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成人干预对儿童电视识读能力的影响

作 者: 任宁
导 师: 刘宣文
学 校: 浙江师范大学
专 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 成人干预 儿童 电视识读能力 共视 有目的解释 无目的解释
分类号: B84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40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本研究以共视为例,主要为了探究成人干预对儿童电视识读能力的影响效果,并初步构建家庭共视干预模式。方法: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问卷法调查家庭收视及父母干预现状。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1132名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四所小学1—6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为被试。问卷分为学生填答和父母填答两大部分,学生卷主要调查学生收视时间及收视节目类型以及他们所感知到的父母对其收视的干预情况。父母填答问卷主要调查家庭的收视情形,包括家庭成员的日常收视时时间长短,看的节目类型,家庭共视情况等。第二部分采用2(共视方式)×2(年龄段)×2(性别)的被试间实验设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金华、温州两所小学共168名1—6年级学生。实验设一组控制组(非共视组),两组实验组(有目的解释组和无目的解释组)。实验组有一名主试与一名儿童一起观看视频,两组主试采用不同的共视方式进行干预,控制组儿童独自观看视频。所有被试看完视频后,完成电视识读能力问卷。结果:1.在父母干预子女收视类型中,只有限制型超过了3分。以限制型干预为主的父母最多,占64.3%,且以限制收视时间为主,对孩子收视节目类型的限制较少。2.在整体上及分别在三类干预方式上,父母对不同年级儿童的干预均存在显著差异(F(5,1126) =4.67,p<.01;F(5,1126) =3.68,p<.01;F(5,1126)=2.88,p<.05;F(5,1126)=3.67, p<.01),四、五、六年级学生的父母较一、二、三年级学生的父母,更多地对儿童的收视进行干预。3.不同就业情形的父母在有目的解释型干预及整体干预上有显著差异(F(2,981)=7.47,p<.01;F(2,981)=5.86, p<.01),暂无工作的父母的干预程度显著低于全职或兼职(打零工)的父母。不同亲子共视频率的家庭在有目的解释型于预上有显著差异(F(3,984)=4.25,p<.01),偶尔与孩子共视的父母,其干预程度显著低于时常或每天都与子女共视的父母。不同收视时间的父母在限制型干预上有显著差异(F(3, 983) =2.89,p<.05),平均每天收视1小时以内的父母的干预程度显著高于其他父母(F(3, 983) =2.89,p<.05)。4.在整体识读能力、真实性辨别能力和意图理解能力上,实验处理在两个年级段上的简单效应显著(F(2,167)=7.32,p<.01;F(2,167)=31.34,p<.01; F(2,167)=15.10,p<.01;F(2,167)=30.04,p<.01;F(2,167)=6.07,p<.01; F(2,167)=20.81,p<.01):在低年级段,有目的解释组显著高于无目的解释组和非共视组;在高年级段,共视组显著高于非共视组,且在真实性辨别能力上,有目的解释组要显著高于无目的解释组。在评价新闻价值能力上,实验处理的主效应显著(F(2,167)=6.21,p<.05),共视组显著高于非共视组。5.在广告识读能力上,实验处理在两个年级段上的简单效应显著(F(2,167)=6.73, p<.01;F(2,167)=26.23, p<.01):在低年级段,有目的解释组显著高于无目的解释组和非共视组;在高年级段,共视组显著高于非共视组。在新闻识读能力上,实验处理的主效应显著(F(2,167)=15.04, p<.01),共视组显著高于非共视组。在动画片识读能力上,实验处理在两个年级段上的简单效应显著(F(2,167)=8.57, p<.01; F(2,167)=5.13, p<.01):在低年级段,有目的解释组显著高于无目的解释组,无目的解释组显著低于非共视组;在高年级段,有目的解释组显著高于非共视组。结论:1.父母对子女的收视干预程度整体不高,干预方式较单一,缺乏恰当的方法。父母的对子女的收视干预程度会受孩子年级、父母就业状况、亲子共视频率和父母收视时间的影响。2.有目的解释与无目的解释都能提高儿童的电视识读能力,尤其有目的解释的效果更好。但这两种共视方式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影响效果有差异。3.构建了初步的家庭共视干预模式:分为看电视过程中和看完节目后两部分,特别要注意家长要以开放民主的态度进行积极的共视干预。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8
目录  8-10
前言  10-12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及问题的提出  12-27
  1 文献综述  12-23
    1.1 相关概念  12-14
    1.2 理论基础  14-16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6-23
  2 问题的提出  23-27
    2.1 已有研究的局限  23-24
    2.2 研究目的和研究构想  24-25
    2.3 概念界定  25-26
    2.4 研究意义  26-27
第二部分 家庭收视及父母干预情形调查  27-41
  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27-28
  2 研究方法  28-29
    2.1 研究对象  28
    2.2 研究工具  28
    2.3 施测过程  28-29
    2.4 数据处理  29
  3 研究结果  29-37
    3.1 节目偏好及收视时间  29-30
    3.2 父母对儿童收视的干预  30-37
  4 分析与讨论  37-40
  5 小结  40-41
第三部分 不同共视方式对儿童电视识读能力的影响  41-71
  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41-42
  2 研究方法  42-48
    2.1 研究对象  42
    2.2 实验设计  42-44
    2.3 研究工具  44-45
    2.4 研究程序  45-48
    2.5 数据处理  48
  3 研究结果Ⅰ:量化分析  48-61
    3.1 父母干预情况  48-50
    3.2 儿童电视识读能力整体情况  50-54
    3.3 不同共视方式对儿童电视识读能力的影响  54-61
  4 研究结果Ⅱ:质性分析  61-66
    4.1 儿童电视识读能力(问卷第四部分)特点分析  61-63
    4.2 儿童电视识读能力之组别差异特点分析  63-66
  5. 分析与讨论  66-70
  6. 小结  70-71
第四部分 结论建议与未来研究展望  71-74
  1. 结论与建议  71-73
    1.1 研究结论1  71
    1.2 研究结论2:家庭共视模式的构建  71-72
    1.3 建议  72-73
  2. 本研究的不足与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73-74
参考文献  74-79
附录  79-99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9-100
致谢  100-101

相似论文

  1. 基于新医学模式的儿童医疗环境设计研究,TU246.1
  2. 声誉对学前儿童违规行为的影响,B844.1
  3. 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空间环境研究,TU244.2
  4. 西安地区少年儿童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5.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问题研究,G522.3
  6.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影响因素研究,G521
  7. 低俗文化对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影响与防御机制研究,G632.4
  8. 核心力量训练对少年儿童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G852
  9. 哈尔滨市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技术犯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G861.1
  10. 青纺联集团“海尔兄弟”品牌营销策略研究,F274
  11. 合肥市0-6岁儿童血铅现况调查及低水平铅暴露影响因素分析,R179
  12. 微量元素对学龄前儿童身体发育影响研究,R179
  13. 合肥市手足口病流行状况及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分析,R725.1
  14. 积极情绪对3-5岁幼儿认知灵活性的影响,B844.1
  15. 江西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状况及生活习惯的现状调查,G527
  16. 儿童期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G641
  17. 成都地区儿童脓疱疮皮损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及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指纹分析,R440
  18. 氯雷他定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R725.6
  19. 儿童癫痫症状与MRI变化的相关分析,R742.1
  20. 尿微量蛋白检测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诊断意义,R725.6
  21. 癫痫儿童智力结构及适应行为特点的初步研究,R742.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 学习与记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