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职高专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 者: 李娜
导 师: 宋官东
学 校: 东北大学
专 业: 教育经济与管理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工科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分类号: G71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以高职高专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沈阳工程学院工科专业多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经验,提炼出构成高职高专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进而尝试构建了高职高专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具体阐述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并对相关文献进行评述。第二部分为高职高专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概述,包括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对高职高专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总结,以及对于高职高专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案例研究法的必要性的阐述。第三部分是沈阳工程学院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经验以及启示。基本经验包括: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力岗位型”专业与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环节、独具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并得出高职高专成功办学的四点启示,即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前提,“能力岗位型”专业与课程体系是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环节是有效途径,独具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完善的评估制度是重要保障。第四部分为高职高专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炼出了构成高职高专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为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专业与课程体系开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系统化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及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建设等,并在此基础上对高职高专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构建。第五部分为结论,总结此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研究突破了在同类课题研究中通常单独使用思辩法或经验总结法的传统,将两种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实地观察和了解沈阳工程学院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在理论上提升并总结提炼出构成高职高专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并尝试对高职高专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构建。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目录  8-10
第1章 绪论  10-19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0-11
    1.1.1 研究目的  10
    1.1.2 研究意义  10-11
  1.2 文献综述  11-17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6
    1.2.2 简要评价  16-17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7-19
    1.3.1 研究思路  17
    1.3.2 研究方法  17-18
    1.3.3 创新点  18-19
第2章 高职高专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概述  19-25
  2.1 相关概念界定  19-22
    2.1.1 高职高专  19-20
    2.1.2 工科  20
    2.1.3 模式  20
    2.1.4 人才培养模式  20-22
  2.2 高职高专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  22-23
    2.2.1 以培养工程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  22
    2.2.2 以应用为主旨的课程体系  22
    2.2.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22-23
    2.2.4 "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23
    2.2.5 与企业的紧密合作  23
  2.3 高职高专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案例研究的必要性  23-25
第3章 沈阳工程学院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经验与启示  25-35
  3.1 沈阳工程学院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5-27
  3.2 沈阳工程学院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经验  27-33
    3.2.1 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27-28
    3.2.2 "能力岗位型"专业与课程体系  28-29
    3.2.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环节  29-30
    3.2.4 独具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30-32
    3.2.5 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32-33
  3.3 沈阳工程学院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经验的启示  33-35
    3.3.1 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高专成功办学的前提  33-34
    3.3.2 "能力岗位型"专业与课程体系是高职高专成功办学的基础  34
    3.3.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环节是高职高专成功办学的有效途径  34
    3.3.4 独具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完善的评估制度是高职高专成功办学的重要保障  34-35
第4章 高职高专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5-45
  4.1 人才培养目标设定  35-38
    4.1.1 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依据  35-36
    4.1.2 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原则  36-37
    4.1.3 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过程  37-38
  4.2 专业与课程体系开发  38-40
    4.2.1 专业与课程体系开发的原则  38-39
    4.2.2 专业与课程体系开发的过程  39-40
  4.3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系统化教学设计与实施  40-41
    4.3.1 系统化教学的涵义  40-41
    4.3.2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系统化教学设计与实施  41
  4.4 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建设  41-45
    4.4.1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41-43
    4.4.2 实践基地建设  43-44
    4.4.3 人才培养的评估体系建设  44-45
第5章 结论  45-47
参考文献  47-51
致谢  51-52
作者简介  52

相似论文

  1.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教务管理研究,G647
  2.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高专电类专业课教学策略研究,TM1-4
  3. 完全学分制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化的研究,G642.0
  4.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考试制度改革研究,G642.4
  5. 建国以来我国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4
  6. 高职高专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712
  7. 中国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商务询问信函写作能力研究,H319
  8. 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D90-4
  9. 产业转型背景下宁波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F259.27
  10.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124
  11. 信息化背景下的公立医院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197.3
  12. 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G812.7
  13. 我国独立学院发展的战略研究,G648
  14. 朝鲜语专业立交式人才培养模式建构方案研究,H55
  15. 福建省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G718.5
  16. 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G717.38
  17. 地方重点本科院校推进人才大类培养的研究,G712.4
  18. 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648.7
  19. 试谈创新型广电主持人的高校培养模式研究,G642.4
  20. 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与职业化人才培养研究,F72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职业技术教育 > 教学理论、教学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