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Exploring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Open Class in Rural High Schools in Fujian Province: A Case Study

作 者: 李月娥
导 师: 郑志恋
学 校: 浙江师范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公开课 农村高中 新课程 教师发展 个案研究
分类号: G633.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新一轮新课程改革对作为其新理念的执行者-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并要求他们不断发展以适应其带来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专家开始意识到提高中学教师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学教师的发展的最佳途径就是基于对课堂的研究。公开课作为实施教学管理、促进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而在中小学被广泛应用。但由于缺乏对公开课的理论基础的理解和其教研价值的认识,出现了公开课异化和去专业化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对教师的发展。鉴于此,基于课堂观察和教师发展理论,本研究试图对农村高中英语公开课的现状及教师对其的看法进行探索。具体地讲,本论文试图探索:1)农村高中英语公开课是如何开展的?2)农村高中老师是如何看待英语公开课的?3)农村高中英语公开课实施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4)影响其成功实施和教师看法的因素是什么?目前对公开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开课的类型,意义,存在问题及对策上。这些研究都不够深入和系统,其中很少是针对英语学科,尤其是针对农村高中公开课的研究。而且大部分有关公开课的文章都仅仅是一线教师对其的批判,缺乏理论依据。因此,为了对公开课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比如反思性、合作性和建构性等有进一步的理解,本论文首次主张把实践共同体理论、成人学习理论、社会建构理论和反思性理论作为公开课的理论基础。本论文试图对农村高中英语公开课的实施进行深入的探索,所以选取了一所普通农村高中——X中学作为研究现场,对该中学高中英语组的公开课活动进行个案研究。从2009年5到9月,通过亲历该教研组公开课活动,借助参与性观察、访谈以及收集有关公开课的相关文件和上交材料等方式收集研究数据。本研究发现,在农村高中公开课活动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虽然学校关于公开课的制度和程序很合理健全,但在实施过程中学校行政管理不到位,除了开课和观课之外其他大部分程序,比如集体备课、说课、评课等都流于形式而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教师对公开课活动普遍持消极态度,几乎都认为公开课活动是一种形式主义而对其采取一种被动应付的态度。大部分教师希望公开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在实践中他们感觉到评价和考核教师是其开展的主要目的,公开课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公开课实施过程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在公开课前教师之间缺乏合作和对课堂观察的准备不够充分等;在公开课中,教师普遍缺乏研究意识和课堂观察技巧,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和理念的精神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师的反思意识普遍较低;在公开课后,教师对评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评课不及时,评课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等级制度,教师只讲好话,导致评课流于形式。基于以上调查结果,作者分析归纳了如下影响因素:学校行政管理不到位、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和研究能力薄弱、孤立封闭的学校文化、缺乏对新课程标准之理念的正确理解以及经费和激励措施的缺失等。本文试图通过对具体个案的分析,主要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对农村高中英语公开课活动进行研究,旨在帮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对农村高中公开课的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有更直观、更全面、更透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真正实现公开课应有的教研价值。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3-4
ABSTRACT  4-7
摘要  7-9
List of Abbreviations  9-10
Contents  10-12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2-17
  1.1 Origin of the study  12-13
  1.2 Aims and rationale for the study  13-16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16-17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17-40
  2.1 Understanding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Open Class  17-30
    2.1.1 Origin of Open Class in China  17-18
    2.1.2 Definitions of classroom observation or Open Class  18-20
    2.1.3 Types of classroom observation or Open Class  20-22
    2.1.4 Process of classroom observation or Open Class  22-23
    2.1.5 Significance of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Open Class  23-25
    2.1.6 Problems in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Open Class  25-27
    2.1.7 New trends of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Open Class  27-30
  2.2 Theoretical bases of Open Class  30-38
    2.2.1 Theory of Community of Practice  30-32
    2.2.2 Adult learning theory  32-35
    2.2.3 Reflection Theory  35-37
    2.2.4 Social Constructivism Theory  37-38
  2.3 More relevant researches  38-40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  40-48
  3.1 Research questions  40
  3.2 Research setting  40-41
  3.3 Research subjects  41-42
  3.4 Research methods  42-44
    3.4.1 Qualitative research  42-43
    3.4.2 Case study  43-44
  3.5 Data collection  44-47
  3.6 Data analysis  47-48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8-74
  4.1 Regulations on Open Class in X School  48-53
    4.1.1 Regulations concerning Open Class  48-50
    4.1.2 Procedures of Open Class in X School  50-51
    4.1.3 Types of Open Class in X School  51-53
  4.2 Teachers' perceptions on Open Class in RHSs  53-60
    4.2.1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purposes of Open Class  53-56
    4.2.2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s Open Class  56-60
  4.3. Problems existing in Open Class  60-69
    4.3.1 Problems existing in Pre-Open Class  60-62
    4.3.2 Problems existing in While-Open Class  62-64
    4.3.3 Problems existing in Post-Open Class  64-69
  4.4 Influencing factors  69-74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74-83
  5.1 Summary of major findings  74-76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76-82
    5.2.1 Implications for the school administrators  76-79
    5.2.2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s of the TRG  79-82
  5.3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  82-83
References  83-90
Appendices  90-111
  Appendix1 Records on open lessons  90-93
  Appendix2 Interviews on Huang and Ma  93-95
  Appendix3 Interview on Luo  95-96
  Appendix4 Interview on Wu  96-97
  Appendix5 Interview on Zhang  97-99
  Appendix6 高中英语教研组登记表  99-100
  Appendix7 高中英语教研组组会评课内容  100-102
  Appendix8 吴××说课记录表的评议内容  102-103
  Appendix9 林××说课记录表的评议内容  103-104
  Appendix10 教师听课评议内容汇总  104-108
  Appendix11 《教科室2008-2009学年度工作计划》中有关听课的相关内容  108-109
  Appendix12 访谈提纲  109-110
  Appendix13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110-111

相似论文

  1. 新课程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与问题表征的研究,G633.6
  2.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3.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4. 中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分析与命题研究,G633.6
  5. 农村高中教师课程观现状调查研究,G632.3
  6. 初中数学学困生‘乐学’课堂的教学研究,G633.6
  7.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8. 农村地区高中生英语学习风格的调查研究,G633.41
  9. 农村高中生学习动机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G633.41
  10. 三位初中英语教师词汇教学策略的案例研究,G633.41
  11. 高中生物生态课堂演替优化的研究,G633.91
  12.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七年:一位亲历者的自我反思,G632.3
  13.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分析,G633.55
  14. 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G712.3
  15. 高中生化学学习能力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的研究,G633.8
  16. 公办小学国际部课程开发改进的行动研究,G622.3
  17.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和使用物理情境的个案研究,G633.7
  18. 新课改背景下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G633.51
  19.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G633.955
  20. 高一数学资优生数学学习的个案研究,G633.6
  21. 高一物理学困生成因的个案研究,G633.7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 外语 > 英语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