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引入的蛋白质芯片研究

作 者: 崔浩巍
导 师: 于军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软件工程
关键词: 蛋白质芯片 自组装分子膜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 抗原-抗体 ELISA
分类号: Q5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物芯片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微量分析检测技术,它综合了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半导体微电子、激光科学等学科。作为生物芯片的一种,蛋白质芯片是随着DNA芯片不断成熟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检测技术,它是按预先设计的方式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基片上,形成蛋白质的微阵列,然后带有特殊标记对应的抗体或抗原与之特异性结合,通过对标记物的检测来实现抗原抗体的检测。但是到目前为止蛋白质芯片的检测灵敏度不是很高,导致结果假阴性率升高,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通过较好的载体表面修饰及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引入,使得所研制的芯片的检测灵敏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鉴于光盘的表面性质很好,本文用镀Au膜的光盘片这种有机塑料作为蛋白质芯片的基片。为了后续实验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对基片进行表面修饰,首先在Au表面自组装一层单分子膜,本文选用的自组装试剂是11-巯基十一烷酸(MUA),分子式为HS-(CH2)10-COOH,其一端的巯基(-SH)可以和Au发生化学吸附,形成的S-Au键键能约177kJ/mol,这种强的键合作用使得巯基化合物在金表面吸附有明显的优越性,另一端的羧基(-COOH)则暴露在基片的表面。另外从分子式还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具有11个碳原子的长链有机分子,它一端的巯基与Au结合,另一端则可以与待测蛋白质分子共价结合,这样一来待测蛋白质分子与基体表面就有11个碳原子的距离,很好的保持了待测蛋白质分子原来的空间构象,从而也就降低了检测的假阴性率,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自组装之后,由于基片表面的羧基不能直接与人IgG上的氨基(-NH2)反应,需首先将羧基活化,使它变为活泼酯,进而才可以与氨基反应。为了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本文尝试了在蛋白质芯片上引入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它是以生物素-亲和素之间具有很高的结合能力为基础,二者还可以偶联抗原、抗体、酶、荧光素等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它们的结合迅速、专一、稳定。其中亲合素是由4个相同的亚单位构成的四聚体,每个亲合素亚单位通过其结构中的色氨酸残基与生物素中的咪唑酮环结合。这样1个亲合素分子具有4个与生物素分子结合的位点,使其具有放大效应。亲合素与生物素之间的亲和力极强,二者的亲和系数(Ka)为1015mol-1,比抗原与抗体的亲和力(Ka=10511mol-1)至少高104倍,所以能高速结合,而且反应不受外界干扰,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稳定性。免疫学实验部分是本文的重要内容,实验中用到了酶标仪,荧光扫描仪等仪器,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以酶作为标记的在96孔板上做的微孔板ELISA实验;二是以荧光分子作为标记的在自制基片上做的微阵列实验,每种实验又分为常规实验和加了生物素-亲和素的实验。实验设计方案不仅证明微阵列实验的优越性,而且进一步验证了引入生物素-亲和素系统提高检测灵敏度的优点。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绪论  10-20
  1.1 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发展现状  10-16
  1.2 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应用  16-17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7-18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8-20
2 蛋白质芯片检测灵敏度提高的探索  20-31
  2.1 引言  20
  2.2 微孔板检测技术  20-23
  2.3 微阵列芯片技术  23-25
  2.4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引入的研究  25-30
  2.5 本章小结  30-31
3 蛋白质芯片载体表面修饰研究  31-40
  3.1 引言  31
  3.2 蛋白质芯片载体材料的选择  31
  3.3 蛋白质分子的固化方法  31-33
  3.4 AU 膜制作工艺  33-34
  3.5 分子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实验研究  34-38
  3.6 载体表面羧基的活化  38-39
  3.7 本章小结  39-40
4 蛋白质芯片免疫学实验研究  40-54
  4.1 引言  40
  4.2 实验方案  40
  4.3 免疫学实验  40-53
  4.4 本章小结  53-54
5 总结与展望  54-56
  5.1 总结  54-55
  5.2 展望  55-56
6 致谢  56-57
7 缩略语表  57-58
8 参考文献  58-61

相似论文

  1. 微纤维相关蛋白4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和外周血浓度与肝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R575.2
  2. 企鹅珍珠贝Cd-MT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试剂盒的初步研制,X835
  3. 鸭源鸡杆菌抗体消长规律研究及抗脂多糖单抗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S858.32
  4. 免疫磁珠纯化人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蛋白方法的建立,R373
  5. 稳定分泌抗羊种布鲁菌脂多糖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R392
  6. IBDV模拟表位与vp2组合基因的分子构建及其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与应用,S852.65
  7. 犬细小病毒2型VP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S852.65
  8. 丙草胺和乙草胺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研究,S482.4
  9. 抗噻菌灵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S482.2
  10. 氯噻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研究,S482.3
  11. MMP-7和溶菌酶在DSS诱导的Balb/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S858.91
  12. 华东地区鸭圆环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S858.32
  13. 猪流感病毒NS1蛋白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NS、NP蛋白细胞定位研究,S858.28
  14. 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LTR体外启动活性分析,S858.31
  15. H9亚型禽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AC-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S855.3
  16. cPL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犬急性胰腺炎方法的建立与应用,S858.292
  17. 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PRN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S855.12
  18.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fimN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S858.291
  19. 重组抗原pGEX-BSjGCP-BSj23诊断家畜日本血吸虫病研究,S855.9
  20. 伏马菌素B1人工抗原制备及其蛋白质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S816.17
  21. 禽蛋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S859.84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生物化学 > 一般性问题 > 生物化学技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