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东兰壮族铜鼓习俗研究

作 者: 黄文富
导 师: 廖明君
学 校: 广西民族大学
专 业: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关键词: 东兰 壮族铜鼓习俗 变迁与再生
分类号: K89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6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壮族铜鼓习俗是壮民族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民族文化艺术奇葩,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兰壮族铜鼓习俗是壮族铜鼓习俗的典型个案,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较浓重的区域特色,是壮族铜鼓习俗一块“活化石”。论文依托家乡民俗研究的优势,以民俗学为基本理论、兼从跨学科视角来进行交叉、重叠研究,对东兰壮族铜鼓习俗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田野考察,将东兰壮族铜鼓习俗放置于具体的生态时空中进行审视,梳理出“官方”、“民众”、“学者”在各个主要的历史时期对东兰壮族铜鼓习俗之表述,动态性、立体性地呈现了东兰壮族铜鼓习俗的“历史”与“现实”、“变迁”与“再生”的各种姿态;并从生态民俗学的视角探讨了东兰壮族铜鼓习俗所蕴涵的民俗功能及其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联,分析其“变迁”、“再生”的原因和文化意义及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认为东兰县的自然、人文生态环境基础和铜鼓习俗具有的民俗功能之间的互动关联是东兰壮族铜鼓习俗生生不息地传承至今的源动力,铜鼓习俗之民俗功能的衰退和人们现实生产生活的实用需要发生转变是当下时代东兰壮族铜鼓习俗衰弱、变迁、再生的根本动力。东兰壮族铜鼓习俗之变迁与再生的姿态,对该习俗本身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尤其是对东兰壮族铜鼓习俗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绪论  8-19
  第一节 选题由来及研究对象  8-11
    一、选题由来  8-10
    二、研究对象  10-11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
    一、研究目的  11
    二、研究意义  11
  第三节 相关研究成果回顾  11-16
    一、史志和田野考察类  12-13
    二、综合研究类  13-16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  16-17
    一、基本方法  16
    二、基本原则  16-17
  第五节 研究的基本条件和资料来源  17-19
    一、基本条件  17-18
    二、资料来源  18-19
第一章 东兰壮族铜鼓习俗文化时空及其分布  19-26
  第一节 东兰县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19-21
    一、地理位置  19
    二、水文气候  19-20
    三、地质地貌和交通概况  20-21
  第二节 东兰县人文生态环境概况  21-22
    一、历史沿革  21
    二、人口与社会经济概况  21-22
    三、民俗文化概况  22
  第三节 重点调查村落人文自然环境概况  22-24
    一、隘洞镇概况  22
    二、金谷乡概况  22-23
    三、长江乡概况  23-24
  第四节 东兰壮族铜鼓习俗的分布  24-26
    一、东兰铜鼓分布概况  24-25
    二、东兰铜鼓权属概况  25
    三、东兰壮族铜鼓习俗分布概况  25-26
第二章 东兰壮族铜鼓习俗的历史与现实  26-71
  第一节 历史状况  26-44
    一、官方眼中的东兰壮族铜鼓习俗  26-32
    二、民众眼中的东兰壮族铜鼓习俗  32-42
    三、学者眼中的东兰壮族铜鼓习俗  42-44
  第二节 现实状况  44-55
    一、传统的恢复  44-53
    二、传统的衰弱  53-54
    三、传统的展演  54-55
  第三节 历史与现实时空中的东兰壮族铜鼓习俗解读  55-71
    一、文化功能解读  55-66
    二、自然生态基础解读  66-67
    三、人文生态基础解读  67-71
第三章 东兰壮族铜鼓习俗的变迁与再生  71-87
  第一节 东兰壮族铜鼓习俗的现代变迁  71-75
    一、传承主体的变化  71-72
    二、传承对象的变化  72-73
    三、民俗时空和受众的变化  73-75
  第二节 东兰壮族铜鼓习俗的当代再生  75-79
    一“民俗符号化”的出现  75-77
    二“民俗市场化”的出现  77-78
    三“民俗遗产化”的出现  78-79
  第三节 东兰壮族铜鼓习俗变迁与再生现象思考  79-87
    一、东兰壮族铜鼓习俗变迁与再生现象认知  79-82
    二、东兰壮族铜鼓习俗变迁的原因分析  82-85
    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85-87
结语  87-88
附录:田野考察剪影  88-91
参考文献  91-94
鸣谢  94-9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96-97

相似论文

  1. 东兰县板栗产业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F326.13
  2. 云南石林撒尼人传统服饰现状研究,K892.23
  3. 迪庆藏族地区的丧葬礼仪和灵魂崇拜研究,K892.22
  4. 清代满族婚姻习俗变迁,K892.22
  5. 山西省文水县“文水鈲子”的民俗主体与民俗传承调查研究,K892.4
  6. 浅析民间信仰与宗族聚居村落维系,K892
  7. 现代媒介与节日审美文化的新形式,K892.26
  8. 湘西土家族服饰艺术的研究,K892.23
  9. 祭礼之食:壮族花米饭的文化史初探,K892.3
  10. 信仰市场的经济学分析,K892.4
  11. 辽西太平鼓的文化解析,K892.4
  12. 村落公共空间的变迁和民俗传承,K892.4
  13. 城市中的民间庙会——青岛海云庵糖球会研究,K892.4
  14. 藏族民俗文化中的海螺初探,K892.4
  15. 上党八音会的民俗文化研究,K892.4
  16. 社会转型期的村落民间信仰传承——以温州睦州垟村陈靖姑信仰为个案,K892.4
  17. 试论土家族习俗与恩施州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K892.3
  18. 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与社会和谐关系研究,K892.3
  19. 传统仪式的现代变迁,K892.3
  20. 建瓯民俗事象中的“语言崇拜”研究,K89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风俗习惯 > 中国风俗习惯 > 民族风俗习惯总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