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体外原代肝细胞不同培养方式的比较研究

作 者: 屠春艳
导 师: 叶有新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内科学
关键词: 肝细胞 原代培养 单层平板贴壁培养法 聚球体培养法
分类号: R575.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4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及目的】肝功能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FHF)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危重病症。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有限,而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又存在种种棘手的难题。用人工肝装置替代生物肝脏的功能,使无肝状态的病人得以生存,这是人工肝研究工作所追求的目标。以往曾用过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和血浆置换等方法,但这些非生物型人工肝仅能替代肝脏部分解毒功能,无法解决肝脏合成、分泌和转化功能,而且会导致一些有用的成分如促肝细胞生长因子被一并清除,因此疗效有限。以体外培养生物细胞为主构成的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BAL)能更好地模拟生物肝的功能,因而代表了人工肝的发展方向。生物人工肝(BAL)中的核心部分是执行肝功能的肝细胞,直接决定着治疗效果。肝细胞的体外培养方式有许多种,包括单层培养法、聚球体培养、微载体培养、共培养。本研究主要就目前常用的单层平板贴壁培养和聚球体培养这两种方式进行比较,观察这两种方式培养的肝细胞在功能表达上是否存在差异,以寻求一种相对简化的肝细胞体外培养方式,而同时又使其不失良好的结构和功能表达。【研究方法】1.大鼠肝细胞的收获:体重250g左右的6周龄雌性SD大鼠使用4%水合氯醛按10ml/kg行腹腔注射,使用肝素钠按50mg/kg行皮下注射,麻醉后仰卧固定,腹部消毒后按照两步胶原酶灌流法收获肝细胞。2.单层平板贴壁培养:直径7cm平皿中加入0.2ml胶原溶液(0.23mg鼠尾胶原溶解于1ml 0.1%乙酸),铺层,放置超净台吹干。使用前用无菌PBS洗涤平皿3次,加入8ml预热的含血清培养基。每个平皿接种1.5×10~6cells,轻轻摇匀。二氧化碳培养箱中(37℃,5%CO2)培养4h后细胞贴壁完好,开始形成岛状。一般每2天更换一次培养基。3.聚球体转瓶培养:将新鲜收获的原代人肝细胞用含有0.1 mg/mlⅠ型胶原的培养基混悬。肝细胞接种浓度为1×10~6cells/mL,置入转瓶中密封培养。24小时内细胞形成聚球体。一般每2天更换一次的培养基。4.尿素测定:培养基取样后,自动生化分析仪行尿素氮含量测定。5.白蛋白分析:培养基取样后,白蛋白含量以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吸光度由bio-rad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6.细胞活率测定:MTT法,在570nm波长下,以对照孔为参照测定每孔吸光值。【结果】平板贴壁的肝细胞初始细胞包埋量为1.88×10~5cells/mL,转瓶内的初始细胞包埋量为9.97×10~5cells/mL。1.台盼兰定性观察细胞:单层平板贴壁培养的细胞在培养4小时后细胞即贴壁完好,而聚球体转瓶培养的肝细胞则经历了一个“积聚”的过程,24小时内形成聚球体。2.MTT法测定细胞活率:聚球体组在1天内活率下降至原来的70%左右,第3天后稳定在48%左右。而单层贴壁组第1天内即下降至原来的54%左右,第3天后细胞活率稳定在20%左右。聚球体组与单层贴壁组相比(表3-1)具有明显优势(P<0.01)。3.尿素合成量测定:等量包埋的肝细胞单层贴壁培养和聚球体转瓶培养5天内测定的尿素合成量,单层贴壁组平均值为3.60±0.47mg/dl/d,聚球体组为7.56±0.28mg/dl/d,两组比较(表3-2)有显著性差异(P<0.01)。按照稳定后细胞活率计算得到的活细胞数分别为:单层平板贴壁0.375×10~5cells/mL;聚球体4.785×10~5cells/mL。按此稳定后细胞活率重新计算发现发现平板贴壁的单个细胞平均尿素合成量为4.3pg/cell/h,聚球体为11.6pg/cell/h。后者有显著优势。4.大鼠白蛋白分泌量测定:方法同尿素合成量的测定。等量包埋的肝细胞单层贴壁培养和聚球体转瓶培养5天内测定的大鼠白蛋白分泌量,单层贴壁组平均值为1249.64±252.48ng/ml/d,聚球体组为3420.2±109.03ng/ml/d,两组比较(表3-3)有显著性差异(P<0.01)。按照稳定后细胞活率重新计算发现平板贴壁的平均大鼠白蛋白分泌量为0.20 pg/cell/h,聚球体为0.51 pg/cell/h。后者有显著优势。【结论】1、在肝细胞悬液中加入少量的Ⅰ型胶原后,置入转瓶中密封培养,细胞在24小时内就会形成球状聚球体,形成率在50%左右。2、无论是单层平板贴壁培养还是聚球体培养,细胞活率、尿素合成和白蛋白分泌能力在培养的24小时内发生了较大的下降,之后下降较为缓慢。3、培养5天内测定的聚球体的活率、尿素合成和白蛋白分泌能力均明显高于单层平板贴壁培养。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7
英文摘要  7-11
前言  11-15
材料与方法  15-19
结果  19-25
讨论  25-27
结论  27-28
参考文献  28-32
综述  32-39
  正文  32-37
  参考文献  37-39
致谢  39

相似论文

  1. STAT3、MMP-2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R735.7
  2. 黄曲霉毒素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诱导锦鲤原代肝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S856.9
  3. 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筛选肝核因子HNF3β相互作用蛋白质及初步功能研究,R341
  4. 核蛋白NDP52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6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的研究,R363
  5. 树突状细胞在多柔比星诱导的大鼠肾纤维化模型中的作用,R692.5
  6. Wilson病ATP7B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对Wilson病人离体肝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R742.4
  7. 瘦素对鸡肝脏脱碘酶基因表达与活性的影响,S831
  8. 大鼠再生肝脏细胞周期的研究,Q253
  9. 小鼠再生肝抗GalN/LPS联合诱导急性肝损伤的UCP2作用研究,R575.3
  10.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向肝样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R575.3
  11. EAN脑保护与脑损伤修复三细胞模型系统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态特征,R651.1
  12. 脑胶质瘤GST-π和LRP的表达与肿瘤细胞体外药物敏感性研究,R739.4
  13. 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肝细胞癌术后调节性T细胞变化及其意义,R735.7
  1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体细胞的共微囊化研究,R329
  15. 青岛地区乙肝病毒BCP基因突变与乙肝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研究,R512.62
  16.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的PCR-RELP图案对中国肝细胞癌和肝硬化人群的临床意义,R735.7;R575.2
  17. 人胎肝细胞系L-02的功能检测和应用探讨,R657.3
  18.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R735.7
  19. 姜黄素对人肝癌耐药细胞系Bel7402/5-Fu耐药逆转作用的实验研究,R285.5
  20. 小鼠多能成体祖细胞的培养及冷冻保存,R329
  21. Shh信号传导途径在原代培养皮层星形胶质细胞氧化应激中的保护作用,R74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 肝及胆疾病 > 肝功能衰竭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