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华鲟感觉器官的早期发育及其行为机能研究

作 者: 柴毅
导 师: 谢从新;危起伟
学 校: 华中农业大学
专 业: 渔业资源
关键词: 中华鲟 发育 感觉器官 行为 机能 发生
分类号: S917.4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91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属江海洄游性鱼类,主要分布在我国东海、黄海、珠江和长江。珠江种群在春季繁殖,数量稀少,近乎绝迹;长江种群秋季繁殖,数量相对较多。1981年长江葛洲坝水利工程的修建阻隔了中华鲟产卵洄游通道,再加上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的进一步影响,中华鲟物种受到威胁。葛洲坝下中华鲟人工繁殖于1983年首次获得成功并延续至今。1988年中华鲟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997年我国开始进行中华鲟规模化养殖,至今已建立了各年繁育的后备亲鱼梯队。到本世纪初,关于中华鲟产卵群体的个体形态结构、繁殖生物学习性,特别是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群体繁殖生态学和资源评估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有关中华鲟早期发育方面的报道还比较少,其感觉器官的发育及其行为机能方面还未见报道。本课题围绕中华鲟感觉器官的发育及相应行为机能内容展开工作,主要得到以下结果: 1.中华鲟眼球内2日龄出现虹膜,3日龄出现视神经,40日龄时整个眼球发育完善。视网膜内3日龄出现高密度的视锥细胞,9日龄时出现视杆细胞,至此视网膜典型十层结构发育完毕。随其发育,视锥细胞密度不断降低,视杆细胞密度不断增加,神经节细胞密度不断降低,外核层细胞核与视锥细胞的数量比(O.N/C.)及外核层细胞核与神经节细胞的数量比值(O.N./G.)均不断增大。最小分辨角由4日龄的64.2’降低至91日龄的11.3’。16日龄时开始出现视网膜运动反应,25日龄时此运动反应显著。0~8日龄阶段中华鲟仔鱼100%趋光,9日龄出现避光行为,10日龄时的趋光率降至45%,12日龄时又有所回升,为51%,到17日龄时又恢复到了100%趋光并保持不变。9日龄-17日龄是中华鲟视网膜结构和视觉特性发生明显变化的快速发育时期。这种变化与其从仔鱼浮游到幼鱼、成鱼底栖的生态迁移及捕食方式的变化相适应。 2.中华鲟味蕾主要分布在须、上下唇、舌、上腭、鳃耙和咽部。须部味蕾最早发育,紧接着下唇、上唇也出现味蕾,咽部味蕾出现最迟。舌部味蕾数量最多,鳃耙和咽部味蕾较少,只有零星几个。食道未见有味蕾分布。须部味蕾主要集中在不靠近吻部腹面的一侧,数量从基部往端处逐渐增多。口咽腔味蕾能辨别出正常饲料和奎宁的苦味,对较软颗粒饲料有吞噬行为,对糊状饲料吞入后又吐出。中华鲟9同龄时隆起第一个初级嗅板,且数量不断增加,30日龄时嗅囊发育完善,其中12~25日龄为快速增长阶段。中华鲟对远距离食物无趋近行为,表明嗅觉这个远距离感觉器官在摄食行为中作用不大。 3.中华鲟侧线系统分为头部侧线和躯干部侧线两大部分。中华鲟12日龄形成头部侧线,18日龄形成躯干部侧线。中华鲟对身体周围的振动刺激均没有主动攻击

