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防治烟草黑胫病复合微生物的构建

作 者: 刘璇
导 师: 孔凡玉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植物病理学
关键词: 拮抗细菌 植物根际促生菌 复合微生物 荧光定量PCR
分类号: S435.7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1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烟草黑胫病(Tobacco Black Shank)是由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引起的危害烟草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烟草黑胫病,是目前防治中研究的主要方向。因此,本研究从青岛即墨烟草试验基地分离烟草根际细菌,首先通过拮抗试验、抗病能力测试等方法筛选拮抗菌株;然后筛选出烟草根际固氮菌、解磷菌和解钾菌,并进行混合培养,得到对烟草具有良好促生作用的稳定细菌组合;最后将拮抗菌与稳定细菌组合进行复合,得到对烟草黑胫病有良好防治效果的复合微生物。具体结果如下:1.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92株细菌,初筛后得到26株对烟草黑胫病菌有拮抗效果的菌株;复筛后得到拮抗效果较好的细菌7株;再依据盆栽实验结果,获得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拮抗菌4株,分别编号为22、24、3-4和5-2。采用菌落和菌株形态观察和16SrDNA序列分析两种方法相结合,鉴定22、24、3-4和5-2四个菌株所属的种属。结果表明,拮抗菌株22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拮抗菌株24是死谷芽孢杆菌(Bacillus vallismortis);拮抗菌株3-4是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拮抗菌株5-2是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2.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初步筛选得到固氮菌8株、解磷菌12株、解钾菌8株。对这28株分别具有固氮能力、解磷能力和解钾能力的细菌随机分组混合,在设计的12种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最终获得22个稳定细菌组合,每个稳定细菌组合大多含有2-3种细菌。温室盆栽试验得到10个稳定细菌组合对烟草有显著生长促进作用。抗烟草黑胫病温室盆栽试验中,得到7个有防效的微生物组合。将具有明显促生作用的微生物组合与烟草黑胫病的拮抗菌按照1:1混合,从植株盆栽试验中筛选出15个有防病作用复合微生物组合,其中防效均高于微生物组合和拮抗菌单独防效的复合微生物组合为22+6A、22+7B和5-2+11A。3.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确定了复合微生物处理对盆栽烟草根际烟草黑胫病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土壤中烟草黑胫病菌的分生孢子数显著高于复合微生物处理的分生孢子数,说明施用复合微生物可以明显减少土壤中烟草黑胫病菌的数量,可以达到防治烟草黑胫病的目的。4.对稳定细菌组合的组成进行鉴定,采用菌落和菌株形态观察和16S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6A1、6A2、7B1、7B2和7B3个菌株的种属关系。结果表明,菌株6A1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菌株6A2为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菌株7B1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tandoii);菌株7B2为Wautersiella falsenii(2006年新属新种);菌株7B3为阿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asburiae)。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2
英文缩略表  12-13
第一章 引言  13-21
  1.1 烟草黑胫病  13-14
    1.1.1 烟草黑胫病的症状  13
    1.1.2 烟草黑胫病的发病条件  13
    1.1.3 烟草黑胫病的分布  13-14
  1.2 烟草黑胫病的微生物防治  14-16
    1.2.1 对烟草黑胫病有防治作用的拮抗细菌  14-15
    1.2.2 对烟草黑胫病有防治作用的拮抗真菌  15
    1.2.3 对烟草黑胫病有防治作用的拮抗放线菌  15-16
  1.3 微生物肥料  16-19
    1.3.1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  16
    1.3.2 固氮菌  16-17
    1.3.3 解磷菌  17-18
    1.3.4 解钾菌  18
    1.3.5 复合微生物肥料  18-19
  1.4 混合培养的意义  19-20
  1.5 土壤中病原菌的定量检测  20-21
    1.5.1 生物测定方法  20
    1.5.2 分子生物学方法  20-21
第二章 烟草黑胫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21-36
  2.1 材料  21
    2.1.1 菌株  21
    2.1.2 烟草品种  21
    2.1.3 土样  21
    2.1.4 主要培养基  21
  2.2 方法  21-24
    2.2.1 烟草黑胫病拮抗细菌的初筛  21-22
    2.2.2 拮抗细菌的复筛  22
    2.2.3 烟草黑胫病拮抗细菌的温室盆栽试验  22-23
    2.2.4 菌落及细菌的形态观察  23
    2.2.5 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  23-24
  2.3 结果与分析  24-34
    2.3.1 土壤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24-25
    2.3.2 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拮抗细菌  25-26
    2.3.3 生长速率培养法复筛拮抗细菌  26-27
    2.3.4 拮抗细菌对盆栽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  27
    2.3.5 拮抗细菌形态观察结果  27
    2.3.6 16SrDNA 序列扩增  27-28
    2.3.7 拮抗细菌 16SrDNA 全序列  28-34
  2.4 讨论  34-36
    2.4.1 烟草黑胫病拮抗细菌的筛选  34-35
    2.4.2 烟草黑胫病拮抗细菌的鉴定  35-36
第三章 烟草根际促生菌的初步筛选  36-40
  3.1 材料  36
    3.1.1 土样  36
    3.1.2 主要培养基  36
  3.2 方法  36-37
    3.2.1 根际促生菌筛选的前处理  36
    3.2.2 固氮菌的分离纯化  36
    3.2.3 解磷菌的分离纯化  36-37
    3.2.4 解钾菌的分离纯化  37
    3.2.5 促生菌的保存  37
  3.3 结果与分析  37-39
    3.3.1 固氮菌的初步筛选  37-38
    3.3.2 解磷菌的初步筛选  38
    3.3.3 解钾菌的初步筛选  38-39
  3.4 讨论  39-40
第四章 具有抗黑胫病和促生作用的复合微生物的筛选  40-49
  4.1 材料  40-41
  4.2 方法  41-43
    4.2.1 稳定细菌组合的筛选  41-42
    4.2.2 稳定细菌组合的促生作用  42
    4.2.3 复合微生物的抗烟草黑胫病温室盆栽试验  42-43
  4.3 结果  43-48
    4.3.1 稳定细菌组合筛选过程中培养物 pH 值的变化  43-44
    4.3.2 稳定细菌组合筛选过程中培养物菌种组成的变化  44
    4.3.3 稳定细菌组合对烟草的促生作用  44-47
    4.3.4 抗烟草黑胫病温室盆栽试验结果  47-48
  4.4 讨论  48-49
    4.4.1 稳定细菌的促生作用  48
    4.4.2 复合微生物的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  48-49
第五章 复合微生物抑制土壤黑胫病菌效果分析  49-55
  5.1 材料  49
  5.2 方法  49-51
    5.2.1 荧光定量 PCR 方法的建立  49-51
    5.2.2 利用荧光定量 PCR 检测根际烟草黑胫病菌数量  51
  5.3 结果与分析  51-54
    5.3.1 引物的特异性 PCR 扩增验证  51-52
    5.3.2 烟草黑胫病菌荧光定量 PCR 标准曲线  52
    5.3.3 复合微生物防治效果  52-53
    5.3.4 荧光定量 PCR 检测土壤中烟草黑胫病菌的数量  53-54
  5.4 讨论  54-55
第六章 稳定细菌组合组成分析鉴定  55-65
  6.1 材料  55
    6.1.1 样本  55
    6.1.2 试剂  55
  6.2 方法  55
    6.2.1 分离组成稳定细菌组合的菌株  55
    6.2.2 利用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  55
  6.3 结果与分析  55-64
    6.3.1 菌株的分离和纯化  55-56
    6.3.21 6SrDNA 序列扩增  56
    6.3.3 菌株 16SrDNA 全序列  56-64
  6.4 讨论  64-65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65-69
  7.1 烟草黑胫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65
  7.2 烟草根际促生菌的筛选  65-66
  7.3 对烟草具有抗黑胫病和促生作用的复合微生物的筛选  66-67
    7.3.1 稳定细菌组合的获得  66
    7.3.2 稳定细菌组合促生作用测定  66
    7.3.3 复合微生物温室盆栽抗病试验  66-67
  7.4 荧光定量 PCR 检测复合微生物的防治效果  67
  7.5 稳定细菌组合组成鉴定  67-69
参考文献  69-74
致谢  74-75

