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同宿主来源新城疫病毒全基因组特征及其V蛋白对DF-1细胞IFN-β生成的影响

作 者: 陈胜利
导 师: 杨增岐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预防兽医学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基因组 遗传变异 V蛋白 β干扰素
分类号: S852.6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新城疫是一种严重危害多种禽类健康的传染病,给世界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病的病原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属于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udae)、禽腮腺炎病毒属(Avulavirus),是禽副黏病毒1型的唯一成员。病毒基因组为单链负股RNA,长度约为15.2kb。NDV对不同宿主的致病性存在很大差异。近年来,NDV感染和致病宿主范围正在不断扩大,给新城疫的防控带来新的挑战。干扰素系统是宿主抵抗病毒的第一道防线,近些年研究发现,副黏病毒的V蛋白能够有效拮抗宿主干扰素系统,对病毒的免疫逃避发挥功能,同时在病毒致病性和宿主限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其他副黏病毒相似,NDV的P基因通过RNA编辑现象,编码产生的V蛋白在病毒拮抗宿主干扰素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已有研究均是对1株或2株NDV毒株V蛋白拮抗宿主干扰素作用进行研究报道,然而众多动物来源、不同毒力和基因型的NDV毒株V蛋白的分子进化特性及拮抗宿主干扰素功能差异目前尚不清楚。为了阐明不同动物来源NDV基因组演化特点、宿主特性改变的原因及V蛋白与病毒致病性和宿主特异性的关系,本研究在对实验室多种动物来源新城疫病毒分析的基础上,对3株NDV代表性毒株(2株朱鹮源和1株猪源)进行生物特性研究、全基因组克隆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同时对其他动物来源如鸡、鸽、鹅和野鸟源等22株不同NDV毒株V蛋白的分子特征、遗传变异规律及拮抗宿主干扰素功能差异进行了系统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分为以下五个部分:1、2株朱鹮源新城疫病毒分离鉴定、全基因测序分析对2010年1月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珍稀野生动物救护饲养研究中心朱鹮暴发的疑似ND病料及实验室2006年2月收集的发病朱鹮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病毒致病指数测定,并运用RT-PCR技术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扩增并测序。利用DNAStar及MEGA4.0软件,对获得的全基因序列与NDV参考毒株的全基因组成、基因编码区及非编码区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比较、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共分离鉴定出2株NDV,分别为Shaanxi06和Shaanxi10,病毒致病指数测定结果表明Shaanxi06为强毒,而Shaanxi10为中强毒。但F蛋白裂解位点区氨基酸序列均为112R-R-Q-K-R-F117,与强毒株F0蛋白裂解序列相符。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Shaanxi06(GenBank登录号:KC853019)和Shaanxi10(GenBank登录号:KC853020)基因组全长15,192bp,分离株与NDV参考毒株基因组特征、蛋白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序列并无太大差异,但2株朱鹮源NDV分离株具有一些新的特征。系统进化树表明,2株朱鹮源NDV分离株均为NDV class II群,Shaanxi06属于基因VIId亚型,而Shaanxi10属于一个新的基因亚型VIi,这2株朱鹮源NDV分离株与陕西省同一地区20062010年其他禽类NDV流行株亲缘关系最近,而与我国传统的NDV疫苗毒La Sota、B1和clone30株及我国NDV标准强毒F48E9亲缘关系均较远。2、猪源新城疫病毒HX01株分离鉴定、全基因测序分析2009年12月从陕西省户县某养猪场疑似猪流感病死猪采集肺脏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及运用RT-PCR技术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扩增并测序。利用DNAStar及MEGA4.0软件,对获得的全基因序列与NDV参考毒株的全基因组成、基因编码区及非编码区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比较、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出1株新城疫病毒,命名为HX01株。