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破囊壶菌△5-Desaturase基因及其5’端侧翼序列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作 者: 夏晓峰
导 师: 黄建忠;江贤章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发酵工程
关键词: △5-脂肪酸脱饱和酶 启动子 克隆和表达 破囊壶菌
分类号: Q7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um能够合成大量高度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探究海洋真菌Thraustochytrium PUFA的生物合成途径,本课题从Thraustochytriumsp.FJN-10中克隆到了PUFA合成相关的Δ5-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的c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umber:EU643618),该序列全长1320bp,编码43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9.82 KDa,等电点为8.71。该蛋白质序列含有三个保守的组氨酸富集区,且第三个组氨酸保守盒的组氨酸被替换成谷氨酰胺,N-端含有类细胞色素-b5结构域,具有脱饱和酶的典型一级结构特征;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序列与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um sp.ATCC21685、Pavlova salina、Perkinsus marinus的Δ5-脂肪酸脱饱和酶分别具有99%、49%和47%的一致性,此外该序列还分别与Mantoniellasquamata和Ostreococcus tauri的Δ6-脂肪酸脱饱和酶具有42%和41%的一致性;进化树分析表明该酶属于Δ5-脂肪酸脱饱和酶家族。将该序列与酵母表达载体pYES2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YFAD5,并转入酿酒酵母构建重组工程菌,在含底物二高-γ-亚麻酸(di-hono-γ-linoleic acid,DGLA,20:3Δ8,11,14n6)的培养基中添加半乳糖诱导表达,提取总脂肪酸,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重组工程菌能将底物DGLA转化成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20:4Δ5,8,11,14n6),转化率为56.40%。上述结果表明从海洋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um sp.FJN-10中克隆的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的编码产物具备Δ5-脱饱和酶的功能。利用LA-PCR法克隆得到了海洋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um sp.FJN-10Δ5-脱饱和酶基因的5′端侧翼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umber:EU918393),利用多种在线软件对该序列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包含了多种启动子的特征元件。将该序列与人、斑马鱼、恒河猴、线虫以及褐鼠的Δ5-脱饱和酶基因5′端侧翼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采用邻位相连算法构建距离进化树,进化树结果表明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um sp.FJN-10的Δ5-脱饱和酶基因的5’端侧翼序列与人类和恒河猴进化距离最近,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um sp.FJN-10的Δ5-脱饱和酶基因的调控机制比较接近高等脊椎动物,此外FootPrinter的分析也支持了上述结果。为了验证海洋破囊壶菌Δ5-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5’端侧翼序列的启动子功能,将该5’端侧翼序列克隆到真核启动子验证表达载体pYGFP质粒中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上游,以真核生物酿酒酵母作为转化的宿主菌,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酵母的荧光激发状态,实验结果表明来自于破囊壶菌Δ5-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5’端侧翼序列能够在酵母细胞中启动GFP基因的表达,使酵母细胞在荧光显微镜的激发下产生绿色荧光,表明克隆的破囊壶菌Δ5-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5’端侧翼序列具有启动子的功能。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4
Abstract  4-6
中文文摘  6-9
目录  9-14
绪论  14-26
  一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14-15
  二 PUFAs主要生理功能  15
  三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  15-17
    3.1 脂肪酸碳链延长酶和脱饱和酶共催化的生物合成途径  15-16
    3.2 Polyketide synthase(PKS)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  16-17
  四 脂肪酸脱饱和酶的研究进展  17-21
    4.1 脂肪酸脱饱和酶  17
    4.2 脂肪酸脱饱和酶的结构特征  17-18
    4.3 脂肪酸脱饱和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8-21
      4.3.1 △15-脂肪酸脱饱和酶  18-19
      4.3.2 △12-脂肪酸脱饱和酶  19
      4.3.3 △9-脂肪酸脱饱和酶  19
      4.3.4 △8-脂肪酸脱饱和酶  19-20
      4.3.5 △6-脂肪酸脱饱和酶  20
      4.3.6 △5-脂肪酸脱饱和酶  20-21
      4.3.7 △4-脂肪酸脱饱和酶  21
  五 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启动子的研究进展  21-22
  六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2-24
  七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24-26
第一章 Thraustochytrium sp.FJN-10 DHA生物合成途径△5-脱饱和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26-40
  第一节 前言  26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26-29
    2.1 材料  26-27
      2.1.1 菌株和质粒  26
      2.1.2 主要试剂  26
      2.1.3 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26-27
      2.1.4 主要仪器  27
    2.2 方法  27-29
      2.2.1 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um sp.FJN-10总RNA的提取  27
      2.2.2 反转录  27-28
      2.2.3 △5-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第二链的合成  28
      2.2.4 PCR扩增产物的回收  28
      2.2.5 连接与转化  28
      2.2.6 菌落PCR验证  28-29
      2.2.7 序列测定与分析  29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29-37
    3.1 总RNA的提取和检测  29
    3.2 目的基因的扩增  29-30
    3.3 阳性克隆子的筛选与验证  30-31
    3.4 序列测定与同源性分析  31-34
    3.5 △5-脱饱和酶理化表征分析  34
    3.6 疏水分析和跨膜分析  34-35
    3.7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分析  35-36
    3.8 脱饱和酶的系统进化树分析  36-37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37-40
第二章 Thraustochytrium sp.FJN-10 DHA生物合成途径△5-脱饱和酶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  40-48
  第一节 前言  40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40-43
