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壮族、汉族青少年友谊质量、孤独感与外化问题行为

作 者: 罗春燕
导 师: 张文新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 壮族 汉族 友谊质量 孤独感 外化问题行为
分类号: B84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为同伴关系的一个重要的层面,友谊早在亚里士多德时代就被西方人所重视。它属于建立在感情和利益基础上的自愿双向选择关系,能给个体提供陪伴、刺激、支持、亲密等等,对儿童社会性发展非常重要。没有建立起友谊的青少年会经常地体验到孤独,容易遇到严重的行为问题。因此长期以来发展心理学家一直十分关注儿童及青少年的友谊状况及其带来的影响,但往往只考虑了单一的文化背景。实际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友谊模型千差万别。文化差异能影响个体的交际能力,调整其人际关系。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数最多。但纵观历史,壮族聚居地区内民族间冲突最少。因此研究壮族和汉族青少年的友谊特点、孤独感外化问题行为之间关系对我国建构多民族和谐社会大有益处。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一所中学和三所小学的五、七、十年级的802名学生作为被试,使用友谊质量问卷、孤独感问卷、同伴侵害自我报告问卷、班级戏剧提名和群组化儿童行为核查表等工具考察壮族和汉族青少年的友谊质量、孤独感和外化问题行为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1.在友谊数量和质量方面,壮、汉两个民族青少年的性别特征和发展模式均相似。但壮族青少年的互选朋友数量显著多于汉族青少年。汉族青少年的排他性显著高于壮族。2.在孤独感方面未见性别和年级差异,但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首先,汉族青少年的孤独感明显高于壮族。其次,汉族青少年的孤独感会随年级增高逐渐降低,壮族青少年没有这样的变化。3.在外化问题行为方面,不同来源的报告均发现男生的外化问题行为更多,但年级差异不尽相同。两个民族有显著差异:首先汉族青少年自我报告受到更多的侵害,特别是关系和财物两种。其次汉族男生自我报告和同伴提名都显示受到更多侵害,尤其是身体侵害。4.壮、汉两个民族青少年的孤独感与其认为所拥有的朋友数量和具体互选同性或异性朋友数量关系密切——朋友越多孤独感越少,但与实际拥有朋友的总量无紧密联系。5.壮、汉两个民族青少年的孤独感均与朋友间的价值提升、争吵与冲突以及排他行为关系紧密。区别点在于壮族青少年的工具性帮助也可以负向预测孤独感,而汉族的不能。6.壮族和汉族在友谊数量与问题行为联系模式上有重大差异:壮族青少年的朋友数量与外化问题行为无显著相关。而汉族情况更为复杂:第一,提名朋友数量仅与同伴提名的受侵害成显著负相关。第二,互选朋友数量影响汉族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领域最广,与不同评价来源的各种外化问题行为均成显著负相关。第三,互选同性朋友数量与同伴提名的受侵害及攻击、教师评定的攻击成显著负相关。第四,互选异性朋友数量只与教师评定的外化问题行为有显著的负相关。7.壮族和汉族在友谊质量与问题行为联系模式上有重大差异:壮族青少年的朋友陪伴、联盟、价值提升、工具性帮助、亲密性均与自我报告的受侵害程度存在显著负相关。争吵与冲突与自我报告的受侵害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仅有排他这一维度与教师评定的攻击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相比之下,汉族青少年的情况较为复杂。其友谊质量维度与自我报告的受侵害程度存在显著负相关的只有3个:联盟、价值提升、工具性帮助。与自我报告的受侵害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增加到2个:争吵与冲突和排他。同时,工具性帮助能在同伴提名的受侵害行为上呈显著负相关,而价值提升能在教师评定的外化问题行为总程度上呈显著负相关。综合来看,汉族青少年友谊质量中陪伴、争吵与冲突两个维度能正向预测自我报告受侵害程度,工具性帮助维度能负向预测自我报告受侵害程度。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ION  8-11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1-23
  1 友谊概述  11-14
  2 孤独感概述  14-16
  3 问题行为概述  16-17
  4 民族概述  17-20
  5 友谊与孤独感、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  20-21
  6 研究意义  21
  7 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  21-23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23-27
  1 被试  23
  2 工具  23-26
  3 施测方法和程序  26-27
第三部分 结果  27-40
  1 壮、汉族青少年的友谊特点  27-30
  2 壮、汉青少年的孤独感特点  30-31
  3 壮、汉族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特点  31-35
  4 壮、汉族青少年友谊与孤独感的关系  35-37
  5 壮、汉族青少年友谊与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  37-40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40-50
  1 壮、汉族青少年友谊特点  40-42
  2 壮、汉族青少年孤独感特点  42-43
  3 壮、汉族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特点  43-45
  4 壮、汉青少年的友谊与孤独感的关系  45-46
  5 壮、汉族青少年的友谊与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  46-48
  6 研究启示  48-50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50-52
参考文献  52-56
附录 研究工具(部分)  56-58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目录  58-59
致谢  59

相似论文

  1. 广州市小学生社会接纳性、孤独感与学校归属感关系的研究,G625.5
  2. 汉维青年男性腰4、5椎体椎弓根CT形态差异及其临床意义,R687.3
  3. 赤峰市部分地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脂和血微量元素的初步分析,R749.16
  4.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阿尔茨海默病PLAU基因多态性研究,R749.16
  5.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帕金森病Parkin基因多态性研究,R742.5
  6. 新疆妊娠期糖尿病相关因素及母婴结局的民汉对比分析,R714.256
  7. 新疆维汉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区别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587.1
  8. 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基因R219K多态性在新疆维汉民族中的分布特征及与冠心病和血脂的相关研究,R541.4
  9. 乌鲁木齐市汉族健康成人IGF-1的血清浓度测定,R446.11
  10. 中国壮族与老挝佬族祖先崇拜比较研究,B933
  11. 祭礼之食:壮族花米饭的文化史初探,K892.3
  12. 钢琴作品中的广西壮族特性表现研究,J624.1
  13. 壮族大学生英语口语调查研究,H319
  14. 中国汉族和越南京族童谣对比研究,I207.8
  15. 人类学视角下的族际通婚考察,C955
  16. 广西龙州县金龙镇壮族啵咧艺术研究,C95-05
  17. 壮族赘婚初探,C955
  18. 东兰壮族铜鼓习俗研究,K892.3
  19. 汉族、维吾尔族尿石症患者VEGF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R691.4
  20. PPARγ2基因Pro12Al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新发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R587.1
  21. 大学生孤独感、社会支持状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B844.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