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5-氟胞嘧啶热化疗对鼠结肠癌肝转移治疗机理研究

作 者: 张宝明
导 师: 王烈;黎成金
学 校: 福建中医学院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结肠癌 癌胚抗原 基因治疗 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 黄芪注射液 凋亡
分类号: R735.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疗效并不令人满意,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远期存活率均有待提高。影响大肠癌术后生存率的最主要原因是癌细胞的远处转移,尤其是肝转移。前期实验已经证实CD/5-FC系统的作用,而且联合温热疗法作用更明显。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防御功能衰退,尤其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而生长的肿瘤又会加重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从而助长了肿瘤的发展。另外,由于化疗药物的毒性和非选择性,往往对病人造成很大的损害,不但对病人的心、肝、肾、骨髓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同时抑制了病人的免疫功能。中医认为,大肠癌是由机体正气不足、湿毒瘀滞凝结而致病,术后可致气虚血瘀。中医通过调整机体,平衡阴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清除微小的转移灶,抑制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研究中,一些传统中药,如:黄芪、天花粉、女贞子等,在临床抗肿瘤应用中积累了许多经验。黄芪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黄芪制剂,其主要成分为黄芪苷、多糖、氨基酸、生物碱、黄酮类似物及铁、锰、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能双向调节免疫功能,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在以往研究中对其增强机体免疫,抑制接种肿瘤生长,体外培养生长抑制等方面做过不同程度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肯定结果,但对其抗肿瘤疗效未能做满意评价,同时其抗肿瘤机理也未完全清晰。目的1细胞实验通过观察黄芪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Lovo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黄芪注射液抗肿瘤的作用机制。2动物实验探讨CD/5-FC系统热化疗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的靶向性。方法1细胞实验以不同浓度的黄芪注射液作用于人结肠癌Lovo细胞株,MTT法测黄芪注射液对Lovo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AnnexinV和PI双重染色行凋亡相关检查。2动物实验脂质体法转CD基因至人结肠癌Lovo细胞株,45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即:对照组、前药治疗组及前药前药热疗组。经门静脉注射转CD基因Lovo细胞(0.2 ml,107/ml)后,3组分别经腹腔注射42℃生理盐水、38℃5-FC和42℃5-FC,5-FC剂量为500 mg/(kg·d)。治疗21 d后,待动物自然死亡,观察自然生存期、肝脏转移率、肝脏转移结节数,并切取肝脏转移瘤组织、正常肝组织、胃、肺、胰腺、小肠、大肠组织,行RT-PCR检测各组织CD基因表达,观察各组织病理学变化、肿瘤细胞凋亡指数。结果1细胞实验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Lovo细胞株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与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比;电镜下可见凋亡的早、中、晚期细胞及凋亡小体,同时可见部分细胞呈坏死改变。流式细胞仪显示:黄芪注射液作用Lovo细胞48 h后,0.05 g/ml、0.1 g/ml、0.15 g/ml、0.2 g/ml各组的凋亡率分别为4.8%、18.6%、42.1%、64.8%。2动物实验目的基因在肝脏转移瘤组织中有效表达,正常肝组织、胃、肺、胰腺、小肠、大肠组织中无表达。三组自然生存期分别为(25.80±3.6489),(34.27±4.0780),(41.87±3.9073)d;肝脏转移率分别为100.0%(15/15)、40.0%(6/15)、13.3%(2/15);平均肝脏转移结节数分别为(2.93±1.163),(0.80±1.014),(0.20±0.561)个;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4.59%、9.87%和17.4%。对照组肿瘤组织见肿瘤细胞生长活跃:前药治疗组肿瘤组织见有少量细胞空泡变性,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前药热疗组肿瘤组织可见肿瘤细胞空泡变性,细胞核皱缩,边集甚至消失,仅残留少量肿瘤细胞,并可见散在的成纤维细胞,大量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3组裸鼠正常肝组织、胃、肺、胰腺、小肠、大肠组织均呈正常形态学,无病理性损伤改变。结论1细胞实验黄芪注射液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的体外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能使Lovo细胞阻滞于G0/G1期,诱导Lovo细胞凋亡。2动物实验组织特异性CD/5-FC系统热化疗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有明显的靶向抑制作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英文摘要  8-11
前言  11-14
第一部分:黄芪注射液诱导人结肠癌Lovo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14-21
  材料与方法  14-16
  结果  16-18
  讨论  18-20
  结论  20-21
第二部分:CD/5-FC系统热化疗对裸鼠结肠癌肝转移的靶向性  21-39
  材料与方法  21-30
  结果  30-35
  讨论  35-38
  结论  38-39
参考文献  39-45
综述 结肠癌肝转移基因治疗安全性研究进展  45-51
致谢  51-52
作者简历  52-53
附录 硕士在读期间完成和发表的文章  53

相似论文

  1. 西施舌精子冷冻保存及其冷冻损伤机理研究,S968.3
  2. CADPE抗肿瘤作用及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R735.2
  3. 塞来昔布与β-榄香烯联合给药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96
  4. 聚乙烯亚胺修饰糖脂共聚物介导基因治疗研究,R450
  5. TRAIL对肿瘤侵润CD4~+CD25~+ Treg的调节作用,R730.2
  6. 醋酸铅对鲤鱼卵巢上皮细胞毒性的研究,X174
  7. 地克珠利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第二代裂殖子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影响,S858.31
  8. PCV2对体外培养仔猪淋巴细胞钙信号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S858.28
  9. 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对性成熟小鼠卵泡及其血管发育的影响,S852.2
  10. β-catenin在猪卵巢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及类固醇生成酶的影响,S828
  11. 伏马菌素B1和黄曲霉毒素B1联合诱导Vero细胞凋亡的研究,S856.9
  12. 黄曲霉毒素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诱导锦鲤原代肝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S856.9
  13. 沉默BMPR-IB基因对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及BMP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S828
  14.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鸡软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的影响,S858.31
  15. Foxol对小鼠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S865.13
  16. 蜂毒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R735.7
  17. 新型非病毒基因转染体系的构建及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重组中的应用,R346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移植1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修复作用,R542.22
  19. 联合检测血清TPS,CEA,CYFRA21-1,NSE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R734.2
  20. WWOX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胆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R735.8
  21.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诱导Eca-109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R735.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消化系肿瘤 > 肠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