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微纤维相关蛋白4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和外周血浓度与肝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作 者: 曹玉宁
导 师: 李森林
学 校: 泰山医学院
专 业: 内科学
关键词: MFAP4 肝纤维化 免疫荧光 ELISA
分类号: R57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中微纤维相关蛋白4(Micro-fibrin-associated protein 4,MFAP4)的表达及外周血中MFAP4的浓度与临床病理肝脏炎症活动程度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并分析其意义,为进一步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寻找新的肝纤维化标记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5月聊城市人民医院住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2000年9月西安会议修订诊断标准。行肝穿刺获取病理活组织标本,并同步收集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采用HE染色及Masson染色进行肝脏炎症程度分级(G)及纤维化程度分期(S),其中G0期8例,G1期10例,G2期12例,G3期11例,G4期9例;S0期10例,S1期11例,S2期9例,S3期9例,S4期11例。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患者肝组织中MFAP4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MFAP4的浓度。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MFAP4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所有50例患者肝组织中见14例MFAP4表达阳性,MFAP4的表达主要位于汇管区及ECM沉积区,细胞间质呈强阳性表达,阳性部位与纤维化及炎症关系密切,在肝实质细胞及正常肝组织中未见表达。2、MFAP4在肝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炎症活动度分级的关系:MFAP4的阳性表达例数在肝脏组织学分级中G0级0例、G1级3例、G2级9例、G3级8例、G4级7例,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30.00%、75.00%、72.73%、77.78%,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组织中MFAP4的表达与炎症G分期呈正相关。3、MFAP4在肝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MFAP4的阳性表达例数在肝脏组织学分期中S0期2例,S1期4例、S2期5例、S3期7例、S4期9例,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36.36%、55.56%、77.78%、81.82%,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组织中MFAP4的表达与纤维化S分期呈正相关。4、血清MFAP4浓度与肝炎症活动度分级的关系:随着肝脏炎症活动加重,血清MFAP4含量逐渐增加。MFAP4测定在正常组与各炎症分级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相邻两组间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不相邻的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α=0.05);5、血清MFAP4浓度与肝纤维化程度分期的关系:随着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血清MFAP4含量逐渐升高。MFAP4测定在正常组与各纤维化分期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相邻两组间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不相邻的各组间比较仅有个别组无显著性差异(α=0.05);6、血清MFAP4与肝纤维化分期程度呈正相关(r=0.661,P<0.01),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呈正相关(r=0.711,P<0.01);血清MFAP4水平与组织中的MFAP4表达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1、本研究发现MFAP4在正常肝组织中无表达,在肝纤维化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MFAP4的阳性表达可能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关。2、MFAP4的表达主要位于汇管区及ECM沉积区,细胞间质呈强阳性表达,MFAP4对肝组织的影响主要通过ECM起作用。3、在肝纤维化组织中,MFAP4的阳性表达率随肝纤维化程度及炎症程度加重而升高,可能在肝纤维化的进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对反映肝纤维化程度有重要意义。4、血清MFAP4含量随肝纤维化程度及炎症程度加重而升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的发生,但不能很好的区分纤维化各期,其与肝纤维化分期及肝脏炎症活动度均有很好的相关性,能间接反映慢性活动性肝炎肝脏损伤程度,对于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作用。5、血清MFAP4含量与组织中MFAP4的阳性表达无相关。6、MFAP4是肝纤维化的一个新的生物标记物,可能成为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以及反映病变进展程度的指标之一。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英文摘要  6-9符号说明  9-10前言  10-12材料与方法  12-19结果  19-23讨论  23-34结论  34-35附图  35-40附表  40-41参考文献  41-45综述  45-56  参考文献  51-56致谢  56-57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7

相似论文

  1. 企鹅珍珠贝Cd-MT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试剂盒的初步研制,X835
  2. 鸭源鸡杆菌抗体消长规律研究及抗脂多糖单抗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S858.32
  3. 抗噻菌灵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S482.2
  4. MMP-7和溶菌酶在DSS诱导的Balb/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S858.91
  5. 华东地区鸭圆环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S858.32
  6. 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谷胱甘肽还原酶(SjTGR)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效果的初步评估,R392
  7.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对猪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S828
  8. 鲤鱼肠道sglt1的表达与抗体制备,S917.4
  9. 抗体的非对应性激发及其与H2-Eb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联,R392
  10. 血清胆碱酯酶、血小板、肝纤维化指标在HBV感染各阶段的临床意义,R575.2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遗传学家系研究及肝纤维化无创诊断,R575.5
  12. PK2在人类睾丸中表达及其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功能的初步研究,R698.2
  13. 转化生长因子-β1明胶微球的研制,R943
  14. 嗅鞘细胞促损伤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保护和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R764
  15. Cullin-5表达下调对足细胞形态及增殖功能的初步影响,R726.9
  16. 1.OPN通过SDF-1/CXCR4轴调控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2.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粘膜萎缩及肠化的影响-Meta分析,R735.2
  17. 多发性骨髓瘤血栓形成相关因素的实验研究,R733.3
  18. SATB1在原发性肝癌中表达的初步研究,R735.7
  19. 肿瘤相关抗原抗体联检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评价,R734.2
  20. DHV-Ⅰ抗体乳胶凝集试剂盒的研制和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R446.6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 肝及胆疾病 > 肝硬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