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区域创新系统自主创新行为研究

作 者: 魏久檗
导 师: 糜仲春
学 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自主创新 集成创新 消化吸收再创新 演化博弈理论 数据包络分析 绩效评价
分类号: G305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669次
引 用: 9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普遍面临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已演变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竞争,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因此,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发展道路,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选择。新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国家自主创新命题,强调把自主创新置于关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单靠国家层次很难实现大面积自主创新,必须大力推动各区域开展自主创新,形成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对于自主创新行为的研究主要是在企业层面上,对于区域层面的自主创新行为研究,尤其是区域层面的具体自主创新行为类型的理论研究较为不足,在进行区域自主创新行为绩效的实证研究时很少考虑区域各子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区域创新系统是整合区域内各种创新要素组成的制度框架和社会网络,是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一种制度安排。本论文选择区域创新系统的自主创新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区域创新系统的个体、群体、整个系统三个层次自主创新行为的理论研究和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技术子系统、经济子系统以及整个系统的自主创新行为绩效的实证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区域创新系统自主创新内在规律性的认识。具体地,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一、总结了目前国内对于自主创新内涵的理解,将其划分为两类:一类强调创新的独立性,另一类强调创新的自主性,就自主创新的内涵与国外相关概念进行了比较;综述了国内外自主创新和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成果;从创新理论、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区域自主创新四个方面论述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二、研究了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构成,包括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然后分别从行为动机、职责使命、功能定位、行为表现等若干方面研究了各主体的自主创新行为特征。结果表明,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是知识创新的主体,政府部门是制度创新的主体,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服务创新的主体。三、论述了集成创新的内涵,运用演化博弈理论从企业之间的集成创新合作机制和企业高校之间的集成创新合作机制两个方面研究了区域创新系统的集成创新中的合作机制,并从创业机会的视角,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主体如何利用区域创新系统的网络结构发现创业机会、实现创业机会,完成区域创新系统的集成创新。四、论述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内涵,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企业引进技术和引进技术后进行消化再创新的影响因素,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别对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引进技术后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策略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官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创新系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型,分析了企业、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区域创新系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应当发挥的作用。五、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自主创新行为过程,并将其划分为技术子过程和经济子过程;以我国内地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例,运用DEA方法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技术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绩效进行了研究,进而在考虑两个子系统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价区域创新系统自主创新行为绩效的DEA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从理论分析和实证两个角度出发,研究了区域创新系统的集成创新行为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行为,并对区域创新系统自主创新行为绩效进行了评价。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包括:(1)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企业技术引进以及引进技术后进行消化吸收的决策问题,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高校之间集成创新的合作问题,较为清晰地展现了博弈方策略选择的动态演化过程;(2)从创业机会的视角,研究了基于网络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的集成创新行为过程,认为区域创新系统的集成创新行为过程可以看成是区域创新系统的企业家利用区域创新系统的网络结构发现创业机会到实现创业机会的过程:(3)在考虑区域创新系统各子系统的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创新系统自主创新行为绩效的DEA评价模型,并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自主创新行为绩效进行实证研究。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5
第1章 绪论  15-27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5-17
    1.1.1 选题背景  15-16
    1.1.2 选题意义  16-17
  1.2 研究综述  17-24
    1.2.1 自主创新研究综述  17-20
    1.2.2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综述  20-23
    1.2.3 总体评价和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23-24
  1.3 理论方法、结构框架和内容安排  24-27
    1.3.1 理论方法  24-25
    1.3.2 结构框架和内容安排  25-27
第2章 区域创新系统自主创新理论基础  27-45
  2.1 创新基本理论  27-32
    2.1.1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27-29