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毒株为NDV弱毒株。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为112G-R-Q-G-R-L117,符合弱毒特征。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HX01株(GenBank登录号:JF795531)基因组全长15,186bp,基因组特征与其他NDV参考毒株相似。HX01株与我国传统弱毒疫苗株La Sota及其他猪源NDV毒株同源性最高,与La Sota无论全基因水平还是各个基因水平,同源性均在99.5%以上。遗传进化表明,HX01株与La Sota、clone30等同属于基因II型。但是,HX01株HN基因具有独特性,在HN蛋白第2抗原表位出现S526N点突变和其他点突变N98K、I227T和S464P。此外,HN基因的终止序列出现A-T的点突变。这些突变在NDV进化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3、新城疫病毒分离株V基因克隆测序、分子特征及遗传进化分析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NDV P基因序列,对20株不同宿主来源、毒力和基因型的NDV分离株和2株NDV参考株进行P基因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对P基因RNA编辑位点进行定点突变,插入1个非模板G,获取不同NDV毒株V基因序列。利用DNAStar及MEGA4.0软件,对获得的V基因序列与NDV参考毒株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比较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成功克隆22株不同宿主来源、毒力和基因型的NDV毒株V基因。20株NDV分离株V基因的核苷酸的同源性在80.4%100%,氨基酸的同源性在67.5%100%。20株NDV分离株与其他参考株V基因的同源性差异较大,在68.3%100.0%。不同基因型的毒株V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较低,而相同基因型的NDV毒株V基因同源性高达99.1%以上。目前流行的基因VII型毒株与传统疫苗株、我国标准强毒株的V蛋白同源性相比,氨基酸序列发生了较大变异,并且基因VI型不同基因亚型间差异也较大。V蛋白结构分析表明,N端55105位和C端135172位氨基酸是V蛋白的高变区,而N端起始MATF/LTDAEI、132KKG134、177HRRE180、182SISW185、C端1个组氨酸和7个半胱氨酸残基形成的锌指结构基序在NDV毒株中高度保守。NDV V蛋白氨基酸变异呈现基因型一致性。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根据V基因全长序列和V蛋白序列所作进化树与F基因(42470nt)进化树高度一致,表明非结构基因V基因也可应用于NDV遗传进化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候选靶基因。提示NDV的演化是所有基因(包括结构基因和非结构基因)同步演化的结果。4、新城疫病毒不同毒株对禽源DF-1细胞系IFN-β生成的研究选取了6株不同宿主来源、毒力和基因型的NDV毒株,构建V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MV-3HA-V,转染DF-1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试验、RT-PCR和ELISA,检测NDV的V蛋白过表达对DF-1细胞IFN-β各个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NDV毒株编码的V蛋白均可不同程度的降低poly(I:C)诱导的IFN-β启动子活性、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不同NDV毒株V蛋白的表达量相近,而它们的V蛋白抑制IFN-β能力存在很大差异。V蛋白抑制IFN-β能力从高到低依次pV-F48E9、pV-Sd-08、pV-Shaanxi06、pV-Gfw-10、pV-Shaanxi10和pV-HX01。F48E9强毒株V蛋白拮抗干扰素能力最强,而猪源HX01株最弱,朱鹮源毒株居中。NDV强毒株V蛋白抑制IFN-β能力强于中强毒和弱毒;NDV毒力越强,其V蛋白抑制IFN-β生成的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研究表明,NDV V蛋白与病毒致病性密切相关,与病毒的宿主来源并无关联。5、新城疫病毒V蛋白拮抗IFN-β生成功能域的初步研究为了探讨NDV V蛋白拮抗IFN-β功能区域及C端半胱氨酸富集区7个半胱氨酸残基在抑制IFN-β中发挥的作用。通过构建P蛋白,V蛋白N端、C端截短突变体,半胱氨酸突变体C1C7真核表达载体,应用双荧光素酶试验、ELISA和real-time PCR,检测V蛋白突变体与野生型V蛋白过表达对DF-1细胞IFN-β各个水平的影响。