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根部影像学研究及经导管置入主动脉瓣膜装置的动物实验

作 者: 李晓飞
导 师: 孔祥清
学 校: 南京医科大学
专 业: 内科学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CT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主动脉根部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超声 导管 假体 
分类号: R654.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一部分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根部影像学的研究,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的指导意义背景和目的: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的发展,了解主动脉根部附近的解剖对于主动脉瓣瓣膜支架的设计改进和减少TAVI并发症非常必要。本课题使用双源CT(DSCT)研究正常人及主动脉瓣狭窄病人冠状动脉位置、主动脉根部直径及左室流出道直径,并将主动脉根部和左室流出道直径DSCT测量值和经胸心脏超声(TTE)测量值做对比。方法:34名主动脉瓣狭窄病人(主动脉瓣狭窄组)及39名正常人(对照组)行DSCT及TTE检查,测量DSCT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主动脉瓣环到左冠状动脉口(LCO)、右冠状动脉口(RCO)的距离,左冠状窦高度(HLS)、右冠状窦高度(HRS),主动脉瓣环直径(AA),主动脉窦直径(SV),主动脉窦和升主动脉连接处(STJ)直径,升主动脉直径(AO),左室流出道直径(LVOT),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之间纤维结构(CF)距离,室间隔厚度(IVS)。测量TTE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AA、SV、STJ、AO、LVOT直径,并且和CT测量值对比。结果:DSCT测量收缩末期主动脉瓣狭窄组LCO、RCO高度分别为15.1±2.6mm、15.8±3.3mm,LCO和RCO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分别为15.6±2.0mm、16.5±2.3mm,LCO明显比RCO小(p<0.01),主动脉瓣狭窄组HLS、HRS分别为19.9±3.2 mm、19.4±3.6 mm,对照组分别为20.1±2.4mm、20.3±2.4mm,两组HLS和HRS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LCO、RCO、HLS、HRS主动脉瓣狭窄组和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主动脉瓣狭窄组AA、SV、STJ、AO分别为25.8±3.5mm、35.4±5.3mm、30.6±5.0mm、36.5±5.2mm,对照组分别为23.3±2.3mm、35.1±3.9mm、27.9±3.3mm、30.7±3.2mm,主动脉瓣狭窄组AA、STJ、AO明显比对照组大(p<0.01),而SV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动脉瓣狭窄组LVOT、IVS、CF分别为27.6±4.8mm、12.9±2.5mm、15.2±2.1mm,对照组分别为25.1±3.2mm、10.5±1.4mm、12.1±1.5mm,主动脉瓣狭窄组LVOT、IVS、CF明显比对照组大(p<0.01)。主动脉瓣狭窄组收缩末期AA、SV、STJ、AO、IVS明显比舒张末期大(p<0.01),LVOT明显比舒张收缩末期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AA、SV、STJ、IVS明显比收缩末期大,LVOT明显比舒张末期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主动脉根部直径(AA、SV、STJ、AO)TTE测量值与CT测量值相比,相关性好(相关系数分别为r=0.84,r=0.87, r=0.82, r=0.82),均具有明显相关性(p<O.01)。Bland-Altman分析SV DSCT测量值与TTE测量值相比明显高估(+1.09mm)。LVOT TTE测量值与CT测量值相关性差。结论:双源CT能够详细观察主动脉根部结构,瓣膜支架装置的设计改进和尺寸的选择依据DSCT测量值。主动脉瓣狭窄病人主动脉根部扩张、左室流出道变长扩张、室间隔变厚及冠状动脉变异较大,因此TAVI术前行DSCT检查测量LCO、RCO、AA、LVOT是有价值的。第二部分双源CT对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诊断价值背景和目的:以经胸心脏超声(TTE)为对照,观察DSCT对主动脉瓣狭窄(AS)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的诊断价值。方法:79人行双源CT及TTE检查,其中40人为主动脉瓣病变的病人(AS33人,AR34人,其中27人既有AS又有AR),39人为正常对照组。DSCT面积法测量收缩期主动脉瓣最大开放面积(AVA)和舒张期最大返流面积(ROA),以TTE测量值为对照,同时测量左室功能指标。结果:DSCT在33个AS病人中发现30人有AS,39正常人均未发现AS(敏感性91%,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4%)。在34个AR病人中发现32人有AR,39正常人有两个AR,(敏感性94%,特异性98%,阳性预测值97%,阴性预测值96%)。AVA CT测量值和TTE测量值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两者有很好的相关性(r=0.79; p<0.01),Bland-Altman分析CT测量值与TTE测量值相比明显高估(+0.18cm2)。ROA CT测量值(0.49 cm2±0.40)和TTE关闭不全轻中重分级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r=0.79; p<0.01),通过受试者相关曲线分析,用ROA 0.21cm2作为区分轻度和中重度关闭不全的指标,ROA 0.71cm2作为区分轻中度和重度关闭不全的指标。CT测量值和TTE测量值在舒张末期容积(r=0.82, p<0.01)、收缩末期容积(r=0.87, p<0.01)和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 (r=0.86, p<0.01)均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双源CT能够对AS和AR病人AVA、ROA、EF准确评价,因此双源CT能够对AS和AR病人术前提供全面、细致的评估。第三部分经导管置入主动脉生物瓣膜装置的体内动物实验背景及目的:近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很有发展前景的方法。在全世界范围内,已有两种瓣膜装置在合适的病人身上得到应用,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发展研制了一种自膨式主动脉瓣装置,并且在体内评价经导管释放此装置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自膨式主动脉瓣由镍钛合金支架和三叶生物瓣膜(猪心包)组成,通过18F输送系统在X线透视的指导下经心尖部和右髂总动脉植入7头猪体内。当瓣膜装置由于自身的自膨放置在主动脉瓣区,原来的主动脉瓣被压在主动脉壁上。随后进行主动脉根部及左心室造影。结果:经心尖部释放5头猪只有1头获得了即刻成功,后因失血量大,第二天死亡,经右髂总动脉释放2头猪,均获得成功,瓣膜功能良好,轻度主动脉瓣返流,没有冠状动脉堵塞,不影响二尖瓣功能。结论:经导管自膨式主动脉瓣置换在活体心脏是可行的,但需要大样本和长期性研究。

