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作 者: 黄改玲
导 师: 狄方耀
学 校: 西藏民族学院
专 业: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关键词: 西藏 农牧民 剩余劳动力 转移 对策研究
分类号: F323.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0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西藏是以农牧民为主体,农牧业经济为基础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和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农牧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低,而又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而又紧迫的历史任务。要解决这一重大问题,就要破解西藏的“三农”问题,而西藏“三农”问题的根本问题是农牧民问题,而农牧民的根本问题是提高收入问题。因此,实现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提高农牧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增加农牧民收入,推动农牧业走向质量、效益型之路,促进农牧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牧区的城镇化进程以及发展西藏的非农产业和提高农牧民的素质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充分认识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性的同时,本文对制约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及原因作了较为系统、深入地分析,认为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进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既有经济因素也有体制制度因素,既有历史因素也有文化因素,彼此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使得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其它民族地区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本文在分析制约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西藏的具体区情,提出了富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主要包括:拓宽经济发展空间,增加就业岗位;走具有西藏特色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之路;加快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城镇投融资体制以及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等相关制度的创新步伐;因地制宜,走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就业结构以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等相关对策。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第一章 绪论  7-11
  一、选题背景  7
  二、选题意义  7-8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8-11
第二章 国内外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11-20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的界定  11
  二、国外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及简要评价  11-15
  三、国内有关学者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文献综述  15-19
  四、国内学者对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文献综述  19-20
第三章 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20-24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增加农牧民收入  20-21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推动农牧业走上质量、效益型之路  21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农牧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  21-22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加快农牧区的城镇化进程  22-23
  五、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促进城镇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23
  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提高农牧民的自身素质  23-24
第四章 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原因分析  24-32
  一、人多地少的矛盾日趋严重  24-25
  二、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剩余劳动力比重大  25-26
  三、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偏低  26
  四、经济结构的制约  26-27
  五、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7
  六、相关体制与政策的影响和制约  27-28
  七、城镇化水平低  28-29
  八、产业结构层次低  29-30
  九、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  30-31
  十、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强  31-32
第五章 实现西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探讨  32-41
  一、拓宽经济发展空间,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更多岗位  32
  二、合理调控农牧区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32-34
  三、推进相关制度创新  34-36
  四、加快西藏城镇化进程  36-37
  五、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就业结构  37-38
  六、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壮大乡镇企业  38
  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38-39
  八、搞好农牧业综合开发,增强农牧区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39
  九、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保障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健康有序的转移  39-41
结束语  41-42
参考文献  42-45
致谢  45-4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48

相似论文

  1.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TP242
  2. 南极冰藻GPx、GST和SAHH基因的克隆、定量分析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Q943.2
  3. Slug对P53-MDM2系统的调控作用,R730.2
  4. 磷酸化介导的UGT1A3代谢活性差异的初步研究,R346
  5. 宁波市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S727.2
  6. 中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G632.0
  7. 广州市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G633.96
  8. 中小型体育赛事营销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G80-05
  9. 产业技术转移与承接中的环境伦理问题探析,X2
  10. 高性能聚丙烯腈的合成与表征,O631.3
  11. GMA的ATRP聚合及立构规整性的研究,O631.3
  12. 冲突管理视野下高校课堂管理研究,G647
  13. 小菜蛾APN和Pxbre基因的克隆与mRNA表达,S433.4
  14. 棉铃虫与烟夜蛾寄主选择机制的比较研究,S435.622.3
  15. 小麦UDP-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Ta-UGT3的表达载体构建和转化小麦研究,S512.1
  16. 木质素与多头切花菊弯颈及蚜虫抗性的相关性研究,S682.11
  17. 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体系在sf9细胞中重组表达保守性多巴胺能神经营养因子,R346
  18. 人下肢动脉硬化狭窄时血管内膜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胶原及中膜CPT-Ⅰ、GLUT-4的变化,R543.5
  19. 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小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R614
  20.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研究,D630
  21. 中国电子政务现状及发展研究,D630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