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红壤小流域木薯花生间作系统的生态功能研究

作 者: 胡飞龙
导 师: 胡锋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日全食 间作 净光合速率 日变化 微生物 酸化
分类号: S5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木薯花生间作模式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兼顾土壤其他指标,研究间作模式下作物对光合、土壤、水分等因子的响应,多角度、全方位探讨木薯花生间作系统内部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1)木薯、花生的生长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均为“单峰”型曲线,其中光合有效辐射(PAR)、田间CO2浓度(Ca)为向下抛物线,大气相对湿度(RH)、大气温度(Ta)的日变化则为向上曲线。(2)受日全食影响,大气温度(Ta)、光合有效辐射(PAR)、田间CO2浓度(Ca)明显降低,大气相对湿度(RH)则有升高现象。日全食发生时,间作措施下花生对环境变化抵抗力要优于单作措施;日全食结束后,单作措施下花生的光合有效速率(Pn)恢复能力则更强。借助叶温模型的构建,创建间作优势度(Intercropping Dominance)这一概念,进而得出木薯花生间作模式的ID为+0.83%,说明木薯花生间作存有间作优势。(3)不同间作措施中,间作窄行并无绝对优势;间作宽行可保证作物产量,但其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均最低,不利于在缺水环境下推广间作双行的WUE和CO2利用效率最高,这在严重水分胁迫条件无疑是最优选择。方差分析表明,间作措施下木薯花生间作,距离木薯第1、3、5列的土壤理化性质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间作措施下土壤各项理化性质不受距离影响。(4)不同土壤深度,单作措施下线虫数量都要高于间作措施,但差异并不显著;间作措施降低了表层土壤(0-15 cm)和深层土壤(30-45 cm)的微生物量氮水平,但显著提高了中层土壤(15-30 cm)微生物量碳氮水平(p<0.05)。(5)受间作措施影响,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均显著降低,而钾的含量则相对稳定;间作模式显著降低了表层和中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p<0.05),而深层土壤(30-45 cm)有机质含量则受干扰较小(6)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木薯花生间作提高了水分保持效能,但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红壤的酸化

全文目录


摘要  7-8ABSTRACT  8-10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20  1.1 间套作与植物光合特性  10-14    1.1.1 环境因子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1-12    1.1.2 环境因子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  12-13    1.1.3 环境因子对植物气孔导度的影响  13-14    1.1.4 间套作对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4  1.2 间套作对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14-18    1.2.1 间套作对土壤酸化的影响  14-15    1.2.2 间套作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  15-16    1.2.3 间套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16    1.2.4 间套作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6-17    1.2.5 间套作对土壤线虫种类和数量的影响  17-18  1.3 间套作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18  1.4 间套作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8-20第二章 试验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20-24  2.1 试验地概况  20  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20-21  2.3 测量内容及测量方法  21-22    2.3.1 光合及相关测定  21    2.2.2 土壤指标测定  21-22    2.3.3 产量测定  22  2.4 数据分析  22-24第三章 木薯花生间作系统的光合效率比较  24-32  3.1 测量方法  24  3.2 结果与分析  24-29    3.2.1 木薯花生生长环境因子的日变化规律  24-25    3.2.2 木薯花生光合速率Pn日变化规律  25-27    3.2.3 木薯花生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特征  27    3.2.4 木薯花生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日变化特征  27-28    3.2.5 木薯花生净光合速率Pn及气孔限制值Ls对生理生态因子的响应  28-29  3.3 讨论与结论  29-32    3.3.1 木薯花生的光抑制与"午休"现象  29-30    3.3.2 不同处理下木薯花生的间作优势  30-31    3.3.3 气孔限制值Ls的变化规律  31-32第四章 木薯花生间作系统的生态稳定性研究  32-42  4.1 测量方法  33  4.2 结果与分析  33-39    4.2.1 日全食对木薯花生生长环境因子的影响  33-34    4.2.2 日全食对花生光合有效速率Pn的影响  34-35    4.2.3 木薯花生光合速率Pn的多重方差分析  35-36    4.2.4 花生叶片自降温系统和间作优势模型的构建  36-39  4.3 讨论与结论  39-42    4.3.1 日全食下作物生长环境因子日变化规律  39-40    4.3.2 日全食下作物的抵抗力和恢复力  40-42第五章 木薯花生间作系统中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动态变化  42-46  5.1 试验方法  42  5.2 结果与分析  42-44    5.2.1 土壤线虫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42-43    5.2.2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动态变化规律  43-44  5.3 结果与讨论  44-46    5.3.1 间作对土壤线虫的影响  44-45    5.3.2 间作对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  45-46第六章 木薯花生间作系统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  46-54  6.1 测量方法  46  6.2 结果与分析  46-50    6.2.1 木薯花生间作对红壤酸化的影响  46-47    6.2.2 木薯花生间作与红壤的水分保持  47-48    6.2.3 木薯花生间作对红壤N/P/K等营养元素的影响  48-50    6.2.4 木薯花生间作对红壤有机质的影响  50  6.3 结果与分析  50-54    6.3.1 间作模式与红壤酸化  50-51    6.3.2 间作模式对红壤水土保持的影响  51    6.3.3 间作模式对红壤营养元素的影响  51-54参考文献  54-64全文结论与研究展望  64-66致谢  66-68在校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目录  68

相似论文

  1. 湛江湾微生物群落在不同营养梯度水体中的变化,Q938.8
  2.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和试剂盒的研制,S154.3
  3. 大螟在不同寄主植物上发育特性及防治药剂研究,S435.112.1
  4. 低蛋白平衡日粮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饲养环境的影响,S828.5
  5. 冷却分割猪肉中腐败微生物分离鉴定与生长特性的研究,R446.5
  6.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7.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南方典型水稻土有机碳积累的微生物学机制初探,S158
  8. 微生物有机肥防治土传棉花黄萎病的效果及对根际微生物影响,S144.1
  9. 烤烟连作障碍效应与微生物菌剂消减技术初探,S572
  10. 连作花生红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微生物制剂对连作花生的影响,S565.2
  11. 模拟土壤环境对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影响,S154.3
  12. 芘降解菌株SE12的分离和鉴定及其降解效果研究,X172
  13. 氰氟草酯降解菌分离鉴定、降解特性的研究及氰氟草酯水解酶基因(chbH)的克隆和表达,X172
  14. 冰鲜鸡肉腐败微生物分析及其减菌剂的研究,TS251.1
  15.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太湖地区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的细菌、真菌多样性研究,S154.3
  16. 复合微生物菌剂三阶段接种及牛粪堆肥中木质纤维素降解研究,S141.4
  17. 烤烟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S572
  18. 三种水生植物生长对土壤性状和根际氮、磷耗竭的影响,S154.4
  19. 土壤有机营养添加物对土壤微生态的修复效果与机制分析,S143
  20. 荧光定量PCR方法在土传烟草青枯病生防研究中的应用,S435.72
  21. 连作烟田烟草青枯病的生态控制技术及其微生态机制,S435.7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薯类作物 > 木薯(树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