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枞阳马尾松混交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及植物多样性研究

作 者: 汪永文
导 师: 傅松玲
学 校: 安徽农业大学
专 业: 森林培育
关键词: 马尾松混交林 混交比例 林下植被 生物量 多样性 土壤性质
分类号: S71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安徽省枞阳县大山村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北缘丘陵岗地气候地区,马尾松落叶阔叶混交林是该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将马尾松占其混交林的组成比例分成5种类型(0-20%、20-40%、40-60%、60-80%和80-100%),设置15块20m×20m的标准样地,采用固定样地调查法系统研究了:(1)不同混交比例林分林下植被的组成结构、植物多样性生物量的特点;(2)不同混交比例林分小气候条件和土壤物理化学特性;(3)林下植被生物量和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相关关系及两者与土壤性质的关系。旨在探讨树种组成及比例对林下植被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该区域马尾松混交林灌木层植物有34种,分属23科30属,不同混交比例林分均出现的灌木植物有麻栎、短柄枹、槲栎、茅栗、山槐、合欢、枫香、檵木、黄荆、马尾松、化香、野鸦椿、黄连木和六月雪等14种;壳斗科为林下灌木层的优势科,豆科次之,麻栎、短柄枹、槲栎以及枫香和野鸦椿是林下灌木层的优势树种?下草本层植物共计6种,分属5科6属,不同比例林下均出现的植物种为莎草和白茅,铁线蕨、显子草、淡竹叶和铁芒萁为少见种或偶见种。随着马尾松比例增加,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呈现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趋势,在40-60%比例林分有最高值,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基本不变,且种类较少;随着马尾松比例增加,灌木层高度呈现波动性变化,其盖度有逐渐降低趋势,草本层高度缓慢降低,其盖度相对稳定,变化不大。(2)不同比例林分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指数差异明显,其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大小顺序排列是马尾松比例为:40-60%>60-80%>20-40%>0-20%>80-100%;均匀度指数随着比例的增加,呈现缓慢增加趋势。不同比例林分的草本层植物多样性指数亦具明显差异,其Margalef指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出现在40-60%和20-40%比例林分;Shannon-Wiener指数最大值出现在60-80%比例林分,最小值出现在20-40%和80-100%比例林分;均匀度指数随着比例的增加呈波动性变化,其最大值、最小值分别出现于80-100%和20-40%比例林分。(3)随着林分混交比例的增加,林下植被生物量呈现先逐渐增大后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灌木层生物量占林下总生物量的80-95%,灌木层生物量大小排序为:40-60%>20-40%>0-20 %>80-100%>60-80%,器官根或茎的生物量在灌木层生物量的分配中最高,叶的生物量最低。草本层生物量占林下生物量较少部分,其大小排序为:60-80%>40-60%>20-40%>80-100%>0-20%,并且在所有比例林分中,草本层的地上部分生物量皆高于其地下部分生物量。(4)树种组成比例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和自然含水量影响显著,随着混交比例的增大,各层容重逐渐增大,各层孔隙度和含水量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组成比例对土壤的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影响明显,对于相同土层,各养分含量有随着林分比例增大而逐渐降低趋势。林下光照度、温度和相对湿度随着比例增加有规律的变化,即随着阔叶树种数量的增加,林内光照度减少,温度降低,而相对湿度有逐渐增加趋势。(5)林下总生物量与灌木层生物量、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部分达极显著正相关;草本层生物量与草本植物丰富度及多样性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灌木层生物量与草本层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林下总生物量、灌木层生物量以及草本层生物量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与土壤孔隙度呈正相关,其中林下总生物量与两者分别有显著的负相关和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林下灌木层、草本层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与土壤含水量、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磷、速效钾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1
1 文献综述  11-18
  1.1 群落生物量多样性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11
  1.2 马尾松林群落生物量研究  11-14
  1.3 马尾松林植物多样性研究  14-15
  1.4 马尾松林林下植被研究  15-18
2 引言  18-19
3 研究区自然条件  19-20
  3.1 地理位置及地质地貌  19
  3.2 气候、土壤及植被特征  19-20
4 研究方法  20-24
  4.1 标准地选取  20-21
  4.2 林下植被组成及植物多样性测定  21-22
    4.2.1 调查方法  21
    4.2.2 计算公式  21-22
  4.3 林下植被生物量测定  22
    4.3.1 调查方法  22
    4.3.2 计算公式  22
  4.4 林地土壤调查取样及其理化性质测定  22-23
    4.4.1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  22-23
    4.4.2 土壤化学性质测定  23
  4.5 林内光照度、温度及相对湿度的测定  23
  4.6 数据处理和分析  23
  4.7 技术路线  23-24
5 结果与分析  24-44
  5.1 林下植被特征  24-29
    5.1.1 林下植被组成  24-26
    5.1.2 林下植被结构  26-29
  5.2 林下植物多样性  29-30
  5.3 林下植被生物量  30-34
    5.3.1 林下植被生物量比较及生物量在不同植物器官中的分配  30-32
    5.3.2 林下植被生物量在不同植物种之间的分配  32-34
  5.4 林地土壤理化特性  34-36
    5.4.1 土壤物理性质  34-35
    5.4.2 土壤化学性质  35-36
  5.5 林下植被生物量与林下植物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  36-39
  5.6 林下植被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39-42
  5.7 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42-43
  5.8 林内光照度、温度及相对湿度的差异  43-44
6 结论与讨论  44-47
  6.1 林下植被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的特点  44
  6.2 林下植被生物量的特点  44
  6.3 林下小气候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性  44-45
  6.4 林下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  45
  6.5 树种组成对马尾松林林下植被恢复实践的影响  45-47
参考文献  47-53
致谢  53-54
作者简介  54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4-55
附图  55

相似论文

  1. 紫金山树木菌根多样性的调查分析,S718.81
  2.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3. 5种园林花卉对Cu2+胁迫的耐性评价研究,S68
  4. 高位精养模式日本囊对虾生长及浮游生物演替规律,S968.22
  5. 云南元江干热河谷优势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研究,X172
  6. 不同类型稻田非作物生境的节肢动物多样性,S435.112
  7. 竹黄及其分离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S567.39
  8. 利用AFLP标记对四个多鳞鱚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S917.4
  9. 湛江北部湾深水海域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5的生长速度、生长模型及其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S968.31
  10. 福建兴化湾西岸越冬水鸟多样性与生境选择研究,Q958
  11. 云南有色金属矿山细菌多样性初步探究,TD926.4
  12.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13. 21个荷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S682.32
  14.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15.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16. 运用SRAP和SSR分子标记研究粉花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S567.239
  17. 有机、SEQ、特别和常规栽培对蔬菜产质量及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S63
  18. 夏南牛和皮南牛微卫星标记研究及生长发育模型的建立,S823
  19. 连作花生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微生物制剂对连作花生的影响,S565.2
  20. 模拟土壤环境对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影响,S154.3
  21. 浙江西苕溪流域城镇溪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X826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林业基础科学 > 森林生物学 > 森林生态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