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三种水生植物生长对土壤性状和根际氮、磷耗竭的影响

作 者: 刘艳青
导 师: 李辉信;王庆海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土壤学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根际土壤氮、磷消耗 土壤结构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磷脂脂肪酸
分类号: S154.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迅猛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重。研究表明,植物缓冲带在去除农业面源污染物(氮、磷)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缓冲带内植物生长消耗氮、磷是去除农业面源污染物的主要机理之一此外,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同植物通过影响土壤结构(土壤疏水性、团聚体稳定性),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物量和结构,从而也间接导致不同植物对土壤氮、磷消耗的差异,尤其是对根际氮、磷耗竭的差异显著。因此本文通过在温室内种植千屈菜、水生鸢尾和菖蒲模拟研究:(1)三种水生植物生长下,土壤疏水性、团聚体稳定性变化;(2)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3)三种水生植物对氮、磷的累积;(4)根际土壤中氮、磷的变化;(5)比较在土壤、植物、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不同水生植物对根际土壤氮、磷的耗竭效应。主要研究如下:干筛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各粒级比例随种植植物的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0.25 mm的大团聚体所占比例较大(76.4-87%),随种植时间的推移,大团聚体含量呈增加趋势。5-10 mm和2-5 mm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大小依次是:水生鸢尾>千屈菜>菖蒲,且同种植物下2-5 mm团聚体稳定性大于5-10 mm团聚体稳定性。三种土壤疏水性指数大小依次为:千屈菜>水生鸢尾>菖蒲。三种水生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随种植时间的推移而增大,70天后趋于稳定,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为:千屈菜>水生鸢尾>菖蒲。三种水生植物根际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为:千屈菜>水生鸢尾>菖蒲,且三者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相关分析表明,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5-10 mm和2-5 mm团聚体稳定性及土壤疏水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三种水生植物生长过程中对氮、磷的累积不断增加。地上部氮、磷积累量最大的是千屈菜,分别达205.65 mg/株、37.66 mg/株;其次是水生鸢尾,分别为168.01 mg/株、28.50 mg/株;再次是菖蒲,分别是46.91 mg/株、10.28 mg/株。地下部氮、磷积累量最大的是菖蒲,分别达87.81 mg/株、26.39 mg/株;其次是千屈菜,分别为87.62mg/株、24.05 mg/株;最小的是水生鸢尾,分别是78.48 mg/株、22.64 mg/株。千屈菜和水生鸢尾的地上部是氮、磷积累的主要部位,菖蒲对氮、磷的积累则主要集中在地下部。不同植物对氮、磷的累积与植物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三种水生植物的根际土壤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均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碱解氮的变化基本上是先减少后增加。根际土壤全氮、全磷耗竭率的大小均为:千屈菜>水生鸢尾>菖蒲,菖蒲与千屈菜、水生鸢尾根际全氮的耗竭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千屈菜与水生鸢尾根际全氮的耗竭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植物根际全磷的耗竭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全文目录


摘要  6-8ABSTRACT  8-10引言  10-12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20  1.1 水生植物去除氮、磷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12-13  1.2 水生植物去除氮、磷污染物的机制  13-20    1.2.1 植物吸收利用  13-15    1.2.2 水生植物对土壤环境的改善  15-20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0-26  2.1 技术路线和研究目标  20  2.2 试验材料  20-22    2.2.1 试验地设置  20-21    2.2.2 供试土样的基本理化性质  21    2.2.3 样品采集及处理  21-22  2.3 测定方法  22-26    2.3.1 土壤疏水性  22-23    2.3.2 土壤团聚体分筛和稳定性测定  23    2.3.3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23-24    2.3.4 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测定  24-25    2.3.5 根系形态分析  25    2.3.6 其它理化性质测定  25    2.3.7 数据处理  25-26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26-48  3.1 三种水生植物生长变化情况  26-29    3.1.1 三种水生植物鲜、干重及根冠比的变化  26-27    3.1.2 三种水生植物株高、分蘖(枝)生长情况  27-28    3.1.3 三种水生植物根系形态特征  28-29  3.2 土壤团聚体组成、团聚体稳定性及疏水性的变化  29-33    3.2.1 土壤团聚体组成的变化  29-31    3.2.2 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的变化  31-32    3.2.3 土壤疏水性变化  32-33  3.3 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变化  33-35  3.4 根际土壤PLFA含量  35-36  3.5 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PLFA总量、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疏水性的相关性  36-37  3.6 三种水生植物对氮、磷的累积利用  37-44    3.6.1 三种水生植物氮、磷浓度变化  37-39    3.6.2 三种水生植物氮、磷累积量变化  39-44  3.7 三种水生植物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变化  44-48    3.7.1 根际土壤全氮、全磷量变化  44-45    3.7.2 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变化  45-46    3.7.3 三种水生植物对根际土壤氮、磷耗竭的比较  46-47    3.7.4 三种水生植物对氮、磷的累积与根际土壤养分变化的关系  47-48第四章 附录——新鲜和冻干样品对PLFA分析的影响  48-52  4.1 土壤预处理及测定方法  48-49  4.2 PLFA结果分析  49-50  4.3 小结  50-52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研究展望  52-54  5.1 全文结论  52-53  5.2 本研究创新点  53  5.3 研究展望  53-54参考文献  54-60致谢  60-62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62

相似论文

  1. 不同基质及植物组合的表面流湿地水质净化试验研究,X703
  2. 六种水生植物对焦化废水中COD和氨氮修复作用的研究,X784
  3. 水生植物净化景观水体的作用研究,X173
  4. 不同营养条件对水生植物吸收重金属影响的研究,X173
  5. 滇池福保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研究,Q948.8
  6. 湘江高等水生植物调查与分析,X173
  7. 城市景观水体净化处理实验研究,X52
  8. 长沙市水生植物园林应用研究,S682.32
  9. 五种水生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研究,Q93
  10. 人工湿地景观营造初探,TU986
  11. 海南热带球囊霉素相关蛋白及其与土壤结构关系的研究,S154.3
  12. 水生植物热解生物油对中肋骨条藻的抑制作用,X173
  13. 南昌市乌沙河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设计,X171.4
  14. 阳宗海大型水生植物对砷的吸收、富集特征及机理,X173
  15. 湖滨湿地生态系统管理与恢复工程成效评价,X826
  16. 黄土高原次生林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结构与土壤有机碳特征研究,S714
  17. 水生植物在景观水体提高自净能力的应用研究,S682.32
  18. 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生物学性质,S154
  19. 放牧对克氏针茅草原群落的生态效应,S812
  20. 江河源区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特性,S154.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生物学 > 土壤-植物系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