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小学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及其与同伴关系、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作 者: 吴立奇
导 师: 陈旭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 儿童 同伴关系 孤独感应对方式 孤独感
分类号: B84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68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孤独感应对方式既是衡量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又是影响儿童同伴关系和孤独感的重要变量。研究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不仅有利于充实孤独感的理论研究,还有利于了解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其发展特点,为缓解儿童孤独感提供实证研究基础。目前,对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的研究不多,系统研究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尤其缺乏。本研究遵循“现实情况—理论分析—研制工具—实际测量—现状及相关性探析”的研究思路。在文献分析及问卷调查基础上,编制了《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问卷》以调查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的现状;探索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和同伴关系对孤独感的影响。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由违纪或叛逆、崇拜偶像、自我调适、反思、分享、课外学习、回避或否认、幻想和倾诉九个因素构成,研究证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违纪或叛逆、回避或否认、反思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减少,课外学习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3.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在违纪或叛逆、回避和否认、分享因子上,男生高于女生,而在自我调适、课外学习、幻想、倾诉因子上,女生高于男生。4.不同年级的农村小学儿童的孤独感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多;城市小学三年级儿童的孤独感应对方式多于农村小学三年级儿童。5.不同孤独感水平的儿童在孤独感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在违纪或叛逆、回避或否认、幻想3个因子上,高孤独感儿童均值高于低孤独感儿童;在自我调适、分享、课外学习、反思和倾诉5个因子上,低孤独感儿童均值高于高孤独感儿童。6.儿童积极的孤独感应对方式、社会喜好、积极友谊质量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消极的孤独感应对方式、消极友谊质量与孤独感存在显著正相关。7.路径分析表明,儿童的孤独感应对方式通过两组中介作用来影响孤独感,分别是孤独感应对方式一社会喜好一孤独感、孤独感应对方式一友谊质量一孤独感,孤独感应对方式通过社会喜好和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影响孤独感。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I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8-22
  1 研究的问题  8-10
    1.1 问题提出  8-9
    1.2 研究意义  9-10
  2 文献综述  10-19
    2.1 孤独感的研究  10-12
    2.2 孤独感应对方式的研究  12-13
    2.3 同伴关系的研究  13-17
    2.4 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17-19
    2.5 已有研究的不足  19
  3 研究构想  19-22
    3.1 研究设计  19-21
    3.2 研究思路  21
    3.3 基本假设  21-22
II 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及其与同伴关系、孤独感的关系的实证研究  22-39
  1 研究一 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问卷的编制  22-30
    1.1 研究目的  22
    1.2 研究方法与程序  22-23
    1.3 统计工具  23-24
    1.4 结果与分析  24-30
  2 研究二 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的发展特点研究  30-34
    2.1 研究目的  30
    2.2 研究对象  30
    2.3 研究工具  30-31
    2.4 统计工具  31
    2.5 结果与分析  31-34
  3 研究三 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  34-39
    3.1 研究目的  34
    3.2 研究对象  34-35
    3.3 研究工具  35
    3.4 统计工具  35
    3.5 结果与分析  35-39
III 总体讨论  39-45
  1 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的结构  39-40
  2 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的发展特点研究  40-42
    2.1 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的年级特点  40-41
    2.2 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  41
    2.3 学校类型与年级的简单效应分析  41-42
    2.4 不同孤独感水平的儿童在孤独感应对方式上的比较研究  42
  3 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  42-44
    3.1 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相关  42-43
    3.2 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路径分析  43-44
  4 本研究的创新  44
  5 本研究的不足  44-45
IV 总结论  45-46
参考文献  46-51
附录  51-60
后记  60

相似论文

  1. 基于新医学模式的儿童医疗环境设计研究,TU246.1
  2. 声誉对学前儿童违规行为的影响,B844.1
  3. 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空间环境研究,TU244.2
  4. 西安地区少年儿童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5.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问题研究,G522.3
  6.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影响因素研究,G521
  7. 广州市小学生社会接纳性、孤独感与学校归属感关系的研究,G625.5
  8. 低俗文化对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的影响与防御机制研究,G632.4
  9. 核心力量训练对少年儿童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G852
  10. 哈尔滨市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技术犯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G861.1
  11. 青纺联集团“海尔兄弟”品牌营销策略研究,F274
  12. 合肥市0-6岁儿童血铅现况调查及低水平铅暴露影响因素分析,R179
  13. 微量元素对学龄前儿童身体发育影响研究,R179
  14. 合肥市手足口病流行状况及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分析,R725.1
  15. 积极情绪对3-5岁幼儿认知灵活性的影响,B844.1
  16. 江西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状况及生活习惯的现状调查,G527
  17. 儿童期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G641
  18. 成都地区儿童脓疱疮皮损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及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指纹分析,R440
  19. 氯雷他定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R725.6
  20. 儿童癫痫症状与MRI变化的相关分析,R742.1
  21. 尿微量蛋白检测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诊断意义,R725.6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 青少年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