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叶绿素缺乏及高氮对大豆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

作 者: 张雪
导 师: 许晓明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大豆 叶绿素缺乏突变体 净光合速率 热耗散 非光化学淬灭 高氮 光合能力
分类号: S56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是重要的粮油兼有作物,提高产量是大豆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作物物质生产的95%左右来自光合作用,因此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是进一步提高其产量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通过常规育种手段或转基因方法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实现作物增产。本文以化学诱变剂EMS诱变的叶绿素缺乏突变体大豆及其野生型86-4为材料,在自然条件下盆栽和水培中高氮处理两种培养方式,取生长一个月左右,健康的倒4叶测定其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土培条件下突变体幼叶的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约为野生型的一半,呈现明显的芽黄特征。但从光合速率的测定结果来看,突变体的光合值只略微低于野生型,与它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不成比例。在对其进行荧光数据的测定过程中发现,突变体大豆有活性的PSⅡ反应中心数目减少,电子传递的速率降低,同时用于热耗散的能量也较野生型低。但是,从其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光能来看,突变体的ABS/RC, TR/RC, ET/RC都提高了。说明突变体在反应中心数目减少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单位反应中心的光化学活性来弥补吸收光能的不足。同时我们对其非光化学淬灭的3个组分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突变体热耗散依赖的非光化学淬灭的3个组分的主次关系发生了变化,强光下突变体中间相(qT)的比例大大提高了通过高氮培养之后,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升高,突变体叶绿素含量上升了84.8%,光合速率上升了28-150%;野生型叶绿素含量上升了33%,光合速率上升了16-97%,说明高氮更能有效地提高突变体大豆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7ABSTRACT  7-9缩略语  9-10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24  一、叶绿素缺乏突变体的概况  10-12    1.1 叶绿素缺乏突变体的研究意义  10    1.2 叶绿素缺乏突变体的类型  10-11    1.3 叶绿素缺乏突变体的特点  11    1.4 叶色的呈色机理及叶绿素缺乏突变体的发生机制  11-12  二、叶绿素缺乏对光合机构的影响  12-15    2.1 对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12-13    2.2 对光合酶的影响  13    2.3 对类囊体膜色素蛋白的影响  13-15  三、叶绿素缺乏对光合功能的影响  15-19    3.1 对羧化效率和光系统Ⅱ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15-16    3.2 对光能吸收分配的影响  16-19      3.2.1 叶绿素缺乏对非光化学淬灭组分分配的影响  17-19        3.2.1.1 依赖跨类囊体膜质子梯度的能量耗散  17-18        3.2.1.2 依赖状态转换的能量耗散  18        3.2.1.3 依赖PSⅡ反应中心可逆失活的能量耗散  18-19      3.2.2 叶绿素缺乏对光化学淬灭的影响  19  四、叶绿素缺乏对植物激素的影响  19-20  五、氮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20  六、大豆产量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20-22  七、总结与展望  22-24第二章 叶绿素缺乏对大豆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  24-44  1 材料与方法  25-27    1.1 植物材料与生长条件  25    1.2 叶绿素含量测定  25    1.3 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25    1.4 快速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的测定  25-26      1.4.1 JIP-测定  26    1.5 叶片吸收光能分配的测定  26    1.6 叶绿素荧光的非光化学淬灭3个组分的测定  26-27    1.7 蓝绿温和胶凝胶电泳  27    1.8 数据统计分析  27  2 结果与分析  27-41    2.1 突变体和野生型大豆色素含量的比较  27-28    2.2 突变体和野生型大豆类囊体膜蛋白含量的比较  28-30    2.3 突变体和野生型大豆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  30-33      2.3.1 突变体和野生型大豆叶片光相应曲线的比较  30-31      2.3.2 突变体和野生型大豆叶片气孔导度的比较  31-32      2.3.3 突变体和野生型大豆叶片CO2响应曲线的比较  32-33    2.4 不同光照条件下突变体和野生型大豆PSⅡ光化学特性的比较  33-35    2.5 叶绿素荧光淬灭的暗弛豫动力学和非光化学淬灭主要组分检测  35-38    2.6 突变体和野生型大豆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的比较  38-41  3. 讨论  41-44第三章 高氮对大豆叶片光合功能的影响  44-52  1 材料与方法  44-45    1.1 植物材料与生长条件  44    1.2 叶绿素含量测定  44    1.3 气体交换参数测定  44-45    1.4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45    1.5 光能分配的测定  45  2 结果与分析  45-51    2.1 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45-46    2.2 光响应曲线的测定  46-47    2.3 不同浓度氮处理条件下的大豆叶片的羧化效率  47    2.4 不同浓度氮处理条件下的大豆叶片的荧光参数  47-50    2.5 不同浓度氮处理条件下大豆叶片吸收光能分配的差异  50-51  3 讨论  51-52参考文献  52-60全文结论  60-62致谢  62

相似论文

  1. 大豆疫霉RXLR效应分子靶标的筛选,S435.651
  2. 大豆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S565.1
  3. 大豆品种对腐竹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TS214.2
  4. 发芽大豆多肽富集工艺及富肽豆乳开发研究,TS214.2
  5. 大豆品种对北豆腐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TS214.2
  6. 基因表达谱数据聚类分析方法比较与大豆疫霉基因的网络构建,S435.651
  7.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两个Ⅲ型效应因子的克隆与功能研究,S435.651
  8. 农杆菌介导GmWRKY21基因转化大豆的研究,S565.1
  9.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大豆自然居群的遗传特征、群体分化及其与栽培大豆遗传关系研究,S565.1
  10. 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籽粒大小和形状的QTL定位和驯化研究,S565.1
  11. 大豆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基础研究,S565.1
  12. 大豆叶茸毛着生状态与筛豆龟蝽抗性的关联及基因定位,S565.1
  13. 叶绿素缺乏对大豆叶片光能分配及耐光抑制特性的影响,S565.1
  14. 淹水胁迫对大豆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S565.1
  15. 大豆孢囊线虫扩展蛋白基因expansin的克隆和分析及大豆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S565.1
  16. 黄淮和南方地区大豆育成品种籽粒性状遗传构成的分子标记解析及等位变异优选,S565.1
  17. 大豆GmFtsH基因的遗传转化及功能分析,S565.1
  18.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AFLP分析及atp6基因RNA编辑研究,S565.1
  19.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特征及主要育种性状QTL的关联分析,S565.1
  20. 大豆生物种衣剂的研制与应用,S565.1
  21. 大豆异黄酮浸种对栽培大豆和滩涂野大豆亲本及其杂交后代幼苗盐害的缓解效应及其机理,S565.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油料作物 > 大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