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氨基酸希夫碱及其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作 者: 张艳
导 师: 王兴明
学 校: 西南科技大学
专 业: 应用化学
关键词: 香草醛 色氨酸 希夫碱 DNA 作用方式
分类号: O62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香草醛和L-色氨酸为原料合成希夫碱配体(K[HL]),选择钐、铕、镁、镍、锌作为配合物中心,设计合成一系列配合物,并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电化学、圆二色谱和粘度测定等方法,研究此氨基酸希夫碱及其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计算了相互作用的结合比、结合常数、热力学函数等参数。在生理条件下(pH=7.40)分别研究K[HL]、Sm(Ⅲ)L、Eu(Ⅲ)L、Mg(Ⅱ)L、Ni(Ⅱ)L、Zn(Ⅱ)L与DNA的相互作用,经计算K[HL]及其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比均为5 :1,计算求得结合常数分别为KBθ28°C K[HL] =1.94×105 L·mol-1,KBθ25°C Sm(Ⅲ)L=1.19×105 L·mol-1,KBθ22°C Eu(Ⅲ)L =2.29×105 L·mol-1,KBθ13°C Mg(Ⅱ)L=4.32×104 L·mol-1 , KBθ13°C Ni(Ⅱ)L=9.90×104 L·mol-1 , KBθ13°C Zn(Ⅱ)L =1.43×104 L·mol-1。结合荧光光谱法、Scatchard法、圆二色光谱法、循环伏安法和粘度法研究表明,K[HL]、Sm(Ⅲ)L与DNA之间的作用方式主要为嵌插和沟渠作用;Eu(Ⅲ)L、Mg(Ⅱ)L、Ni(Ⅱ)L、Zn(Ⅱ)L与DNA之间存在嵌插作用和静电作用。色氨酸分子结构中含有稠环芳香平面吲哚环,这可能是K[HL]及其配合物可以与DNA发生嵌插作用的内部结构原因。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绪论  9-15
  1.1 引言  9
  1.2 小分子与DNA 的相互作用  9-13
    1.2.1 DNA 靶向药物抗癌原理  9-11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2
    1.2.3 研究手段  12-13
  1.3 立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13-15
    1.3.1 本课题来源和立题背景  13
    1.3.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3-14
    1.3.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4
    1.3.4 本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14-15
2 实验部分  15-20
  2.1 试剂和仪器  15
  2.2 实验方法  15-16
    2.2.1 配制Sm(Ⅲ)C1_3(Eu(Ⅲ)C1_3)溶液  15
    2.2.2 光谱法测定  15
    2.2.3 电化学法测定  15-16
    2.2.4 圆二色光谱法  16
    2.2.5 粘度法  16
  2.3 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16-20
3 色氨酸-香草醛希夫碱与DNA 的作用  20-26
  3.1 引言  20
  3.2 结果与讨论  20-25
    3.2.1 光谱法研究K[HL]与DNA 的作用方式  20-24
    3.2.2 粘度法  24-25
  3.3 本章小结  25-26
4 色氨酸-香草醛希夫碱钐配合物与DNA 的作用  26-32
  4.1 引言  26
  4.2 结果与讨论  26-31
    4.2.1 光谱法研究Sm(Ⅲ)L 与 DNA 的作用方式  26-30
    4.2.2 圆二色光谱法  30
    4.2.3 粘度法  30-31
  4.3 本章小结  31-32
5 色氨酸-香草醛希夫碱铕配合物与DNA 的作用  32-38
  5.1 引言  32
  5.2 结果与讨论  32-37
    5.2.1 光谱法研究Eu(Ⅲ)L 与DNA 的作用方式  32-35
    5.2.2 圆二色光谱法  35-36
    5.2.3 循环伏安法  36
    5.2.4 粘度法  36-37
  5.3 本章小结  37-38
6 色氨酸-香草醛希夫碱镁配合物与DNA 的作用  38-43
  6.1 引言  38
  6.2 结果与讨论  38-42
    6.2.1 光谱法研究Mg(Ⅱ)L 与DNA 的相互作用  38-40
    6.2.2 圆二色光谱法  40
    6.2.3 循环伏安法  40-41
    6.2.4 粘度法  41-42
  6.3 本章小结  42-43
7 色氨酸-香草醛希夫碱镍配合物与DNA 的作用  43-48
  7.1 引言  43
  7.2 结果与讨论  43-47
    7.2.1 光谱法研究Ni(Ⅱ) L 与 DNA 的作用方式  43-46
    7.2.2 圆二色光谱法  46
    7.2.3 循环伏安法  46
    7.2.4 粘度法  46-47
  7.3 本章小结  47-48
8 色氨酸-香草醛希夫碱锌配合物与DNA 的作用  48-54
  8.1 引言  48
  8.2 结果与讨论  48-52
    8.2.1 光谱法研究Zn(Ⅱ) L 与DNA 的作用方式  48-51
    8.2.2 圆二色光谱法  51
    8.2.3 循环伏安法  51-52
    8.2.4 粘度法  52
  8.3 本章小结  52-54
结论  54-56
致谢  56-57
参考文献  57-65
附录  65-6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6

相似论文

  1. 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伴乙肝病毒复制的原发性肝癌效果分析,R735.7
  2. 弯孢属种分子鉴定体系的建立及其在疑难种上的应用,Q949.32
  3.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4. 寄主型和迁飞型棉蚜在交配行为、mtDNA与共生菌相关基因上的分化,S433
  5.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6. 百萨偃麦草染色体1J和5J变异体的诱致与鉴定,S512.1
  7. 甘蓝型油菜线粒体DNA提取及基因表达分析研究,S565.4
  8. 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染色体易位系的选育与效应分析,S512.1
  9. 豆梨组织培养过程中玻璃化形成机制及其恢复技术研究,S661.2
  10. 桃豫农矮砧1号离体快繁体系的研究和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S662.1
  11. 5-Aza-dC对肺癌SPC-A-1细胞p16、MGMT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的影响,R734.2
  12. 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浆p16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去甲基化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和p16基因转录的研究,R734.2
  13. 乙型脑炎病毒NS1蛋白的新型prime-boost免疫策略研究,R392
  14. 中国野生秋子梨群体特征及遗传多样性评价,S661.2
  15. 我国部分家鸭品种的DNA条形码初步分析,S834
  16. 五倍子蚜DNA序列分子系统发育关系,S899.4
  17. SO2胁迫对拟南芥DNA甲基化多态性的影响,Q943
  18. 5-氯水杨酸铬(Ⅲ)配合物的制备、性质及降脂活性研究,O627.63
  19. 靶向人端粒G-四链体的有机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和键合作用研究,TQ460.1
  20. 新型邻菲罗啉并咪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TQ460.1
  21. 水稻变异株系中玉米DNA侧翼序列的研究,S511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有机化学 > 有机化学一般性问题 > 有机化学理论、物理有机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