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农村低保漏洞问题研究

作 者: 张晓楠
导 师: 赵宝爱
学 校: 济南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农村 最低生活保障 农村低保漏洞 形成机理
分类号: F323.8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2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居民,按照保障标准进行实行差额补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所谓低保漏洞是指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使得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享受低保,造成了福利损失。低保漏洞是如何形成的,则是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笔者采用访谈法获取有效信息。其中访谈对象和内容为:(1)镇政府的一位民政工作人员,了解该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实施情况;(2)三位村委会成员,了解该村的基本情况以及低保户是如何选取的,该村的低保户名额,现阶段农村低保的实施情况等;(3)该村的4位区长和8位村民代表。了解他们在农村低保的参与状况以及个人看法;(4)该村25户低保对象都列为调查对象。同时采用参与观察和文献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获得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分析了低保漏洞的具体表现。就农村低保漏洞形成的机理看,政府部门所制定的低保标准相对较低、低保对象识别方式不合理、相关工作人员不足、监管成本过高等因素;村组织在操作过程中,往往并不遵守既定的规则和程序,而是借助既有的经验来操作,低保确认程序不科学、或把低保当作一种救助贫困的手段,或作为拉拢熟人的一种交易,或把低保当作村庄治理的工具,即使本村没有多少合格的,也出于庇护的需要而刻意降低申请者的收入;村民代表等或因熟人的关系或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难以真正发挥有效的监督;低保户自身的生存逻辑以及缺乏对低保政策的正确认识等这些因素分析低保漏洞的形成机理。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整个研究,认为农村低保漏洞是客观存在的,估计其严重程度以及其客观存在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指出了现阶段该项政策存在治理思路的欠缺、程序已经被变通和简化;指出了论文的不足之处是为了研究的顺利进行,所选择的个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缺乏一定的代表性,由于笔者的能力有限在资料的收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在最后对所研究的问题展开了进一步讨论,国家福利政策在农村社会的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面对国家社会福利在农村社会的运行出现偏离目标的现象,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加以解决,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讨论。

全文目录


摘要  8-9
ABSTRACT  9-11
第一章 引言  11-26
  1.1 问题的提出  11-12
  1.2 基本概念  12
    1.2.1 农村低保  12
    1.2.2 农村低保漏洞  12
  1.3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12-13
    1.3.1 研究思路  12-13
    1.3.2 论文框架  13
  1.4 研究方法  13-17
    1.4.1 实地调查  14-15
    1.4.2 资料的收集和处理  15-17
  1.5 理论准备  17-19
  1.6 文献综述  19-26
    1.6.1 农村低保制度的功能、作用和效果分析  19-21
    1.6.2 农村低保标准、程序等方面的研究  21-26
第二章 W 村低保基本概况  26-36
  2.1 W 村低保户的基本情况  26-36
    2.1.1 各个低保户的基本情况  26-29
    2.1.2 W 村低保漏洞的程度和状况分析  29-36
第三章 低保漏洞形成机理分析  36-51
  3.1 政府方面  36-40
    3.1.1 低保标准相对较低  36-37
    3.1.2 低保对象确认方式不合理  37-39
    3.1.3 相关工作人员不足  39
    3.1.4 缺乏有效的监管  39-40
  3.2 村组织方面  40-47
    3.2.1 低保程序的变通与标准认定的简单化  41-42
    3.2.2 村干部的庇护思想  42-44
    3.2.3 缺乏有效的动态管理机制  44-45
    3.2.4 农村低保演变为村庄治理的工具  45-47
  3.3 村民代表方面  47-48
    3.3.1 与村干部的特殊关系  47
    3.3.2 模糊的认知  47-48
  3.4 低保户方面  48-51
    3.4.1 缺乏对低保的正确认识  48-49
    3.4.2 农民特有的生存逻辑  49-51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51-55
  4.1 总结  51-53
    4.1.1 低保漏洞问题确实客观存在  51-52
    4.1.2 低保漏洞的负面影响  52
    4.1.3 政策建议  52-53
  4.2 本研究的局限性  53-55
参考文献  55-57
致谢  57-58
附录 A  58-59
  一、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8
  二、在校期间参加的项目  58
  三、在校期间获奖情况  58-59
附录 B  59-60
附录 C  60-64

相似论文

  1. 瑞丽市农村中学德育问题研究,G631
  2. 农村环境侵权行为行政救济研究,D922.68
  3.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S210.3
  4.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5.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G471
  6. 农村高中教师课程观现状调查研究,G632.3
  7.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8. 英语背诵对提高农村学校初中生听力能力的作用探索,G633.41
  9. 城郊型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267.2
  10. 农村初中学困生的问题研究,G635.1
  11. 农村初中“成人”教育的实践研究,G631
  12. 陕南贫困山区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G633.96
  13. 粤东地区农村生物教师行为发展问题研究,G633.91
  14. 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现状与转化策略研究,G633.6
  15. 农村地区高中生英语学习风格的调查研究,G633.41
  16. 农村高中生学习动机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G633.41
  17.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18. 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研究,X171
  19. 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空间环境研究,TU244.2
  20. 村民自治背景下妇女政治参与研究,D442.6
  21. 农村群体性事件与基层政府治理对策研究,D631.4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