全文目录


英文缩略词  4-5
中文摘要  5-8
ABSTRACT  8-12
前言  12-16
第一部分 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根部影像学研究,对经导管 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的指导意义  16-39
  引言  16
  材料和方法  16-20
  结果  20-30
  分析和讨论  30-35
  参考文献  35-39
第二部分 双源CT对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诊断价值  39-51
  引言  39
  材料和方法  39-41
  结果  41-45
  讨论  45-47
  参考文献  47-51
第三部分 经导管置入主动脉瓣膜装置的体内动物实验  51-70
  引言  51
  材料和方法  51-55
  结果  55-59
  讨论  59-67
  参考文献  67-70
综述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进展  70-93
  参考文献  79-93
致谢  93-94

相似论文

  1. 猪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抵抗素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影响因素,R587.1
  2. 猪粪堆肥的理化特征及腐熟度评价研究,S141.4
  3. 猪BMP7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关联性分析,S828
  4. 猪BMP7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多态性检测及其与繁殖性状关系的研究,S828
  5. 猪链球菌2型与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S858.28
  6. 营养调控对猪生产性能及氮磷排放影响的研究,S828.5
  7. PRRSV的感染差异性和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研究,S858.28
  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遗传变异分析及猪α干扰素的真核表达,S858.28
  9. 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S852.65
  10. 猪细小病毒河南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11.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类M蛋白与猪血管内皮细胞互作蛋白筛选,S852.611
  12. 极端低蛋白日粮对初产小梅山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后代生长性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S828
  13. 副猪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猪链球菌2型三重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S858.28
  14. 太湖猪卵巢组织FSHR基因表达水平与5’调控区多态性分析,S828
  15.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模拟体内发病条件下培养的蛋白组学研究,S858.28
  16. 多个猪IgGⅡB类Fc受体剪接异构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S828
  17. 苏钟猪TLR4基因多态性及编码区C1027A功能分析,S828
  18. PCV2对体外培养仔猪淋巴细胞NF-κB信号的影响,S858.28
  19. PCV2对体外培养仔猪淋巴细胞钙信号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S858.28
  20. 猪链球菌2型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S858.91
  21. 绿益康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S828.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学各论 > 心脏血管和淋巴系外科学 > 心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