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自主阅读研究

作 者: 何淑艳
导 师: 黄凡中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课程 自主阅读
分类号: G63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5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提高阅读教学的时效性”是一个时代性命题。问题的解决,必须建立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的基础之上。在“自主学习”的总原则下,在新课程标基本思想的指导下,在深入研究阅读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正确取向,是阅读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遗憾的是当前中学生自主阅读现状与新课程所倡导的阅读理念及要求相去甚远。虽然自主阅读的理论不断完善,实践研究也不断深入,但理论研究者注重理论体系的建构,忽视实践,因此研究成果缺少针对性,教学实践者注重阅读方法与技巧层面的探索,轻视理论研究,因此研究成果缺少应用性。如何有效地培养高中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广大一线教师依然茫然,因此自主阅读研究领域在空间上有待继续探索和系统化。本论文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在国内外自主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以高中语文课堂为实践平台,探索教师如何针对高中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有效的自主阅读指导以切实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问题。结合教材,研究力求具体、易行,以此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本研究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为问题的提出。交代自主阅读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通过对国内外自主学习(阅读)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了解自主学习(阅读)研究的基本状况,存在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调查问卷充分把握目前自主阅读存在的问题,探讨自主阅读的必要性;明确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框架。第二章为自主阅读理论基础。首先对自主阅读进行进行界定并以此为基础,从师生两个角度来概括自主阅读特征,通过理论的支撑探讨自主阅读的可行性,明确自主阅读应遵循的理念及原则。第三章为高中语文自主阅读的实践研究。展示课内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具体操作的成果。解决怎样指导高中语文自主阅读的问题,探索高中语文自主阅读的实践操作之路。第四章为反思自主阅读教学实践的得与失,并展望自主阅读教学的未来研究之路。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目录  7-9
引言  9-10
第一章 自主阅读的提出  10-15
  一、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0-13
    (一) 基于对阅读教学的反思  10
    (二) 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10-11
    (三) 基于对新课程的理解  11-12
    (四) 基于对历史的继承与发展  12
    (五) 基于阅读研究现状及成果  12-13
    (六) 基于对自主阅读的开展情况的调查分析  13
  二、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13-14
  三、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结构  14-15
第二章 自主阅读的理论基础  15-24
  一、自主阅读的界定  15-17
    (一) 什么是自主学习  15-16
    (二) 什么是自主阅读  16-17
    (三) 自主阅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  17
  二、自主阅读的主要特征  17-18
  三、自主阅读的理论依据  18-19
    (一) 以阅读理论为基础  18
    (二) 以现代学习理论为支点  18-19
    (三) 以发展心理学为前提  19
    (四) 以新课程标准为保障  19
  四、自主阅读的基本理念  19-22
    (一) 以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的内在需求为根本  19-20
    (二) 以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为目标  20-21
    (三) 以建构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基础  21
    (四) 以联系社会生活为途径  21-22
  五、自主阅读应遵循的原则  22-24
第三章 新课程标准下的自主阅读实践探索  24-38
  一、努力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兴趣  24-25
    (一) 通过课内讲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4-25
    (二) 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5
  二、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25-29
    (一) 认真选择阅读材料  25-26
    (二) 科学规划阅读任务  26-27
    (三) 注重日积月累  27-28
    (四) 精心指导阅读方法  28-29
  三、构建学生自主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  29-38
    (一) 确定学习目标,给予阅读导向  29
    (二) 激发兴趣,引发阅读期待  29-30
    (三) 提出问题,引发质疑  30-31
    (四) 收集资料、整合内容  31-33
    (五) 合作探究、研读文本  33-34
    (六) 实际运用,个体展示  34-36
    (七) 自主阅读小结与反思  36-38
第四章 研究的结论与启示  38-42
  一、成效  38-39
  二、困惑  39-40
    (一) 教学理论有待进一步充实,师生还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  39
    (二) 研究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9-40
  三、建议  40-41
    (一) 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40
    (二) 研究还需得到学校、家长的大力支持  40
    (三) "教师自主"的研究  40-41
  四、结论  41-42
参考文献  42-44
附录一  44-51
附录二  51-54
附录三  54-57
附录四  57-59
附录五  59-62
致谢  62

相似论文

  1. 新课程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与问题表征的研究,G633.6
  2.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3.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4. 中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分析与命题研究,G633.6
  5. 农村高中教师课程观现状调查研究,G632.3
  6.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7. 高中生物生态课堂演替优化的研究,G633.91
  8.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七年:一位亲历者的自我反思,G632.3
  9.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分析,G633.55
  10. 高中生化学学习能力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的研究,G633.8
  11. 新课改背景下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G633.51
  12.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G633.955
  13.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评课方法研究,G632.4
  14.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实施策略,G633.51
  15. 试论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美术教育及改革前景,G633.955
  16. 新课程视野下乡镇初中合作式作文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G633.34
  17.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材二次开发研究,G423.07
  18. 新课程背景下优化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研究,G633.3
  19. 高中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认同感的研究,G632.3
  20. 2010年浙江省数学新课程高考调查研究,G633.6
  21.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研究,G633.5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 汉语语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