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甘南地区生态承载力评价及预警研究

作 者: 薛中正
导 师: 李文龙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草业地理信息学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生态承载力 综合评价 预警 对策 甘南
分类号: X8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7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甘南州位于甘肃南部,作为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的特征,在全国主体功能区区划中属于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目前,甘南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草地“三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地生态系统失衡,病虫鼠害严重等问题。生态承载力可以作为衡量人类活动是否限制在生态系统承受阈值范围内的一种定量指标。在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上,将生态系统健康概念引入生态承载力研究中,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由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弹性力和作为调控因子的人类社会影响力要三者的合力构成,可衡量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自然生态系统维持其服务功能和自身健康的潜在能力,体现出生态承载力的可调控性。本研究运用“3S”技术对甘南地区2000年、2004年、2008年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取草地、林地、耕地、水域、居民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提取的植被覆盖度、地形地貌、起伏度等数据,为生态承载力评价提供数据支持。并利用状态空间法承载力评价模型、基于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法(AGA-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灰色预测方法GM(1,1)模型进行生态承载力预警。根据生态承载力的定义及内涵,建立了甘南地区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弹性力、和人类社会影响力子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共包含指标22项。根据指标体系结构,确定采用分级评价的方法对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人类社会影响力进行研究,给出甘南地区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确定,构建生态承载力量化模型,综合评价甘南地区2000年、2004年、2008年的生态承载力,并预警2016年该区生态承载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2000年至2008年甘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生态弹性力和生态承载力均呈不同幅度的下降,而人类社会影响力对生态系统的压力不断增大。其中,资源环境承载力保持“低”状态;生态弹性力等级由“中等”下降至“较低”;人类社会影响力由“较低”等级变为“低”等级,生态承载力等级保持“中等”状态。(2)根据预测结果,该地区2016年的生态承载力状况分为四类:可持续区域、健康区域、危险区域、退化区域。可持续区域包括合作市;健康区域包括临潭县和迭部县;危险区域包括卓尼县和碌曲县;退化区域包括夏河县、玛曲县和舟曲县。结合评价指标体系理论分析、评价指标主成分分析的生态承载力预警结果,系统分析了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弹性力、人类社会影响力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状况,以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为依据,从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优化草地农业系统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提高研究区生态承载力的可行性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绪论  10-18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0-12
    1.1.1 选题依据  10-11
    1.1.2 研究意义  11-12
  1.2 生态系统健康  12-13
  1.3 生态承载力  13-14
  1.4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及内涵  14-15
  1.5 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5-16
  1.6 主要研究内容  16-18
第二章 生态承载力理论分析与构建量化模型  18-33
  2.1 总体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8-20
    2.1.1 研究思路  18
    2.1.2 数据来源  18-19
    2.1.3 技术路线  19-20
  2.2 生态承载力的内涵  20
  2.3 生态承载力的构成  20-22
    2.3.1 资源环境承载力  21
    2.3.2 生态弹性力  21
    2.3.3 人类社会影响力  21-22
  2.4 生态承载力的评价方法  22-30
    2.4.1 生态承载力的评价指标  22-23
    2.4.2 评价指标分析与归一化处理  23-26
    2.4.3 生态承载力的指数表达式  26-27
    2.4.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27-30
  2.5 生态承载力分级评价基准的确定  30-31
    2.5.1 分级评价的意义  30
    2.5.2 分级评价的准则  30-31
  2.6 生态承载力的预警方法  31-33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33-38
  3.1 自然概况  33-36
    3.1.1 地理位置  33
    3.1.2 地形地貌  33-34
    3.1.3 气象水文  34-35
    3.1.4 自然资源  35-36
  3.2 社会经济概况  36-38
    3.2.1 人口  36-37
    3.2.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7-38
第四章 甘南地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38-41
  4.1 评价方法及指标  38-39
  4.2 评价结果  39-41
第五章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甘南地区生态承载力评价及预警  41-51
  5.1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甘南地区生态承载力评价  41-45
    5.1.1 甘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42-43
    5.1.2 甘南地区生态弹性力评价  43-44
    5.1.3 甘南地区人类社会影响力评价  44-45
  5.2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甘南地区生态承载力综合分析  45-48
  5.3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甘南地区生态承载力预警  48-51
第六章 提高甘南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对策  51-59
  6.1 甘南地区提高生态承载力的对策分析  51-53
    6.1.1 基于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  51-52
    6.1.2 基于评价指标体系的主成分分析  52-53
  6.2 甘南地区提高生态承载力的对策  53-59
    6.2.1 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53-54
    6.2.2 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54-56
    6.2.3 优化草地农业系统结构  56-57
    6.2.4 加强水源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57-59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59-61
  7.1 主要研究结论  59-60
  7.2 展望  60-61
参考文献  61-66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66-67
致谢  67-68
附录  68-69

相似论文

  1. 基于SWOT分析的南宁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对策研究,G80-05
  2.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3.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4. 中等艺术学校师生冲突的现状与调控对策研究,G456
  5. 云南省民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G633.2
  6.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7.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F301
  8. 基于网络虚拟社区的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系统研究,F274
  9. 福建省普通高校网球选项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807.4
  10.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11.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G471
  12. 佛山市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G451.1
  13. 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开展低碳教育的探讨,G633.55
  14. 中学生作文非智力因素分析,G633.3
  15. 高考数学压轴题背景溯源分析及其备考教学研究,G633.6
  16. 理工科大学美育现状与对策研究,G641
  17. 论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其改进,G647
  18.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19.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20. 中职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G712
  21. 桂林市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G895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 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