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寄主型和迁飞型棉蚜在交配行为、mtDNA与共生菌相关基因上的分化

作 者: 张帆
导 师: 刘向东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关键词: 棉蚜 迁飞型 滞留型 寄主型 种群分化 线粒体DNA Buchnera
分类号: S4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南京地区的棉蚜种群在寄主利用和迁飞能力上存在明显的分化。在寄主利用上可分为棉花型和瓜型,在迁飞能力上可分为迁飞型滞留型。但是,棉蚜种群的寄主型和迁飞型产生的分子机理,尚无定论。本文对南京地区迁飞型和寄主型棉蚜的不同品系的交配行为、mtDNA的COⅠ和COⅡ基因以及内共生菌Buchnera相关基因的序列变异、以及Buchnera共生菌的数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探讨寄主型和迁飞型棉蚜产生的分子基础,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对南京地区棉花型、瓜型、迁飞型和滞留型棉蚜,在低温短光照条件(18℃,L:D=8:16)下进行性蚜诱导,比较分析了棉花型和瓜型之间,以及迁飞型和滞留型之间性蚜的交配行为。结果表明,迁飞型棉蚜在诱导条件下容易产生有性世代,产生雄性蚜和雌性蚜的时间要比滞留型棉蚜早5天左右。迁飞型和滞留型棉蚜的性蚜间可以发生交配行为,但同型交配的效率要高于异型交配,具体表现为迁飞型自交的寻偶时间显著地短于正交(M(?)×S(?))和反交(S(?)×M(?)),但与滞留型自交时的时间无显著差异。迁飞型M(?)和滞留型S(?)杂交时的交配持续时间显著长于两者自交时的时间。棉花型和瓜型的性蚜间可以发生交配行为,且杂交时的寻偶时间与交配持续时间在正交(Cu(?)×Co(?))和反交(Co(?)×Cu(?))中均无显著差异。(2)测定了棉蚜不同品系mtDNA基因序列上的变异,结果发现,室内孤雌饲养七年的棉花型和瓜型棉蚜,以及从棉花和黄瓜田间采集的自然棉蚜均未发生COⅠ序列上的变异,但在2008年和2010年选育出的迁飞型棉蚜种群中均检测到了2个COⅠ序列的突变位点,在2008年的滞留型棉蚜的一个个体中检测到1个COⅠ序列的突变位点,但在2010年的滞留型棉蚜中没有再次检测到。在mtDNA水平上,南京地区的棉蚜存在四种单倍型H1,H2,H3和H4,并且棉花型、瓜型、迁飞型和滞留型棉蚜还均共享着同一单倍型H4。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南京地区棉蚜种群可划分为三个支系,支系一由COⅠ序列没有发生突变的个体所组成,其夏寄主为棉花、瓜类或木槿,该支系个体占绝大多数;支系二和支系三的COⅠ序列均发生了一个碱基的突变,并且均由冬寄主上营异寄主生活史的迁飞型所组成,且个体数量相对较少。棉花型、瓜型、迁飞型和滞留型棉蚜在Leu-tRNA/COⅠⅠ序列上未发生变异。发生了COⅠ位点突变的与没有突变的迁飞型棉蚜在净增殖率R0、平均寿命T及内禀增长率rm上均没表现出显著差异,COⅠ序列的变异与棉蚜的生态适应性没有直接相关性。(3)选取迁飞型棉蚜发生COⅠ变异的H3单倍型M-H3、未发生变异的H4单倍型M-H4、滞留型棉蚜S、室外棉花上棉蚜Cow、室外黄瓜上棉蚜Cuw以及室内棉花型棉蚜Co和瓜型棉蚜Cu等7个品系,测定了其内共生菌Buchnera的1euA基因分化程度。结果显示,瓜型棉蚜的两个群体(Cu和Cuw)发生了该基因序列上的一个碱基的突变,而棉花型、迁飞型和滞留型间没有突变发生。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瓜型棉蚜的两个群体处于同一分支,其它品系为另一分支,棉花型和瓜型棉蚜寄主利用能力的分化与其内共生菌有关。(4)研究了以上7个品系棉蚜Buchnera的trpEG基因分化程度及Buchnera在棉蚜不同品系内的含量。结果显示,在黄瓜上取食的瓜型棉蚜与在棉花上取食的棉花型、迁飞型和滞留型棉蚜在trpEG上有着两个碱基的差异。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在黄瓜上生活的棉蚜聚为一支,其它生活在棉花上的品系聚为一支。对Buchnera进行定量PCR发现,瓜型棉蚜体内Buchnera菌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系。由此说明原生共生菌与棉蚜的寄主专化型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全文目录