    2.1 材料  40-41
      2.1.1 菌株和质粒  40
      2.1.2 主要试剂  40-41
      2.1.3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41
      2.1.4 主要仪器  41
    2.2 方法  41-43
      2.2.1 △5-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的扩增  41
      2.2.2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41-43
      2.2.3 酿酒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43
      2.2.4 酿酒酵母工程菌的诱导表达(参考本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工业微生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标准实验方法)  43
      2.2.5 重组表达产物的GC-MS分析  43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43-47
    3.1 目的基因DSR5的扩增  43-44
    3.2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44-45
    3.3 重组酿酒酵母工程菌的构建  45-46
    3.4 酿酒酵母工程菌的诱导表达  46-47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47-48
第三章 Thraustochytrium sp.FJN-10 DHA生物合成途径△5-脱饱和酶基因5′端侧翼序列的克隆和分析  48-60
  第一节 前言  48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48-50
    2.1 材料  48-49
      2.1.1 菌株和质粒  48
      2.1.2 主要试剂及工具酶  48
      2.1.3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48
      2.1.4 主要仪器  48-49
    2.2 方法  49-50
      2.2.1 破囊壶菌Thraustochytrium sp.FJN-10基因组DNA的提取  49
      2.2.2 Thraustochytrium sp.FJN-10 △5-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5'端侧翼序列的克隆  49-50
      2.2.3 重组子的筛选和鉴定  50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50-57
    3.1 破囊壶菌△5-脱饱和酶基因5'端侧翼序列的LA-PCR扩增  50-51
    3.2 重组子的筛选及鉴定  51
    3.3 LA-PCR产物序列测定与序列分析  51-53
    3.4 启动子的验证和功能注释  53-56
    3.5 △5-脱饱和酶基因5'端侧翼序列的进化树分析  56
    3.6 不同物种△5-脱饱和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转录元件比较分析  56-57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57-60
第四章 Thraustochytrium sp.FJN-10 DHA生物合成途径△5-脱饱和酶基因5′端侧翼序列启动子功能验证  60-66
  第一节 前言  60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60-62
    2.1 材料  60-61
      2.1.1 菌株和质粒  60
      2.1.2 主要培养基和试剂  60-61
      2.1.3 主要仪器  61
    2.2 方法  61-62
      2.2.1 海洋破囊壶菌△5-脱饱和酶基因5'端侧翼序列的亚克隆  61
      2.2.2 破囊壶菌△5-脱饱和酶基因5'端侧翼区与GFP报告基因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61-62
      2.2.3 重组酵母工程菌的构建  62
      2.2.4 荧光显微观察鉴定  62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62-65
    3.1 海洋破囊壶菌△5-脱饱和酶基因5'端侧翼序列的亚克隆  62-63
    3.2 亚克隆序列的转化和验证  63
    3.3 重组酵母工程菌的转化和验证  63-64
    3.4 细胞荧光显微观察  64-65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65-66
第五章 Thraustochytrium sp.FJN-10 DHA生物合成途径△5-脱饱和酶的定点突变  66-76
  第一节 前言  66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66-68
    2.1 材料  66-67
      2.1.1 菌株和质粒  66-67
      2.1.2 主要试剂  67
      2.1.3 培养基及缓冲液  67
      2.1.4 定点突变引物  67
      2.1.5 主要仪器  67
    2.2 方法  67-68
      2.2.1 定点突变PCR条件的摸索  67-68
      2.2.2 突变质粒的转化和验证  68
      2.2.3 突变质粒转化酿酒酵母构建重组工程菌  68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68-73
    3.1 海洋破囊壶菌△5-脱饱和酶基因重组质粒pYFAD5的提取  68-69
    3.2 海洋破囊壶菌△5-脱饱和酶基因pYFAD5的定点突变  69
    3.3 突变质粒的转化和验证  69-70
    3.4 突变质粒的测序和分析  70-73
    3.5 突变质粒重组酵母工程菌的构建  73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73-76
第六章 结论  76-78
附录 主要符号对照表  78-80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80-82
致谢  82-84
个人简历  84-85
参考文献  85-89

相似论文

  1. 水稻茎叶特异表达基因启动子的筛选及分析,S511
  2. 猪BMP7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关联性分析,S828
  3. 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多菌灵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X172
  4. 水稻纹枯病菌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其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S435.111.42
  5. Pib结构基因在不同启动子驱动下的稻瘟病抗性,S435.111.41
  6. 水稻Pib启动子中乙烯和茉莉酸响应元件的转基因分析,S511
  7. Pib基因启动子3’端缺失体的暗诱导特性分析,S511
  8. 藤稔葡萄花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S663.1
  9. 苹果Flowering locus T (FT)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克隆及表达分析,S661.1
  10. 丙型肝炎病毒NS2TP基因调节机制的研究,R512.63
  11. 分枝杆菌同源膜锚定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细胞定位分析,R378
  12. 水稻抗性基因和无毒基因互作的广谱抗病基因工程研究,S511
  13. 曲古抑菌素A(TSA)在IFN-γ调控TRIM22表达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R346
  14. 毛霉Δ6-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和功能鉴定,Q78
  15. 果蝇gypsy绝缘子有利于拟南芥转基因高效而精确地表达,Q943.2
  16. 通过可诱导的信号途径提高植物的持续抗病性研究,Q945
  17. 通过可诱导途径提高植物抗旱性研究,Q945
  18. SPATA4基因启动子结构功能研究及SPATA4蛋白纯化,Q78
  19. 携带IL-24基因的E1区双调控溶瘤腺病毒治疗肿瘤的研究,R73-36
  20. 小麦花粉特异性基因TaPSG719启动子的功能分析,S512.1
  21. 慢病毒介导组织特异性启动子SM22alpha驱动p27基因转染对离体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R543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分子生物学 > 基因工程(遗传工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