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的寻求。在千年漫长的哲学史中,“自我意识”开始于古代宇宙论中的“物”“我”合一,思维与存在相等同;经由近代知识论中的“物”“我”分离,形成“自我”的实" />
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自我意识理论

作 者: 高斯扬
导 师: 陆杰荣
学 校: 辽宁大学
专 业: 外国哲学
关键词: 自我意识 自我 主体
分类号: B516.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从古希腊阿波罗神庙墙上刻有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开始,进行哲思的人们就一直没有放弃过对主体自我意识 的学位论文">自我意识的寻求。在千年漫长的哲学史中,“自我意识”开始于古代宇宙论中的“物”“我”合一,思维与存在相等同;经由近代知识论中的“物”“我”分离,形成“自我”的实体化;发展至“我”内部的主客分离,形成自我意识的对象化;直到后现代思潮提出的主客合一的“我”,要求自我意识的创生性。足可见自我意识贯穿于哲学史中的古往今来,其分量举足轻重,其影响深厚广阔,其内容宽广博大。康德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大家,身负近代哲学从自我出发寻求真理的重任,面对休谟对于自我意识无恒常确定性的诘难,从有限的自我出发,以自我意识的先验统觉本源性综合统一作为范畴先验演绎的最高顶点,以此出发运用先验逻辑寻求自我意识的真理,建构了自身中带有分裂的自我意识学说。尽管在康德主客二分的模式下,有限的自我始终无法逃脱作为自身存在的经验自我与作为逻辑始端的先验自我的对立矛盾。以致其后产生费希特以意识中的“自我”和“非我”的统一对康德自我意识进行批判,以及谢林对真理的直观对于自我意识的把握。终于在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的哲学原则之下,自我意识最终实现了自我逻辑与对象的逻辑的统一。哲学史作为哲学家们厮杀的战场,每个哲学家的思想作为真理的一个环节,从来不会有完美的理论。因此康德对于自我意识的建构虽有缺陷,但作为哲学史的时代标志,意义非凡。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绪论  8-10
  0.1 问题的提出:自我意识 的学位论文">自我意识的恒常与流变  8
  0.2 问题的关注:自我意识的基础与发展  8-10
1 自我意识的理论渊源  10-20
  1.1 自我意识的前创造孕育史  10-13
    1.1.1 与存在相等同的思维:巴门尼德“思维与存在同一”  10-11
    1.1.2 不厌其烦的自我反思: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11-12
    1.1.3 对认识的区分:柏拉图“惟有思索者才会认识自身”  12
    1.1.4 对自我意识的内化:亚里士多德“求知是人的本性”  12-13
  1.2 自我意识的萌芽:笛卡尔的“我思”  13-15
  1.3 作为人格同一性前提的自我意识:洛克的人格自我  15-17
  1.4 自我意识的中心建构:莱布尼兹的“统觉”概念  17-18
  1.5 可疑的自我意识:休谟对“自我意识”的反思  18-20
2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自我意识理论  20-37
  2.1 直面休谟诘难清理“自我意识”概念地基  21-24
    2.1.1 批判导致谬误推理的内容上的根源  22-23
    2.1.2 批判导致谬误推理的形式上的根源  23-24
  2.2 普遍知识的可能:基于自我意识之上的先天综合判断  24-33
    2.2.1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自我意识的感性来源建构  25
    2.2.2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必然:自我意识的概念与原理建构  25-33
  2.3 自我意识运用的普遍有效性:人为自然立法  33-34
  2.4 自我意识的界限  34-37
    2.4.1 先验自我与经验自我的区分  34-35
    2.4.2 物自体不可知  35
    2.4.3 自我意识实践维度的建构  35-37
3 康德之后自我意识概念的发展  37-43
  3.1 费希特对自我意识理论的知识学改造  37-38
  3.2 谢林对自我意识的直观把握  38-39
  3.3 黑格尔实体即主体:对自我意识与物自体的兼容并收  39
  3.4 黑格尔之后自我意识思维范式的转变  39-43
    3.4.1 自我意识理性思维范式的实践改造  39-40
    3.4.2 打破自我意识理性思维范式的人本主义思潮  40-41
    3.4.3 拒斥传统形而上学的科学主义思潮  41-43
结束语  43-44
参考文献  44-47
致谢  47-4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48-49

相似论文

  1.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2. 对促进中学生写作中自我纠错能力提高的研究,G633.41
  3. 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C912
  4.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5. 反思式生活,自我人种志式书写,G633.41
  6. 中职幼师口语课教师示范的“表演”问题研究,G633.41
  7.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8.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9. 面向服务的多主体协作机制的研究与实现,TP393.09
  10.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11. 查尔斯·泰勒的政治认同观研究,D09
  12. 中小学教师课堂印象管理策略问卷的编制及应用,G632.4
  13. 建设工程事故致因相互影响关系研究,TU714
  14. 工程主体的伦理责任研究,B82-057
  15. 不同性别角色中学生的自我构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16.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阻滞问题研究,D630
  17. 流动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的关系,G441
  18. 东莞农村初中生自我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G637
  19. 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班级社会心理环境关系的研究,G632.0
  20.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预防效果的研究,R473.73
  21. 大学生品牌依恋问卷的编制及其与自我概念关系的研究,B84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欧洲哲学 > 欧洲各国哲学 > 德国哲学 > 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前期哲学 > 康德(Kant,I.1724~1804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