参考PIV5V蛋白锌指结构,对NDV V蛋白锌指结构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各突变体均构建成功,并在DF-1细胞获得高效表达;NDV的V蛋白具有抑制poly(I:C)诱导的DF-1细胞IFN-β启动子活性、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能力,而P蛋白虽具有与V蛋白共同的N端,但并不具有抑制IFN-β作用。NDV V蛋白抑制DF-1细胞IFN-β生成的主要功能域位于V蛋白的C端。V蛋白C端196位(C1)、221位(C6)和224位(C7)半胱氨酸残基对于V蛋白抑制DF-1细胞IFN-β是非必需的,而200位(C2)、212位(C3)、214位(C4)和217位(C5)是必需的关键残基。研究提示,NDV V蛋白C端的7个半胱氨酸残基在V蛋白抑制IFN-β生成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对NDV V蛋白锌指结构进行模拟,结果表明NDV V蛋白C端结构域中的大锌指结构区域L2中的残基(C2、C3、C4和C5)对于V蛋白拮抗IFN-β必需的,而小锌指结构区域L1中的残基(C1、C6、C7)是非必需的。综上所述,本研究较为系统的阐明了不同宿主来源NDV基因组特征,病毒演化特点,遗传变异规律,为阐明病毒起源、流行特点及宿主特性改变的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对帮助NDV病毒逃避宿主干扰素的不同NDV毒株V蛋白的分子进化特性及其拮抗宿主干扰素功能差异进行系统的研究。本研究揭示了NDV V蛋白与病毒致病性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究NDV逃避干扰素机理, NDV V蛋白拮抗干扰素功能域及开发新城疫长效疫苗奠定了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6-10
ABSTRACT  10-18
第一章 新城疫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18-32
  1.1 新城疫  18-19
  1.2 新城疫病毒  19-24
    1.2.1 NDV 的理化特性  19
    1.2.2 NDV 的生物学特性  19-20
    1.2.3 NDV 的基因组特性  20-21
    1.2.4 NDV 编码蛋白及功能  21-24
  1.3 NDV 分类  24-28
    1.3.1 致病性分类  24-25
    1.3.2 单抗排谱分类  25
    1.3.3 基因型分类  25-28
  1.4 NDV 的演化  28-32
    1.4.1 NDV 宿主范围的演化  28-29
    1.4.2 NDV 毒力的演化  29-31
    1.4.3 NDV 遗传基因的演化  31-32
第二章 副黏病毒 V 蛋白拮抗干扰素研究进展  32-43
  2.1 副黏病毒与 I 型干扰素的产生  32-35
  2.2 副黏病毒附属蛋白的产生  35-37
  2.3 副黏病毒 V 蛋白拮抗干扰素生成作用  37-38
  2.4 副黏病毒 V 蛋白阻断干扰素 Jak/STAT 作用通路  38-40
  2.5 新城疫病毒 V 蛋白拮抗干扰素作用  40-43
    2.5.1 新城疫病毒 V 蛋白的产生及功能  40-41
    2.5.2 新城疫病毒 V 蛋白拮抗干扰素作用研究进展  41-43
第三章 朱鹮源新城疫病毒分离鉴定、全基因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  43-68
  3.1 材料与方法  43-48
    3.1.1 材料  43-45
    3.1.2 方法  45-48
  3.2 结果  48-65
    3.2.1 朱鹮新城疫临床情况调查及剖检病变  48-50
    3.2.2 病毒分离鉴定的结果  50-51
    3.2.3 致病指数测定结果  51-52
    3.2.4 全基因扩增结果  52-53
    3.2.5 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  53-65
  3.3 讨论  65-66
  3.4 小结  66-68
第四章 猪源新城疫病毒 HX01 株分离鉴定、全基因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  68-83
  4.1 材料与方法  68-71
    4.1.1 材料  68-69
    4.1.2 方法  69-71
  4.2 结果  71-80
    4.2.1 病毒的分离鉴定结果  71-72
    4.2.2 MDT、ICPI、IVPI 和 EID50测定结果  72
    4.2.3 全基因片段 RT-PCR 扩增结果  72
    4.2.4 HX01 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72-80
  4.3 讨论  80-82
  4.4 小结  82-83
第五章 新城疫病毒分离株 V 基因克隆测序、分子特征及遗传进化分析  83-99
  5.1 材料与方法  83-87
    5.1.1 材料  83-85