相似论文

  1. 草菇采后生理生化及保鲜方法的研究,S646.13
  2. 微生物有机肥防治土传棉花黄萎病的效果及对根际微生物影响,S144.1
  3. 新疆紫草细胞的稀土生物学效应及遗传转化,S567.239
  4. 鸭ADSL与PurH基因序列特征及表达与肌肉肌苷酸(IMP)含量的相关性分析,S834
  5. 茄子青枯病生防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微生物有机肥的生物效应研究,S436.411
  6. 辣椒疫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微生物有机肥的生物效应研究,S436.418
  7. 水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防治作用研究,S435.111.4
  8. 烟夜蛾气味受体基因和精氨酸激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S433.4
  9. 棉铃虫与烟夜蛾寄主选择机制的比较研究,S435.622.3
  10. 玉米光周期敏感基因ZmELF4的克隆及功能验证,S513
  11. PCV2分离株增殖特性研究及板蓝根多糖、黄芪多糖对PCV2体外复制的影响,S858.28
  12. 不同水稻品种对灰飞虱抗性机理的初步研究,S511
  13. 实时荧光定量PCR与普通RT-PCR检测粪肠球菌esp基因的差异,R440
  14. 大岛野路菊CcSOS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S682.11
  15. 广泛耐药与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质组学比较研究,R446.5
  16. 纤维蛋白胶对兔下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内源性VEGF表达的实验研究,R782.4
  17. TGFBR3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737.14
  18. 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和xMAP液态芯片技术检测NSCLC组织/血清miRNA的方法建立及其应用的研究,R734.2
  19. 氯苯高效降解菌选育及应用其强化生物滴滤运行性能研究,X703
  20. 血清miRNA定量方法的建立及其在肝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R440
  21. 非小细胞肺癌microRNA-21检测技术的研究,R734.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经济作物病虫害 > 烟草病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