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认知语境视阈下的口译探微

作 者: 刘平波
导 师: 蒋坚松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关联理论 认知语境 口译 译员 译者主体性
分类号: H0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口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有其特殊的语境化特征。由于发话者在表达其意向蕴涵时受到时间的限制,译者要正确译出语原信息更得依赖语境。过去,学者们对语境的研究多从静态的角度入手,强调外在环境的功能,既有语言的也有非语言的环境,涉及到的要素包括话语的上下文、社会文化背景、百科知识、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等具体场景。在这种情况下,语境是已知的或给定的,忽视了在交际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认知语境或“动态语境”是传统语境的新的发展,与传统语境观相比存在一些不同的特点。首先,它认为语境主要是一个心理结构体,而不是外在的环境。其次,认知语境的范围较传统语境要广,其中包含了静态语境的一些要素,比如,场景、场合等。还包括交际双方认知环境中互相显映的一切事实或假设。第三,在交际的过程中,不同于静态的传统语境在交际行为进行前具有确定的、已知的特征;认知语境是动态的,具有即时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基于口译的过程具有交互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语言理解和语言环境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因而认知语境对口译的研究更具有解释力。口译的本质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传达意义的交际活动,译员在其中起着一种“意义处理器”的中介作用。在口译过程中,译者受到认知语境三方面的干预作用。首先,源语听者的认知语境对原语发话者的干预作用;其次,源语发话者的编码方式对译者认知语境的干预作用;第三,目的语听者的认知语境对译者的干预作用。因此,译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系列的干预作用,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也就是说,译者一方面应该建构一个与源语发话人相同的认知语境以充分理解其意思,另一方面要顺应听者的认知语境,确保听话者不要误解译文。另外,译员在获取意义和传达意义的时候,逻辑知识、百科知识以及词汇信息这些认知语境的因素非常重要。认知语境具有挖掘文化内涵、逻辑推理、推导暗含以及语言系和非语言系预测的功能,对于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理解和表达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认知语境的起源、发展、相关的重要概念作了综述后,分析了它在口译中的影响,对认知语境对译员口译过程的干预作用及其在口译中的功能作了重点阐释。由于语境对口译活动中译者的思维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作者随后论述了译员主体性发挥,即译员在发话人和受话人的双重认知语境干预下,运用认知语境的作用下如何能动地理解和选择表达策略。最后,本文提出了从认知语境视阈研究口译的意义。本文采用的是演绎的方法,同时也运用了相关的口译实例来佐证文中的一些观点。希望本文能够在给口译研究带来新的研究视野的同时,也能够为译员的实际操作和译员的培养提供一点可行的建议。

全文目录


Abstract  4-6
摘要  6-10
Introduction  10-14
  0.1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10
  0.2 The Objectives of the Research  10-11
  0.3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11-14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  14-26
  1.1 Studies on Interpreting  14-20
  1.2 Studies on Cognitive Context in Interpreting  20-26
Chapter Two Cognitive Context  26-40
  2.1 A Review of Context Studies  26-29
  2.2 The Notion and Elements of Cognitive Context  29-31
  2.3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gnitive Context  31-34
  2.4 Cognitive Context as One of the Bases of Communication  34-40
Chapter Three The Impact of Cognitive Context in Interpreting  40-62
  3.1 Interpreting  40-48
    3.1.1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s  40-42
    3.1.2 Characteristics  42-44
    3.1.3 Process  44-48
      3.1.3.1 Process Based on the Interpretive Approach  45-47
      3.1.3.2 Daniel Gile's Model  47-48
  3.2 The Four Functions of Cognitive Context in Interpreting  48-62
    3.2 1 Excavating Cultural Connotation  49-51
    3.2 2 Helping Logical Inferring  51-53
    3.2 3 Iducing Implicated Meaning  53-56
    3.2 4 Supporting Anticipation  56-62
      3.2.4.1 Linguistic Anticipation  58-59
      3.2.4.2 Non-Linguistic Anticipation  59-62
Chapter Four The Interpreter's Subjectivity in Cognitive Context  62-70
  4.1 The Interpreter's Subjectivity  62-64
  4.2 Cognitive Context and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Interpreter's Subjectivity  64-70
Conclusion  70-72
Bibliography  72-75
Acknowledgements  75-76
附录  76-77

相似论文

  1. 关联—顺应模式下英汉词语文化联想意义的翻译研究,H315.9
  2. 英汉双关修辞格对比浅析,H15
  3. 语用关联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理解,H319
  4. 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下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二级口译实务试题有用性评估,H059-4
  5. 交替传译中的口译失误分析,H059
  6. 杨宪益的译者主体性研究,H315.9
  7. 《老友记》中口语标记语的关联视角研究,H313
  8. 从概念整合角度看中国古典诗词及典故的口译问题,H315.9
  9. 后殖民译论视角下英译《水浒传》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H315.9
  10. 关联理论视域中广告翻译效度的分析,H315.9
  11. 许渊冲诗歌英译中的主体性研究,H315.9
  12. 从认知语境视角看翻译中多义词的词义选择,H059
  13.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军事用语语义泛化研究,H030
  14. 从文化角度解读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I046
  15. 汉英口译中含有多重前置定语名词短语的研究,H315.9
  16.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级差含义研究,H319
  17. 从关联理论看日中电影字幕翻译中的省略现象,H36
  18.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傅雷翻译思想在《高老头》中的体现,I046
  19.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红楼梦》中幽默会话的翻译,I046
  20. 解析关联理论对《雷雨》翻译中文化因素的阐释力,I046
  21. 《人人都爱雷蒙德》中言语幽默的关联理论分析,H313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翻译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