    5.1.2 方法  85-87
  5.2 结果  87-97
    5.2.1 P 基因片段的 RT-PCR 扩增结果  87
    5.2.2 P 基因片段的克隆鉴定结果  87-88
    5.2.3 P 基因的定点突变结果  88
    5.2.4 V 基因的 PCR 扩增结果  88-89
    5.2.5 V 基因的克隆测序  89
    5.2.6 V 基因核苷酸遗传变异分析  89-90
    5.2.7 V 基因编码氨基酸遗传变异分析  90-91
    5.2.8 V 蛋白的结构分析  91-94
    5.2.9 V 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94-97
  5.3 讨论  97-98
  5.4 小结  98-99
第六章 新城疫病毒不同毒株 V 蛋白对 DF-1 细胞 IFN-β生成的研究  99-117
  6.1 材料与方法  99-107
    6.1.1 材料  99-101
    6.1.2 方法  101-107
  6.2 结果  107-114
    6.2.1 重组载体 pCMV-3HA-V 的鉴定  107-108
    6.2.2 V 蛋白序列比对  108-109
    6.2.3 鸡 IFN-β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建立  109-110
    6.2.4 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110-111
    6.2.5 Western blotting 检测 V 蛋白的表达  111-112
    6.2.6 IFN-β mRNA 检测  112-113
    6.2.7 IFN-β蛋白检测  113-114
  6.3 讨论  114-116
  6.4 小结  116-117
第七章 新城疫病毒 V 蛋白拮抗 IFN-β生成功能域的初步研究  117-137
  7.1 材料与方法  117-126
    7.1.1 材料  117-118
    7.1.2 方法  118-126
  7.2 结果  126-134
    7.2.1 P/V/VN/VC的作用  126-130
    7.2.2 V 蛋白 C 端 7 个半胱氨酸残基的作用  130-134
  7.3 讨论  134-135
  7.4 小结  135-137
结论  137-138
本论文的创新点  138-139
参考文献  139-161
缩略词表  161-163
致谢  163-165
作者简介  165

相似论文

  1. 多转录因子组合调控研究,Q78
  2. 大豆乳清蛋白的微滤技术研究及蛋白粉的研制,TQ936.2
  3. Gsα的过表达和缺失对果蝇大脑发育的影响,Q75
  4. 牡蛎蛋白饮料脱腥技术的研究,TS254.4
  5. 天然冰片、合成冰片及薄荷脑对P-糖蛋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R285
  6. 磷酸化介导的UGT1A3代谢活性差异的初步研究,R346
  7. 凡纳滨对虾虾头内源性蛋白酶分离纯化与酶学特性研究,S985.21
  8. 罗非鱼分离蛋白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TS254.4
  9. 基于基因组重排技术的1,3-丙二醇高产菌株选育,TQ923
  10. 低蛋白日粮添加合成氨基酸和小肽对肉仔鸡的影响,S831.5
  11. 牡蛎中重金属镉、铅的富集及脱除方法的研究,X174
  12. 应用基因组改组技术选育真菌α-淀粉酶高产菌株,TQ925
  13. 大米蛋白酶解—接枝共聚综合改性技术的研究,TS201.2
  14.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15. 棉铃虫和烟夜蛾生殖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S433
  16. 甘蓝型油菜多体附加系“Nj08-063”的农艺性状、细胞学与分子学鉴定研究,S565.4
  17. 低蛋白平衡日粮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饲养环境的影响,S828.5
  18. 昆虫OBP CSP和sid-1基因的预测及序列分析,Q78
  19. 高温蛋白酶Pgsey及解旋酶Htc16特征的初步研究,Q814
  20. 红笛鲷清道夫受体B型Ⅰ类和抗冻蛋白Ⅱ型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定量分析,S917.4
  2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河南地方株分离鉴定及HN104株与HN091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S852.6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动物医学(兽医学) > 兽医基础科学 > 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 > 家畜病毒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