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时期下大学校园环境规划的研究

作 者: 温庆勇
导 师: 廖碧波
学 校: 南华大学
专 业: 市政工程
关键词: 高校 校园规划 大学校园环境
分类号: TU984.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28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二十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扩招政策实施,给许多学生带来上大学的机会。一些高校为了适应新的政策走上了扩建、新建、合并的道路,这一时期我国无论高校数量,还是高校的在校生或招生规模都在迅速增长,但是大学校园环境建设工程规划设计仓促、任务重、周期短,而且缺少正确的理论指导,这些因素都将给以后的校园环境埋下隐患。大学校园是人才的摇篮,一个安静、和谐的大学校园环境对人才培养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大学校园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组成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前有关大学校园环境的研究都把重点放在各组成要素上,没有从大学校园整体的角度出发去研究大学校园环境。本文就是把大学校园环境视为一个整体展开研究。笔者通过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大学校园环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指出了我国大学校园环境由于扩招、合并、新建校区所带来的校园空间环境的问题。通过对大学校园环境空间环境分析,运用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生态、适应性、系统整合、社区)为指导结合现代的建筑、景观等设计手法,对大学校园环境的建筑环境、绿化环境、文化环境、社区环境进行了功能整合与设计。论文最后,笔者建立了一种完整的大学校园环境质量综合模糊评价法方法,并以南华大学为例做了评价,其评价结果客观有效,为南华大学的二期发展规划提出了改革意见。本文作者对大学校园环境规划系统的研究只是一个开始,旨抛砖引玉的作用,激起各位学者对大学校园环境的关注与研究,对今后我国建设出更加美好、更加和谐、更能满足师生需要的现代化大学校园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全文目录


摘要  7-8
Abstract  8-10
第1章 绪论  10-18
  1.1 课题研究的依据  10-14
    1.1.1 校园急剧扩大  10-12
    1.1.2 管理体制变革的影响  12-14
  1.2 研究目的、意义  14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15
  1.4 研究方法  15-18
    1.4.1 考察调研  15
    1.4.2 系统分析  15-16
    1.4.3 理论总结  16
    1.4.4 多级模糊评价  16-18
第2章 大学校园环境规划历程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18-23
  2.1 国外研究现状  18
  2.2 国内研究现状  18-19
  2.3 当前大学校园环境规划面临的新形势  19-23
    2.3.1 大学校园外部环境对大学校园环境的冲击  20
    2.3.2 扩招政策对大学校园环境的冲击  20-21
    2.3.3 高校间的合并重组对大学校园环境的冲击  21
    2.3.4 大学后勤制度的改革对大学校园环境的冲击  21-23
第3章 大学校园环境概述  23-41
  3.1 大学校园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  23-26
    3.1.1 大学  23-24
    3.1.2 大学校园环境  24
    3.1.3 大学校园环境规划  24-25
    3.1.4 大学城  25-26
  3.2 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流程  26-28
    3.2.1 大学校园环境规划纲要的内容  26-27
    3.2.3 大学校园环境规划任务书编制  27-28
  3.3 大学校园环境的属性  28-30
  3.4 大学校园环境规划的制约因素  30-39
    3.4.1 自然环境因素  30-33
    3.4.2 人文环境因素  33-38
    3.4.3 社会因素  38-39
  3.5 大学校园环境规划的原则  39-41
    3.5.1 生态原则  39
    3.5.2 适应性设计原则  39-40
    3.5.3 整合系统原则  40
    3.5.4 园林原则  40
    3.5.5 可持续发展原则  40
    3.5.6 交流性原则  40-41
第4章 大学校园环境形态分析  41-53
  4.1 大学校园环境功能区分析  41-46
    4.1.1 新的功能区的出现  42-44
    4.1.2 现代大学校园功能区布局原则  44-46
  4.2 功能区的整合  46-49
    4.2.1 生活区与教学区的整合  47-48
    4.2.2 运动区与生活区的整合  48-49
    4.2.3 学科组群区与科技园区的整合  49
  4.3 大学校园环境空间形态模式  49-53
    4.3.1 点状大学校园环境空间形态  49-50
    4.3.2 线形大学校园环境空间形态  50-51
    4.3.3 点、线、面结合的大学校园环境空间形态  51-53
第5章 大学校园环境规划构成要素的分析  53-84
  5.1 大学校园建筑环境的规划  53-59
    5.1.1 大学校园建筑环境的特性  53-54
    5.1.2 我国大学校园建筑环境现状分析  54-56
    5.1.3 大学校园建筑环境形态分析  56-57
    5.1.4 大学校建筑环境规划设计模式  57-59
  5.2 大学校园绿化环境的规划  59-69
    5.2.1 大学校园绿化环境的设计方针  59-61
    5.2.2 大学校园绿化环境的设计原则  61-64
    5.2.3 目前我国大学校园绿化环境中的问题  64-66
    5.2.4 大学校园环境绿化的优化对策  66-69
  5.3 大学校园文化环境的规划  69-77
    5.3.1 大学校园文化环境概述  69-70
    5.3.2 大学校园文化环境的结构  70-71
    5.3.3 大学校园文化环境的现状  71-72
    5.3.4 大学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创新  72-77
  5.4 大学校园社区环境的规划  77-84
    5.4.1 大学校园社区环境的概念  77-78
    5.4.2 大学校园社区环境的组成  78
    5.4.3 大学校园社区环境的设计理念  78-84
第6章 南华大学校园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  84-102
  6.1 南华大学校园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前期准备  84-86
    6.1.1 背景  84-85
    6.1.2 研究目的  85
    6.1.3 研究框架  85
    6.1.4 探索性研究及调查  85-86
    6.1.5 评价主体范围的确定  86
  6.2 研究设计  86-87
    6.2.1 研究方式以及时间的确定  86-87
    6.2.2 数据收集方法  87
    6.2.3 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  87
  6.3 构建评价因素  87-94
    6.3.1 主观评价因素的组成  88
    6.3.2 评价因素的测量方法  88-89
    6.3.3 评价指标的赋值  89-94
  6.4 设计利克特量表(LikertScale)进行校园环境评价  94
  6.5 统计调查评价结果  94-99
    6.5.1 数据整理  94-95
    6.5.2 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95
    6.5.3 平均值分析  95-96
    6.5.4 方差分析  96-97
    6.5.5 因子分析  97-99
  6.6 校园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99-102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102-105
  7.1 结论  102-103
  7.2 建议  103-105
参考文献  105-108
附件一  108-10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9-110
致谢  110

相似论文

  1.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807.4
  4. 人文视角下福州市普通高校公体武术选项课开展现状调查研究,G807.4
  5. 论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其改进,G647
  6.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7.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8.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9. 浙江省省属高校研究生就业倾向性研究,G647.38
  10.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G647
  11.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12.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13. 高校精品课程视频资源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G642.3
  14.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行为特征分析,G647
  15. 基于利益相关者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治理结构研究,G648.7
  16. 面向绿色大学建设的高校节能体系研究,G647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18. 基于DEA的某高校教育投资效益评价研究,G647.5
  19. 泉州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G648.7
  20.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21. 西安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G807.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城市规划布局 > 文教区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