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机制研究

作 者: 马凯
导 师: 钱忠好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土地资源管理
关键词: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 市场 演化 机制 交易费用 市场失灵
分类号: F301.1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69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非农建设用地的有效配置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中国非农建设用地按其所有权性质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二类:城市国家所有土地和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目前,中国现行法律制度不允许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必须首先通过征收或征用、变性为国有土地后方能进入一级土地市场。土地征用垄断严重影响了非农建设用地配置效率。尽管现有研究对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从产权、制度变迁、流转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完善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制度的途径。但是现有研究还未能从现代经济学侧重的主体行为的角度来探讨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配置。因此,从主体行为的角度探讨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的运行及演化问题,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重点从主体行为的视角探讨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的演化机制问题。在对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现状进行简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市场演化的逻辑,探讨市场演化过程中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分析市场演化的长期动态均衡,并引入典型案例对市场机制演化的理论分析进行验证。最后,分析目前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失灵的制度之源,进而探讨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政策矫正路径。全文共分为九章。第一章:导论。本章作为论文的开篇,首先介绍为什么要从主体行为互动的角度探讨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机制问题,然后围绕土地市场机制和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两个方面对现有有关理论研究进展简要介绍和述评。在此基础上,介绍本研究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主要的研究内容。第二章:交易费用、制度演化与市场机制:基础理论考察。在对市场机制、交易费用、制度演化等基础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交易费用、制度演化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从而建立全文研究的分析框架。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市场主体间能够形成博弈均衡,并达成市场出清。当制度环境发生变化后,就会产生外部利润,市场主体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成本收益会发生变化,主体博弈的支付发生变化,组织和个人会因此调整自身的行为、重新选择策略,进而推动制度的变迁。制度变迁完成后,就会在新的制度安排下达到市场出清。市场演化过程实质上是降低交易费用的过程。市场演化机制研究应该按照以下分析路径展开:市场现状分析——演化逻辑——演化规律——长期均衡——政策矫正路径。第三章: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现状分析。本章首先介绍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政策变迁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总结现阶段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的主要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比较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不同结构的效率,并探讨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积极意义。我国经济渐进改革的性质决定了土地配置制度不可能立即脱离计划经济的窠臼,政府拥有的特权的延续决定了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的政府垄断,导致了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无法得到有效配置。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中央政府对土地征用制度进行微调,同时,农民和地方政府进行了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实践探索。与政府垄断土地市场相比,分割的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是当事人基于特定环境的最优选择,尽管这一制度安排与城乡土地市场整合状态相比潜伏着效率的损失。第四章: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逻辑。本章首先考察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的背景,在分析相关利益集团对我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的影响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的内在逻辑。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近年来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的演化,主要是在体制转型时期不对称、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之下,非农建设用地的相关利益集团之间进行利益调整和再分配的结果,是他们相互之间利益矛盾妥协折衷的产物。其中,以地方政府和农民为主导的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和利益分割,对于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产权改革路径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解决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增长问题和提高农民收入问题,是其中两条并行不悖的主线。第五章: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规律研究。本章从交易的角度,找出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的本质,讨论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条件,得出帕累托最优直接入市区间。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静态分析,讨论各影响因素对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影响,并对一些实际问题作出解释。最后提出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规律,并指出其中存在的政策含义: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具有不同程度的流转均衡,在不同的时期,影响因素的变化也会带来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的不同状态,“一刀切”的做法可能会造成地区市场混乱或者给流转后的集体经济造成负担,尊重规律、区别对待是最优选择。第六章: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长期动态均衡研究。本章运用博弈分析方法重点分析我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的长期均衡问题。首先,建立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阻止动态博弈分析框架,找出重复博弈的多重均衡解,然后,结合中国现实制度环境,找出地方政府和农民在长期动态博弈中的精炼子博弈纳什均衡及其条件。研究认为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的演化符合一般的进入阻止动态博弈模型,但中国农民对地方政府的影响使其丧失了稳定的先动优势。现阶段中国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已经出现了农民与政府互为领导者的局面,在重复博弈中,“{打击,(进入,进入)}”成为精炼子博弈纳什均衡。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过程中的福利损失,实现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由非均衡向长期库诺特——纳什均衡的转变,必须打破政府土地征用垄断坚冰,允许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入市;加快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建设,尽快实现政府和农民的非农建设用地供给力量的平衡。第七章: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个案研究。本章选择江苏昆山、福建厦门两个典型个案,考察案例地区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现状,分析市场主体行为及其变化过程。由于主体行为选择的不同,在相同的初始制度环境和相似的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昆山市和厦门市创新出不同的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制度,形成不同的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状态,印证了前文的理论分析。第八章: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上市:市场失灵与其政策矫正。本章从理论上研究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失灵的原因,找出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入市陷于困境的制度之源,进而探讨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政策矫正路径。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上市限制不当以及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产权的残缺提升了市场交易费用,减弱了当事人的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供求,影响了交易效率,进而降低了社会福利。要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就必须以“尊重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为思想指导,在明晰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产权的基础上,赋予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上市的权利,通过法律制度的建设,从消除制度障碍、明晰土地产权等角度克服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上市的瓶颈。第九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本章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为未来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框架性建议,包括:尊重农民土地财产权利,明晰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产权,允许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上市;尊重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避免全国“一刀切”的做法;通过建立集体企业,培养农民经营能力,提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力量,保证农民的供给能力;协调地方政府与农民之间的互动行为,避免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出现库诺特——纳什均衡,以实现非农建设用地的最优配置。

