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湖北省油茶优良单株遗传多样性及品质初步分析

作 者: 李良
导 师: 涂炳坤;罗治建
学 校: 华中农业大学
专 业: 林木遗传育种
关键词: 湖北省 油茶 遗传多样性 经济性状 脂肪酸组成 ISSR 气相色谱
分类号: S794.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指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L.)油脂含量较高且有栽培经济价值的一类植物的总称。本研究从湖北省的东南西北四个区域的不同地区采集了无病虫害且生长旺盛的优良单株新鲜叶片,进行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针对25个表现良好的单株果实进行脂肪酸分析,为下一步选优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从99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6条多态性带数且谱带亮度等方面均表现良好的引物,用这16条引物对110个油茶叶样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共得到221条扩增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18条,多态性百分率(PPB)达到99.09%。(2)分别采用多态位点百分率(PPB)、有效等位基因指数(AE)、观测等位基因指数(A0)、Ne’基因多样性指数(HE)以及Shannon’s多态信息指数来衡量油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湖北省不同产地间的油茶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湖北省油茶的物种水平遗传多样性达到99.09%,群体多态位点百分比达到了61.49%,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776,Shannon’s多态信息指数为0.4291。(3)七个主要县市的遗传多样性比较:松滋地区的各项指标均为最高,五峰地区的多态性百分率和观测等位基因(AO)指数为最低,武汉狮子山的有效等位基因指数(A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均为最低。松滋地区的多态性百分率为85.45%,观测等位基因指数(AO)为1.8545,有效等位基因指数(AE)为1.385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423,Shannon’s信息指数为0.3795。五峰地区的多态性百分率为52.73%,观测等位基因(AO)指数为1.5273。武汉狮子山的有效等位基因指数(AE)为1.2539、Nei’s基因多样性为0.157和Shannon’s信息指数为0.2438。(4)根据群体间的Nei’s遗传一致度(I)和Nei’s遗传距离(D),应用NTSYS2.1软件,采用UPGMA法构建聚类图,结果发现:麻城、阳新、新洲、五峰、谷城和武汉六个地区的个体基本上可以聚集在一起,而松滋地区的不同个体不能按地区聚集在一起间,遗传距离相差很大,这可能是因为其资源是由不同地方引进的原因导致的。(5)油茶的主要经济性状与鲜籽含油率相关性大小为:干仁含油率>鲜籽出仁率>种仁含水率>冠幅单面积产量>单株产量>冠幅。其中与之呈显著正相关的是鲜籽出仁率和干仁含油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622、0.928。其他指标虽然与之呈负相关,但不显著。(6)油茶的鲜籽含油率为14.84%~36.41%,表明地区间有较大的差异。(7)油茶脂肪酸的成分主要是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不同采样地点的单株脂肪酸组成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范围为76.30%~91.04%,平均含量为88.86%,变动系数为3.51%;油酸含量范围为65.70%~84.48%,平均含量为79.85%,变动系数为5.14%;亚油酸含量范围为6.14%~13.37%,平均含量为9.63%,变动系数为23.01%;棕榈酸含量范围为6.61%~11.01%,平均含量为7.97%,变动系数为11.88%。(8)油茶种子各脂肪酸组成成分的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油酸与亚油酸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631,而二者含量之和相对稳定。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1
缩略语表  11-12
1 文献综述  12-24
  1.1 油茶种质资源  12-13
  1.2 生物学特性及分布  13-14
    1.2.1 形态特征  13
    1.2.2 生物学特性  13
    1.2.3 地理分布  13-14
  1.3 茶油的利用  14-16
  1.4 湖北省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16
    1.4.1 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16
  1.5 分子标记研究背景  16-21
    1.5.1 分子标记的概念界定  17-18
    1.5.2 DNA分子标记的种类  18-21
  1.6 油茶的研究进展  21-23
    1.6.1 表形性状研究进展  21
    1.6.2 油茶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21-23
    1.6.3 油脂成分分析研究进展  23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3-24
2 材料与方法  24-30
  2.1 材料  24-25
  2.2 主要试剂、仪器及其来源  25-26
  2.3 试验方法  26-30
    2.3.1 基因组总DNA的提取与质量检测  26-27
    2.3.2 引物筛选  27-28
    2.3.3 ISSR反应条件的优化和反应体系的建立  28
    2.3.4 ISSR扩增产物检测  28
    2.3.5 谱带统计及数据分析  28-30
3 结果分析  30-39
  3.1 ISSR扩增产物的多态性分析  30-33
  3.2 16条引物扩增结果  33
  3.3 7 个县市的油茶遗传多样性  33-35
  3.4 110份油茶DNA基于UPGMA法的聚类分析  35-37
  3.5 ISSR标记的主坐标分析  37-39
4 讨论  39-41
  4.1 取样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39
  4.2 湖北省油茶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关系  39-40
  4.3 湖北省主要县市群体间的遗传关系  40-41
第二部分 25个复选油茶单株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的初步研究  41
1 材料与方法  41-43
  1.1 材料  41
  1.2 试验地概况  41
  1.3 试验试剂及仪器  41-42
  1.4 试验方法  42-43
    1.4.1 油茶主要性状指标测定方法  42
    1.4.2 测定样品制取  42
    1.4.3 脂肪酸组成分析  42-43
  1.5 统计分析方法  43
2 结果与分析  43-50
  2.1 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  43-45
  2.2 含油率分析  45-46
    2.2.1 不同单株的种子含油率  45-46
    2.2.2 两不同产区种子含油率  46
  2.3 油茶种子脂肪酸组分及含量比较分析  46-49
  2.4 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的初步定量分析  49-50
    2.4.1 油酸  49
    2.4.2 亚油酸  49
    2.4.3 棕榈酸  49
    2.4.4 硬脂酸  49-50
    2.4.5 脂肪酸组成间的相关性  50
3 结论与讨论  50-53
  3.1 结论  50-51
  3.2 讨论  51-52
    3.2.1 关于油茶含油率的问题  51
    3.2.2 关于脂肪酸组成  51-52
    3.2.3 关于湖北省油茶产业发展  52
  3.3 试验中的不足  52-53
参考文献  53-59
附录  59-60
致谢  60

相似论文

  1. 松萝酸与依托红霉素致肝脏毒性的GC-MS代谢组学研究,R965
  2.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3. 低温胁迫对荷那龙罗非鱼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影响,S917.4
  4. 微波加热焚烧法处理沥青烟气的研究,X701
  5. 竹黄及其分离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S567.39
  6. 利用AFLP标记对四个多鳞鱚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S917.4
  7. 湛江北部湾深水海域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5的生长速度、生长模型及其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S968.31
  8.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9. 21个荷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S682.32
  10. 中国玉米南方锈菌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和超微结构研究,S435.131.4
  11. 运用SRAP和SSR分子标记研究粉花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S567.239
  12. 夏南牛和皮南牛微卫星标记研究及生长发育模型的建立,S823
  13. 固体碱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试验研究,TE667
  14. 油茶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其功能评价,TS225.16
  15. 黄淮麦区禾谷孢囊线虫ITS分子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S435.121
  16.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特征及主要育种性状QTL的关联分析,S565.1
  17. 我国栽培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青籽粒性状QTL的关联定位,S565.1
  18. 菊属及其近缘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初步研究,S682.11
  19. 利用DNA分子标记研究梨、樱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S661.2
  20. 新疆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人群17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R394
  21. 中国野生秋子梨群体特征及遗传多样性评价,S661.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树种 > 特用阔叶树类 > 油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