全文目录


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38
  1 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进展  12-18
    1.1 早期生活史阶段的划分  12-13
    1.2 卵的质量与发育异常  13-14
    1.3 仔鱼死亡率和饥饿关系  14-15
    1.4 开口饵料的最佳配合  15-16
    1.5 生长和日轮  16-17
    1.6 疾病的预防  17-18
  2 鱼类行为学研究进展  18-26
    2.1 鱼类行为学研究内容  18-20
      2.1.1 鱼类行为学产生的生理机制  18-19
      2.1.2 鱼类行为的遗传与进化  19
      2.1.3 鱼类行为的动机与发育  19
      2.1.4 鱼类行为生态学  19-20
      2.1.5 鱼类行为的应用  20
    2.2 鱼类行为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20-21
    2.3 鱼类行为学研究方法  21-22
      2.3.1 现场观测法  21
      2.3.2 渔获试验法  21-22
      2.3.3 水槽实验法  22
      2.3.4 鱼群行为模拟法  22
    2.4 鱼类行为学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22-25
    2.5 鱼类行为学研究的设想和展望  25-26
  3 鱼类感觉器官概述  26-32
    3.1 视觉器官  26-27
    3.2 听觉器官  27-28
    3.3 嗅觉器官  28-29
    3.4 味觉器官  29-31
    3.5 侧线系统  31-32
  4 中华鲟研究进展  32-37
    4.1 中华鲟生物学概述  32-33
    4.2 中华鲟的资源状况  33-35
      4.2.1 人工增殖放流以及繁殖群体数量和结构  33-34
      4.2.2 产卵量和产卵期间的亲鱼  34
      4.2.3 长江口中华鲟幼鲟资源状况  34-35
    4.3 中华鲟的研究现状  35-37
      4.3.1 葛洲坝截流前的中华鲟研究  35
      4.3.2 葛洲坝截流后的中华鲟研究  35-36
      4.3.3 中华鲟早期发育研究现状  36-37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37-38
第二章 中华鲟眼睛的发育  38-54
  1 前言  38
  2 材料与方法  38-40
    2.1 材料来源与处理  38-39
    2.2 测量  39
      2.2.1 眼径和晶状体直径  39
      2.2.2 眼的最小分辨角  39
      2.2.3 视网膜内细胞数量  39
      2.2.4 视网膜运动反应  39
    2.3 示意图的绘制与摄影  39
    2.4 行为机能实验  39-40
      2.4.1 水族箱装置  39-40
      2.4.2 行为实验设计  40
  3 结果  40-50
    3.1 中华鲟眼球的形态结构观察  40-42
    3.2 中华鲟眼球的早期发育  42-44
    3.3 中华鲟视网膜形态结构观察  44-45
    3.4 中华鲟视网膜的早期发育  45-47
      3.4.1 视网膜的分层  45
      3.4.2 色素细胞层中黑色素的分布  45-46
      3.4.3 光感受细胞的种类和分布  46
      3.4.4 外核层  46
      3.4.5 内核层  46
      3.4.6 神经节细胞层  46-47
    3.5 视锥细胞、神经节细胞及外核层细胞核的分布数量及其数量比  47-49
    3.6 最小分辨角  49
    3.7 视网膜运动反应的发育  49
    3.8 行为机能实验  49-50
  4 讨论  50-54
    4.1 中华鲟眼球的发育  50
    4.2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发育  50-51
    4.3 不同发育时期的趋光性  51-52
    4.4 视觉的发育和摄食的关系  52
    4.5 视敏度和选择摄食  52
    4.6 视觉在感觉中的作用  52
    4.7 中华鲟的颜色视觉  52-54
第三章 中华鲟化学感觉器官的发育  54-66
  1 前言  54
  2 材料和方法  54-55
    2.1 材料来源与处理  54
    2.2 示意图的绘制和摄影  54-55
    2.3 测量与计算  55
    2.4 行为机能实验  55
  3 结果  55-63
    3.1 中华鲟味蕾的发育  55-59
      3.1.1 中华鲟须部味蕾的发育  58
      3.1.2 中华鲟唇部味蕾的发育  58
      3.1.3 中华鲟口腔味蕾的发育  58-59
      3.1.4 中华鲟鳃耙味蕾的发育  59
    3.2 中华鲟嗅囊的发育  59-63
      3.2.1 中华鲟嗅囊形态结构观察  59-62
      3.2.2 中华鲟嗅囊的发育  62
      3.2.3 中华鲟嗅觉上皮的发育  62-63
    3.3 行为机能实验  63
  4 讨论  63-66
    4.1 中华鲟味蕾的发育  63-64
    4.2 中华鲟嗅囊的发育  64
    4.3 味蕾的分布及数量  64-65
    4.4 中华鲟化学感觉器官与摄食的关系  65
    4.5 中华鲟化学感觉特性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  65-66
第四章 中华鲟侧线系统的发育  66-74
  1 前言  66
  2 材料和方法  66-67
    2.1 材料来源与处理  66-67
    2.2 示意图的绘制与摄影  67
    2.3 行为机能实验  67
  3 结果  67-72
    3.1 中华鲟的侧线形态结构  67-70
    3.2 中华鲟头部侧线的发育  70
    3.3 中华鲟躯干部侧线的发育  70-71
    3.4 行为机能实验  71-72
  4 讨论  72-74
    4.1 中华鲟侧线的发育  72
    4.2 中华鲟侧线对刺激的反应  72
    4.3 中华鲟侧线系统对摄食习性的适应  72-73
    4.4 中华鲟侧线系统与其洄游习性  73-74
第五章 中华鲟陷器的发育  74-82
  1 前言  74
  2 材料与方法  74-75
    2.1 材料来源与处理  74
    2.2 测量  74
    2.3 示意图的绘制和摄影  74-75
    2.4 行为机能实验  75
  3 结果  75-79
    3.1 陷器的形态结构与分布  75-76
    3.2 中华鲟陷器的早期发育发育  76-78
    3.3 行为机能实验  78-79
  4 讨论  79-82
    4.1 中华鲟陷器的发育  79
    4.2 陷器与摄食的关系  79-80
    4.3 中华鲟陷器与软骨鱼类罗伦翁和罗伦管系统的比较  80-81
    4.4 陷器感觉特性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  81-82
小结  82-83
图版Ⅰ 中华鲟眼球早期发育  83-85
图版Ⅱ 中华鲟视网膜的早期发育  85-87
图版Ⅲ 中华鲟须部味蕾的早期发育  87-89
图版Ⅳ 中华鲟唇部味蕾的早期发育  89-91
图版Ⅴ 中华鲟口腔味蕾的早期发育  91-93
图版Ⅵ 中华鲟鳃耙味蕾的早期发育  93-94
图版Ⅶ 中华鲟视网膜结构  94-95
图版Ⅷ 中华鲟嗅囊的早期发育  95-97
图版Ⅸ 中华鲟嗅觉上皮的早期发育  97-99
图版Ⅹ 中华鲟头部侧线的早期发育  99-101
图版Ⅺ 中华鲟吻部侧线系列图  101-102
图版Ⅻ 中华鲟躯干部侧线系列图  102-103
图版ⅩⅢ 中华鲟躯干部侧线的早期发育  103-105
图版ⅩⅣ 中华鲟陷器的早期发育  105-107
参考文献  107-122
致谢  122-123
附录  123

