要  10-13
1 引言  13-18
  1.1 高等教育发展与农业科技人才  13-15
    1.1.1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13-14
    1.1.2 农业科技人才发展现状  14-15
  1.2 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  15-17
    1.2.1 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15
    1.2.2 现行培养模式与人才需求的矛盾  15-16
    1.2.3 培养模式的研究与进展  16-17
  1.3 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及内容安排  17-18
    1.3.1 比较法  17
    1.3.2 调查问卷法  17
    1.3.3 文献法  17-18
    1.3.4 数据分析法  18
2 山东农业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分析  18-33
  2.1 山东农业高等教育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而发展  18-19
    2.1.1 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8-19
    2.1.2 山东省农业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完成了“两个适应”  19
  2.2 农业高等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19-32
    2.2.1 农业高等教育是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主渠道  19-25
    2.2.2 山东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分析  25-28
    2.2.3 山东省植物保护类毕业生从业调查及分析  28-32
  2.3 农业高等教育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不断调整培养模式  32-33
    2.3.1 专才教育模式阶段  32
    2.3.2 计划经济下的传统的培养模式  32
    2.3.3 素质教育模式  32-33
3 现代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与建设  33-39
  3.1 现代农业科技人才的定义及其在农业实践中的作用  34-35
    3.1.1 现代农业科技人才的定义  34
    3.1.2 现代农业科技人才的作用  34-35
  3.2 农业科技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35-36
    3.2.1 科技人员少,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35
    3.2.2 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不能适应创新需要  35
    3.2.3 体制、机制不完善,人才队伍不稳定  35-36
    3.2.4 农业科技人才存在“四少”  36
  3.3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  36-37
    3.3.1 做好科技人才体系布局  36
    3.3.2 提高科技人才学历层次  36-37
    3.3.3 加强重点学科人才力量  37
    3.3.4 加大科技骨干人才培养力度  37
    3.3.5 加快发展农业高等教育  37
  3.4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37-39
    3.4.1 加强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合理优化人才结构  37-38
    3.4.2 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创新人才  38
    3.4.3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升人才队伍质量  38-39
    3.4.4 优化环境,健全机制,用好人才  39
4 植物保护工作现状与分析  39-46
  4.1 植物保护推广普及工作组织形式  39-41
    4.1.1 队伍现状  39
    4.1.2 工作体系与服务网络  39-40
    4.1.3 基础设施  40-41
    4.1.4 工作对象和目标  41
  4.2 植物病虫害防治  41-43
    4.2.1 有害生物防治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  41-42
    4.2.2 防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4.2.3 化学农药生产使用量依然处于上升趋势  42-43
  4.3 植物保护科学研究  43-45
    4.3.1 把综合防治作为我国控制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长期有效策略  43
    4.3.2 农作物主要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纳入国家攻关计划,并取得显著成效  43-44
    4.3.3 设立了农作物病虫害国家攀登计划研究项目  44
    4.3.4 我国植保科研领域的缺陷  44-45
    4.3.5 植保科研管理与成果推广的不足  45
  4.4 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5-46
    4.4.1 基础理论扎实,但实践技能较差  45-46
    4.4.2 专业技术再教育环节薄弱  46
5 植物保护人才需求预测  46-50
  5.1 21世纪农业科学  46-47
  5.2 现代农业对植物保护科技人才的要求  47-48
  5.3 未来十年我国农业科技队伍发展设想和预测  48-49
  5.4 现代植物保护人才需求预测  49-50
    5.4.1 人才类型预测  49-50
    5.4.2 专业类型预测  50
    5.4.3 学位类型预测  50
6 建立多样化植物保护人才培养模式  50-57
  6.1 植物保护专业培养方案及面临的问题  51-52
  6.2 植物保护专业未来的发展思路  52-54
    6.2.1 符合农业发展趋势,明确发展目标  52
    6.2.2 淡化专业界限,拓展发展空间  52-53
    6.2.3 丰富“植物保护”的内涵  53
    6.2.4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整合教学资源,促生新专业  53-54
    6.2.5 树立“资源”观,开辟新领域,形成新产业  54
  6.3 建立多样化培养模式,实行分流培养  54-55
    6.3.1 本、硕连读模式  54
    6.3.2 主辅修模式  54-55
    6.3.3 复合型模式  55
  6.4 构建新的“植物保护”学科体系,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55-57
    6.4.1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55-56
    6.4.2 现代植保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56
    6.4.3 制药工程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56-57
7 结论  57-59
  7.1 农业科技人才的素质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57-58
  7.2 山东省植物保护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在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  58
  7.3 农业高等教育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培养模式  58
  7.4 植保科技人才培养存在一些巫待解决的问题  58-59
  7.5 植保科技人才与现代农业的发展  59
  7.6 植物保护专业未来发展思路  59
  7.7 建立多样化植物保护人才培养模式  59
8 讨论  59-63
  8.1 “扩招”与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矛盾及解决途径  59-61
  8.2 植保科技人才的培养与队伍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61-62
  8.3 植保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讨论  62-63
9 参考文献  63-66
10 致谢  66

相似论文

  1. 技师培养方式改革的研究,G719.2
  2.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教务管理研究,G647
  3. 高校研究生国际化培养问题研究,G643
  4. 完全学分制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化的研究,G642.0
  5.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考试制度改革研究,G642.4
  6. 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G643
  7. 高职高专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712.0
  8. 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G643
  9. 我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G643
  10. HG职业技术学院战略取向的研究,G719.2
  11. 企业新员工培训培养模式开发与研究,F426.31
  12. 建国以来我国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4
  13. 军队医学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82
  14. 高职高专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712
  15. 党政机关年轻干部培养模式研究,D262.3
  16. 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D90-4
  17.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研究,G643
  18. 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特征研究,G642.0
  19. 产业转型背景下宁波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F259.27
  20.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124
  21. 能力本位的高职路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U44-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