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河南省学校体育田径项目竞技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作 者: 崔庆隆
导 师: 丁英俊
学 校: 河南大学
专 业: 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 河南省 学校体育 田径项目 竞技人才培养 体系
分类号: G8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98年,河南省教育厅结合当时我国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推出了中学生“晨光”体育活动。之后又相继完善了小学“曙光”和大学“华光”两项体育活动,把以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学校体育有机连在一起,从而为河南省青少年学生提供了参加体育锻炼和比赛的平台。而作为“曙光”、“晨光”、“华光”体育活动中主要项目之一的田径项目,倍受各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重视,在一定时期内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随着社会转型期各种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其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已逐渐显露弊端。本文运用文献、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学校体育田径项目竞技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科学地借鉴国外及国内(清华大学和南京体院)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范例,提出河南省学校体育田径项目竞技人才培养体系的初步构想,并得出如下结论:1、河南省“曙光”、“晨光”、“华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为河南省学校体育田径项目竞技人才培养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2、河南省学校体育田径项目竞技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存在管理体制不够合理,竞赛体制不够完善,教练员水平不高,资金不足,招生政策滞后,运动员输送渠道不畅等原因,制约了各级学校培养田径后备人才的进一步发展。3、新体系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坚持“体教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人才培养定位在使大多数运动训练者成才的根本利益上,确保人才成长的教育环境和训练环境,遵循以人为本、分阶段发展、依托性、层层布点、传统性等原则,构建实际意义上的“体教结合”。4、新体系有利于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优秀田径后备人才,有极大的社会吸引力,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河南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发展与完善具有积极的意义。5、新体系是适合我省省情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竞技人才培养体系。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9
1 前言  9-15
  1.1 选题依据  9-11
    1.1.1 研究的背景  9-10
    1.1.2 研究的目的  10
    1.1.3 研究的意义  10-11
  1.2 研究现状  11-15
    1.2.1 人才培养体系的概念  11
    1.2.2 有关河南省“曙光”、“晨光”、“华光”体育活动方面的研究  11-12
    1.2.3 关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  12-13
    1.2.4 关于田径项目竞技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  13-15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5-18
  2.1 研究对象  15
  2.2 研究方法  15-18
    2.2.1 文献法  15
    2.2.2 调查法  15-17
    2.2.3 数理统计法  17
    2.2.4 逻辑分析法  17-18
3 结果与分析  18-44
  3.1 河南省“曙光”、“晨光”、“华光”体育活动的概述  18-20
    3.1.1 河南省“曙光”、“晨光”、“华光”体育活动的由来  18
    3.1.2 河南省推行“曙光”、“晨光”、“华光”体育活动的意义  18-19
    3.1.3 河南省“曙光”、“晨光”、“华光”体育活动的领导机构  19
    3.1.4 河南省“曙光”、“晨光”、“华光”体育活动的内容  19-20
  3.2 “曙光”、“晨光”、“华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对田径项目竞技人才培养的优势分析  20-22
    3.2.1 调动了学生参加田径运动的积极性  21
    3.2.2 吸引了社会力量来办体育赛事  21-22
    3.2.3 拓宽了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基础  22
  3.3 河南省学校体育田径项目竞技人才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2-26
    3.3.1 管理体制不利于学校体育田径项目竞技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  23-24
    3.3.2 竞赛体制对学校体育田径项目竞技人才培养的影响  24
    3.3.3 教练员水平制约着学校体育田径项目竞技人才培养的发展  24-25
    3.3.4 经费短缺影响了学校体育田径项目竞技人才培养的发展  25
    3.3.5 招生政策滞后影响了学校体育田径项目竞技人才培养的发展  25-26
    3.3.6 输送渠道不畅影响了学校体育田径项目竞技人才培养的发展  26
  3.4 国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对我们的启示  26-29
    3.4.1 人才培养学校化  27-28
    3.4.2 训练氛围浓厚,后备队伍规模庞大  28
    3.4.3 协调好训练与生活的关系  28
    3.4.4 拓展投资渠道  28-29
  3.5 国内两个有代表性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29-30
    3.5.1 清华大学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29
    3.5.2 南京体育学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29-30
  3.6 河南省学校体育田径项目竞技人才培养体系探索新途径的必要性  30-31
  3.7 河南省学校体育田径项人才培养体系的初步构想  31-44
    3.7.1 新体系的指导思想  32
    3.7.2 新体系的构建原则  32-33
    3.7.3 新体系的整体架构  33-41
    3.7.4 新体系的经费保障  41-42
    3.7.5 构建新体系的困难  42-44
4 结论与建议  44-46
  4.1 结论  44
  4.2 建议  44-46
5 致谢  46-47
6 注释  47-48
7 参考文献  48-52
8 附录  52-55
9 个人简历  55

相似论文

  1. “体系即历史”——达尔豪斯音乐美学治学观蠡测,J601
  2. 面向SMDA的服务建模方法及工具实现,TP311.52
  3. 基于WEB的仿真互操作性测试工具研究,TP391.9
  4. 德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F815.16
  5. 食品安全与健康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研究,TS201.6
  6.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7.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政策的实证研究,G818.2
  8.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9.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10.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独立学院教学体系研究,G642.4
  11.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12. 基于GIS的区域水环境压力分区研究,X321
  13.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14. 河南省群众越级上访处置工作研究,D632.8
  15. 跳绳在学校体育大课间的应用研究,G623.8
  16. 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G637
  17.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18. 高中地理灾害教育内容与策略探究,G633.55
  19. 技师培养方式改革的研究,G719.2
  20. 广州市九佛第二中学跆拳道运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G886.9
  21.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G71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田径运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