相似论文

  1. 社会行为与建筑空间的关联性研究,TU-024
  2.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3. LXI任意波形发生器研制,TM935
  4. 基于DSP的任意次谐波发生器的设计,TM935
  5. 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C912
  6.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7. 风险视角下新浪微博融资行为研究,F49
  8. Let-7 microRNA在小鼠胎肺发育时期的表达检测及其腺病毒穿梭质粒的构建,Q78
  9. FGF8在人和小鼠牙齿中亚型分析及其对牙齿发育的影响,Q954.48
  10. 体育新闻报道中的侵权行为研究,G812
  11. 夏季湖光岩玛珥湖浮游细菌和浮游活性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Q938
  12. 江蓠为基质的双齿围沙蚕亲体培育及个体早期发育研究,S968.9
  13. 珊瑚共附生可培养真菌菌群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研究,R284
  14. 粤东地区农村生物教师行为发展问题研究,G633.91
  15. 小学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策略研究,G623.31
  16. 赖尔的行为主义,B089
  17. 中学教师团队心理授权、组织公民行为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G443
  18.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行为特征分析,G647
  19. 双酚AP型苯并噁嗪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TQ320.1
  20. 新型阳离子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应用,TQ323.6
  21. 棉铃虫和烟夜蛾生殖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S43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基础科学 > 水产生物学 > 水产动物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