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豆乳清蛋白的微滤技术研究及蛋白粉的研制
作 者: 刘鹤楠
导 师: 张兰威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生物化工
关键词: 大豆乳清蛋白 蛋白颗粒度 陶瓷微滤膜 喷雾干燥 蛋白功能特性
分类号: TQ93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4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豆乳清是生产大豆分离蛋白的副产物,我国每年大豆乳清作为废水的排放量达到300万吨,大豆乳清中含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剂、大豆血球凝集素、细胞色素C和β-淀粉酶等多种功能性蛋白成分,直接随大豆乳清排放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COD和BOD值极高的乳清废水还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论文研究了大豆乳清的预处理方法,得出了采用离心(6000g,10min,4℃)与0.45μm滤膜相结合的方式适合于大豆乳清的预处理,此方法不仅去除掉大豆乳清中的难溶性杂质,还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蛋白的损失。检测了预处理后大豆乳清中的主要物质含量。论文的核心研究内容是以大豆乳清为原料,采用膜分离技术回收其中的大豆乳清蛋白。在膜的选择方面,突破了传统通过分子量来选择超滤膜的截留方法,经纳米粒度检测仪检测了大豆乳清蛋白溶液的颗粒度平均值为285nm,粒度范围在230nm~300nm之间,且主要分布在260nm和300nm处;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蛋白颗粒的外观,得知大豆乳清蛋白分子大多聚集在一起,只有极少部分是以单独个体的形式存在的。结果表明,采用70nm~90nm的微滤陶瓷膜用于浓缩本研究的大豆乳清蛋白较合适。此膜截留浓缩大豆乳清蛋白时的适宜温度为25℃,适宜的操作压强0.3Mpa,适宜的料液流速为6m/s。在25℃、0.3Mpa条件下获得了63L/m2?h~93L/m2?h的膜渗透通量及90%以上的蛋白截留率,此陶瓷膜系统连续工作时间可达200min,每批实验结束后经清洗,膜的渗透通量恢复良好。相对于超滤的回收方式,整个工艺过程更易实现工业化。对膜分离得到的大豆乳清蛋白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以蛋白溶解性和蛋白分散指数为检测指标,确定了40%浓度的大豆乳清蛋白浓缩液喷雾干燥时适宜的进风温度为160℃(出风温度95℃)、适宜的喷雾压力为1.8×105pa。经检测此流程获得的大豆乳清蛋白的溶解性较好,尤其在pH4~7之间的溶解度在90%以上。大豆乳清蛋白的乳化性较好的pH范围是5~7之间,较好的温度范围是50℃~70℃,较好的浓度范围是2%~5%。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1章 绪论 8-15 1.1 课题背景 8 1.2 大豆乳清中主要活性物质概述 8-9 1.2.1 大豆乳清蛋白 8-9 1.2.2 大豆低聚糖 9 1.2.3 大豆异黄酮 9 1.2.4 大豆皂苷 9 1.3 大豆乳清中各类蛋白的应用功能介绍 9-10 1.3.1 胰蛋白酶抑制剂 9-10 1.3.2 细胞色素C 10 1.3.3 β-淀粉酶 10 1.3.4 大豆血球凝集素 10 1.3.5 脂肪氧化酶 10 1.4 膜分离技术在大豆乳清中的应用现状 10-13 1.4.1 膜技术回收大豆乳清中的大豆低聚糖 12 1.4.2 膜技术回收大豆乳清中的大豆乳清蛋白 12-13 1.5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3-14 1.6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5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15-24 2.1 实验材料 15-16 2.1.1 原料与试剂 15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15-16 2.2 实验方法 16-24 2.2.1 原料预处理及原料中主要物质含量的测定 16-19 2.2.2 截留大豆乳清蛋白的膜处理过程 19-21 2.2.3 大豆乳清蛋白干粉的制备 21-23 2.2.4 大豆乳清蛋白功能特性检测 23-24 第3章 原料预处理及原料中主要物质含量检测结果 24-28 3.1 大豆乳清预处理条件的确定 24-25 3.2 大豆乳清中主要成分的检测 25-27 3.2.1 总蛋白含量测量结果 25-26 3.2.2 总糖含量测量结果 26 3.2.3 灰分含量测量结果 26-27 3.2.4 总干物质含量测量结果 27 3.3 本章小结 27-28 第4章 截留浓缩大豆乳清蛋白的膜实验结果 28-37 4.1 大豆乳清蛋白的粒度检测结果 28 4.2 扫描电镜分析大豆乳清蛋白外观 28 4.3 截留浓缩大豆乳清蛋白的膜试实验结果 28-35 4.3.1 膜孔径的选择 28-30 4.3.2 新膜清洗及初始水通量的测定 30 4.3.3 膜截留浓缩条件的确定 30-35 4.3.4 膜对总糖及无机盐的脱除情况 35 4.4 本章小结 35-37 第5章 大豆乳清蛋白干粉的制备 37-39 5.1 进口温度的确定 37-38 5.2 喷雾压力的确定 38 5.3 本章小结 38-39 第6章 大豆乳清蛋白功能特性检测结果 39-44 6.1 pH对大豆乳清蛋白溶解度的影响 39 6.2 不同因素对大豆乳清蛋白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的影响 39-43 6.2.1 pH值对大豆乳清蛋白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的影响 39-41 6.2.2 温度对大豆乳清蛋白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的影响 41-42 6.2.3 浓度对大豆乳清蛋白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的影响 42-43 6.3 本章小结 43-44 结论 44-45 展望 45-46 参考文献 46-50 附录 50-5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1-53 致谢 53
|
相似论文
- 多级喷动脱硫塔内雾化与蒸发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X701.3
- 镀膜碳纤维、碳化硅纤维与晶须增强钨铜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TB333
- 球形多孔钨粉的制备工艺研究,TB383.3
- W-10Cu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TB331
- 微胶囊血红素片生产技术研究,TQ464.5
-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TM912
- 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研究,TM912
- 硫酸妥布霉素精制过程研究,R942
- 鲑鱼降钙素肺部吸入粉雾剂的研究,R94
- 复方红豆杉颗粒制备工艺研究,R283
- DHA微胶囊稳定性及在婴幼儿奶粉中的应用研究,TS252.51
- 复方氨敏虎杖工艺研究,TQ461
- 阿昔洛韦—水滑石插层复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TQ463
- 盐酸氨溴索干粉吸入剂的研究,R94
- 液相合成—喷雾干燥制备掺镁铌酸锂多晶料及晶体生长研究,O782
- 洗衣粉浓缩化增效技术的开发,TQ649.5
- 高含量天然维生素E油微胶囊化研究,TQ466.5
- 絮凝—离心—微滤技术处理大豆乳清制取蛋白及其性质的研究,X792
- 高密度高品质蛋白核小球藻制备工艺的优化及初步放大,TQ936.2
- 喷雾干燥法制备氧化铝多孔陶瓷的工艺与性能研究,TQ174.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其他化学工业 > 蛋白质(朊)化学加工工业 > 化学加工过程 > 各种蛋白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