全文目录


摘要  9-12
ABSTRACT  12-17
第1章 导论  17-39
  1.1 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7-20
    1.1.1 问题的提出  17-19
    1.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9-20
  1.2 文献回顾  20-34
    1.2.1 国外研究进展  20-21
    1.2.2 国内研究进展  21-33
    1.2.3 简要的评述  33-34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34-38
    1.3.1 研究思路  34-35
    1.3.2 研究内容  35-37
    1.3.3 研究方法  37
    1.3.4 数据来源  37-38
  1.4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38-39
    1.4.1 可能的创新  38
    1.4.2 存在的不足  38-39
第2章 交易费用、制度演化市场机制:基础理论考察  39-57
  2.1 市场、机制与市场机制  39-44
    2.1.1 市场  39-41
    2.1.2 机制  41-42
    2.1.3 市场机制  42-44
  2.2 交易费用  44-45
  2.3 制度、制度变迁与制度演化  45-52
    2.3.1 制度  45-48
    2.3.2 制度变迁  48-49
    2.3.3 制度演化  49-52
  2.4 交易费用、制度演化与市场机制  52-55
    2.4.1 交易费用与市场机制  52-53
    2.4.2 交易费用、制度安排与制度演化  53-54
    2.4.3 交易费用、制度演化与市场机制  54-55
  2.5 简要的研究结论  55-57
第3章 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现状分析  57-75
  3.1 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政策:路径变迁  57-60
    3.1.1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形成  57-58
    3.1.2 现行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政府垄断  58-60
  3.2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入市:政策调整和实践探索  60-65
    3.2.1 征地补偿标准的适当调整  60-61
    3.2.2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政策微调  61-62
    3.2.3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实践探索  62-65
  3.3 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主要特征及存在问题  65-69
    3.3.1 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的主要特征  65-66
    3.3.2 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存在的问题  66-69
  3.4 中国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垄断、分割、整合:效率比较  69-72
  3.5 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积极意义  72-73
  3.6 简要的研究结论  73-75
第4章 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逻辑  75-85
  4.1 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背景  75-76
  4.2 利益集团对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影响分析  76-81
    4.2.1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过程中的相关利益集团分类  76-77
    4.2.2 中央政府与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  77-78
    4.2.3 地方政府与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  78-79
    4.2.4 用地企业与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  79-80
    4.2.5 农民与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  80-81
  4.3 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的内在逻辑  81-84
  4.4 简要的研究结论  84-85
第5章 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规律研究  85-95
  5.1 我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交易视角的分析  85-86
  5.2 模型的建立  86-88
  5.3 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比较静态分析  88-92
    5.3.1 折现因子r_g、r_f  89
    5.3.2 折现因子δ_f、δ_g  89
    5.3.3 国有土地出让金C_0(L)、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租金C_1(L)  89-90
    5.3.4 企业纳税T_0、T_1  90-91
    5.3.5 非物质收入P、国有土地预期收益损失P′  91
    5.3.6 农民从流转中获得收益bC_1(L)+S_1-I_1(L)  91-92
    5.3.7 其他收入G_0  92
  5.4 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规律  92-93
  5.5 简要的研究结论  93-95
第6章 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长期动态均衡研究  95-105
  6.1 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长期动态均衡:博弈视角的分析  95-96
  6.2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入市:进入阻止博弈  96-100
  6.3 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长期动态均衡  100-103
  6.4 简要的研究结论  103-105
第7章 中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个案研究  105-129
  7.1 昆山个案  105-113
    7.1.1 昆山市概况  105-106
    7.1.2 昆山市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现状分析  106-109
    7.1.3 昆山市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过程  109-112
    7.1.4 昆山市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逻辑  112-113
  7.2 厦门个案  113-119
    7.2.1 厦门市概况  113-115
    7.2.2 厦门市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现状分析  115-117
    7.2.3 厦门市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过程  117-118
    7.2.4 厦门市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逻辑  118-119
  7.3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昆山模式、厦门模式的理论解释  119-128
    7.3.1 昆山市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因素分析  120-122
    7.3.2 厦门市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因素分析  122-125
    7.3.3 昆山模式、厦门模式演化比较  125-128
  7.4 简要的研究结论  128-129
第8章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市场失灵与其政策矫正  129-135
  8.1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失灵及其原因:一般性讨论  129-130
  8.2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失灵的制度之源  130-132
    8.2.1 现行法律法规对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入市限制不当  131
    8.2.2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产权存在残缺  131-132
  8.3 我国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入市的政策矫正建议  132-133
  8.4 简要的研究结论  133-135
第9章 主要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135-141
  9.1 主要研究结论  135-137
  9.2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建设的政策建议  137-139
  9.3 未来研究展望  139-141
参考文献  141-149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149-151
致谢  151

相似论文

  1.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2. 民国时期北平城市粮食市场区位分布及其等级研究,K291
  3.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4. 基于非规则LDPC码的BICM系统优化设计,TN911.2
  5. 高端容错计算系统高可靠监控子系统的研究和设计,TP311.52
  6. 当代广告舆论化现象研究,G206
  7. 无线传感器网络组播路由协议研究,TN929.5
  8.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9.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10. 西安市健身俱乐部健美操指导员市场需求现状的调查与研究,G831.3
  11. 中小型体育赛事营销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G80-05
  12. 我国少数民族环境权研究,D922.68
  13. “社会代理人”:于有为和无为之间,D625
  14.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行为特征分析,G647
  15. 面向服务实体的网构软件演化模型的研究,TP311.5
  16. 面向服务的多主体协作机制的研究与实现,TP393.09
  17. 中国海洋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研究,D630
  18.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践和展望,X38
  19. NaHCO3在杨树溃疡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S763.7
  20. 基于SOA的Portal定制系统的优化与实现,TP311.5
  21. 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网络通信机制的研究,TP393.02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理论 > 土地经济学 > 土地制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