摘要  6-8ABSTRACT  8-11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25  1 蚜虫的年生活史及其影响因子  12-15    1.1 蚜虫年生活史的类型  12    1.2 影响蚜虫年生活史的因子  12-13    1.3 蚜虫的有性世代  13-15  2 蚜虫种群的寄主利用  15-17  3 蚜虫的MTDNA  17-19  4 蚜虫的共生菌  19-22    4.1 蚜虫共生菌的种类与特点  19-20    4.2 蚜虫共生菌的作用  20-22  5 本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22-25第二章 寄主型迁飞型棉蚜种群在有性世代交配行为上的分化  25-35  1 材料与方法  26-27    1.1 实验材料  26      1.1.1 供试植物  26      1.1.2 供试棉蚜  26    1.2 性蚜诱导及杂交方法  26-27      1.2.1 性蚜诱导方法  26      1.2.2 四品系棉蚜的杂交实验方法  26-27    1.3 数据分析方法  27  2 结果与分析  27-32    2.1 各品系棉蚜在诱导后代中产生雄蚜和雌性蚜的时间  27    2.2 迁飞型和滞留型棉蚜的交配行为  27-30    2.3 棉花型棉蚜和瓜型棉蚜的交配行为  30-32  3 讨论  32-35第三章 寄主型和迁飞型棉蚜种群在线粒体DNA的COⅠ和COⅡ基因序列上的分化  35-49  1 材料与方法  36-39    1.1 各品系棉蚜的采集与选育  36    1.2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36-37      1.2.1 实验仪器  36      1.2.2 实验试剂  36-37    1.3 不同品系棉蚜DNA的提取  37    1.4 扩增反应体系  37-38    1.5 不同品系棉蚜COⅠ与Leu-tRNA/COⅡ序列的测定与分析  38-39    1.6 COⅠ序列发生突变棉蚜的适合度测定  39    1.7 数据分析方法  39  2 结果与分析  39-46    2.1 不同品系棉蚜mtDNA基因的PCR扩增  39-40    2.2 不同品系棉蚜mtDNA的COⅠ和COⅡ基因的序列特征  40-44    2.3 不同品系棉蚜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  44    2.4 不同品系棉蚜的聚类与分子进化树  44-46    2.5 不同单倍型棉蚜的适合度  46  3 讨论  46-49第四章 寄主型和迁飞型棉蚜种群在BUCHNERA内共生菌LEUA基因序列上的分化  49-57  1 材料与方法  49-51    1.1 不同品系棉蚜的筛选  49-50    1.2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50    1.3 不同品系棉蚜总DNA的提取与leuA基因的扩增  50    1.4 不同品系棉蚜leuA基因序列的测定  50-51      1.4.1 PCR产物的纯化  50      1.4.2 PCR产物的连接和转化  50-51    1.5 数据分析方法  51  2 结果与分析  51-54    2.1 寄主型和迁飞型棉蚜leuA基因的PCR扩增与测序  52-54    2.2 寄主型和迁飞型棉蚜基于leu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54  3 讨论  54-57第五章 寄主型和迁飞型棉蚜种群在内共生菌BUCHNERA TRPEG基因序列上的分化  57-67  1 材料与方法  57-59    1.1 供试棉蚜品系  58    1.2 不同品系棉蚜总DNA的提取与trpEG基因的扩增  58    1.3 不同品系棉蚜trpEG基因序列的测定与分析  58    1.4 不同品系棉蚜Buchnera菌的定量PCR分析  58-59  2 结果与分析  59-65    2.1 寄主型和迁飞型棉蚜共生菌trpEG基因的PCR扩增与测序  59-62    2.2 基于共生菌trpEG序列的寄主型和迁飞型棉蚜系统发育分析  62-63    2.3 Buchnera菌在不同品系棉蚜种群中的定量PCR分析  63-65  3 讨论  65-67第六章 全文主要结论  67-69  1 主要结论  67-68  2 主要创新点  68-69参考文献  69-81致谢  81

相似论文

  1. 甘蓝型油菜线粒体DNA提取及基因表达分析研究,S565.4
  2. 营养组合物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线粒体损伤恢复作用的研究,R556.5
  3. 家蚕追寄蝇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和种系进化研究,S884.62
  4. 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26及connexin30在拟老化大鼠内耳中的表达及调控,R764.43
  5. 一个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分析,R774.6
  6. D-半乳糖诱导拟老化大鼠内耳中线粒体外膜易位酶tom40,tom20及线粒体内膜易位酶tim23的表达研究,R764.43
  7. 16SrDNA对中国常见嗜尸性丽蝇的种类鉴定及法医学意义,D919.1
  8. 河南省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的研究,Q958
  9. 基于12S rRNA基因的鸻形目20种鸟类基因序列变异分析及其系统发育研究,Q958
  10. 褐马鸡保护遗传学研究,Q953
  11. 基于16S rRNA和12S rRNA的叶蜂科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S769
  12. 棉蚜成翅机理及其发生程度预测模型研究,S435.622.1
  13. 作物抗蚜虫转基因技术研究,S188
  14. 线粒体DNA G3635A突变导致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R774.6
  15. 郑州地区4种尸食性苍蝇mtDNA中COI基因序列的检测,Q78
  16. 去势对小鼠主动脉衰老的影响及生理剂量睾酮的干预研究,R363
  17. 新疆地方鸡品种MHC-B-F遗传多样性的研究,S831
  18. 肾脏衰老过程中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变化研究,R692
  19. 棉蚜在冬寄主上营同寄主生活史的生态与分子机制,S433
  20. 一仅有男性患者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分子生物学分析,R774.6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