    2.1.2 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  29-32
  2.2 国家创新系统  32-37
    2.2.1 国家创新系统的提出  32-33
    2.2.2 国家创新系统的界定和结构  33-35
    2.2.3 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研究  35-37
  2.3 区域创新系统  37-41
    2.3.1 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37-40
    2.3.2 区域创新系统的功能  40-41
  2.4 区域自主创新  41-45
    2.4.1 自主创新的内涵  41-42
    2.4.2 在区域层次上推进自主创新  42-45
第3章 区域创新系统各主体自主创新行为特征  45-63
  3.1 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构成  45-47
  3.2 企业自主创新行为特征  47-52
    3.2.1 企业自主创新行为动机  47-48
    3.2.2 企业自主创新的功能定位  48-49
    3.2.3 企业自主创新的行为表现  49-52
  3.3 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行为特征  52-56
    3.3.1 高校与科研机构自主创新的职责和使命  52-54
    3.3.2 高校与科研机构自主创新的功能定位  54
    3.3.3 高校与科研机构自主创新的表现  54-56
  3.4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自主创新行为特征  56-59
    3.4.1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职责和使命  56-57
    3.4.2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  57-58
    3.4.3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自主创新行为表现  58-59
  3.5 政府自主创新行为特征  59-63
    3.5.1 政府在区域自主创新的职责  59-60
    3.5.2 政府在区域创新系统的功能定位  60-61
    3.5.3 政府自主创新行为表现  61-63
第4章 区域创新系统的集成创新行为研究  63-83
  4.1 集成创新概述  63-67
    4.1.1 集成创新的概念  63-64
    4.1.2 集成创新的特点  64-65
    4.1.3 集成创新的必要性  65-67
  4.2 区域创新系统集成创新中的合作机制  67-75
    4.2.1 企业之间的集成创新合作机制  67-72
    4.2.2 企业—高校集成创新合作机制  72-75
  4.3 基于网络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的集成创新行为研究  75-83
    4.3.1 区域创新系统的网络结构  75-77
    4.3.2 区域创新系统的创业机会  77-79
    4.3.3 创业机会视角的区域创新系统的集成创新行为研究  79-83
第5章 区域创新系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83-99
  5.1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概述  83-86
    5.1.1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内涵  83-84
    5.1.2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要意义  84-86
  5.2 企业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86-94
    5.2.1 企业技术引进的演化博弈分析  86-89
    5.2.2 引进技术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演化博弈分析  89-94
  5.3 基于官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创新系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94-99
    5.3.1 基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区域自主创新  94-95
    5.3.2 基于官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创新系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95-99
第6章 我国区域创新系统自主创新行为绩效实证研究  99-111
  6.1 区域创新系统自主创新行为过程  99-100
  6.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数据来源  100-104
    6.2.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00-101
    6.2.2 数据来源  101-104
  6.3 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  104-106
  6.4 绩效评价  106-111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111-115
  7.1 本论文的工作总结  111-112
  7.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112
  7.3 后续研究展望  112-115
参考文献  115-129
致谢  129-130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30

相似论文

  1. 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研究,G637
  2.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学科团队绩效评价研究,G647
  3.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精品课程网站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G434
  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研究,D61
  5. 基于自主创新下的合芜蚌人才队伍研究,C964.2
  6. 高校科技服务企业绩效考核评价研究,G644
  7. 合肥地区高校教师对现行绩效评价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G647.2
  8. 国防研究所科研岗位绩效评价模型研究,G311
  9.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化工行业外贸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F224
  10. 当前形势下我国高校资金管理研究,G647.5
  11. 基于三螺旋的区域创新系统效率评价研究,F224
  12.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问题研究,G645.1
  13. 公共支出与全要素生产率,F124;F224
  14.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F224
  15. 企业战略性资产全过程动态管理研究,F224
  16. 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绩效评价研究,G434
  17. 江门不锈钢产业优化与发展模式研究,F224
  18. 物联网条件下的专利强制许可困境及对策,D923.42
  19.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临沂市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G206
  20.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激励效应研究,C964.2
  21. 物联网环境下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合作模式研究,F224.3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科学、科学研究 > 科学研究理论 > 科学发明、发现研究(创造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