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与贫困问题

作 者: 撖其籍
导 师: 赵雪梅
学 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改革 贫困 就业 经济增长
分类号: F1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0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从就业问题入手,探讨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贫困问题的关系。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第一章贫困、新自由主义的概念和理论阐释、第二章拉美贫困问题的状况、第三章新自由主义改革对就业的影响,和第四章结论。第一章主要对贫困及新自由主义的核心概念和理论进行了阐述。贫困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和地域的概念,它随时间、空间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从贫困的范围和程度来看,贫困可以区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两大类。绝对贫困的实质是指收入难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准,因此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在相对贫困的概念中,贫困是相对的,它是与某种变化着的参照系相比较而言的。狭义贫困仅仅指经济上的贫困,反映维持生产与生活的最低标准;广义贫困则是指除狭义贫困以外的包括社会方面、精神方面的贫困,即贫困者享受不到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所享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新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为三化:一是“自由化”,二是“私有化”,三是“市场化”。新自由主义没有专门的反贫困的理论,而信奉涓滴效应,主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与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拉美贫困问题的状况。拉美地区的贫困问题由来已久,且情况比较严重。拉美共有5亿多人口,其中贫困人口在1994年时为2.09亿,在2003年时上升到了2.27亿。90年代以来,拉美贫困问题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1997年,多数国家出现恢复性增长,减贫取得小幅进展;第二阶段:1998—2002年,经济危机频发,贫困问题有所加剧;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经济温和增长,减贫取得一定成效。贫困问题的变化趋势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在第一阶段,拉美经济总体上呈恢复增长的趋势。因此,在1990--1997年间,尽管减贫问题困难重重,但仍获得了一定进展。在进行调查的19个国家中,相对贫困家庭的比例从41%下降到了36%。绝对贫困也经历了类似的变化,减少了约3个百分点。进入第二阶段后,在1998--1999年的两年时间里,少数拉美国家成功避开了亚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了经济增长。然而另外一些国家,尤其是南美国家,则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经济停滞甚至是倒退,失业率上升。这些国家在90年代初出现的贫困现象减少的趋势中断了,在衰退严重的国家里,贫困家庭的数量甚至增加了。第三阶段,贫困状况有了好转。自2003年以来,拉美的贫困状况一直保持着平缓好转的趋势。到2006年,贫困率已连续4年下降。城市贫困主要是由于劳动收入低下造成的,与收入不足密切相关。对每个普通城市家庭而言,其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劳动人口的工资收入。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方式不同,其贫困问题呈现出的特点也不相同。在正规部门里的低素质劳动者和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劳动者的收入最低。大多数私营部门的员工收入极不稳定,无法保证他们脱离贫困状态,甚至是在大中型企业也是如此。同时由于公共部门收入低下,这一部门的很多人也受到了贫困问题的影响,其贫困人口占到了城市就业贫困人口的近十分之一,这阻碍了国家推进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农村贫困率高,绝对贫困人口居多,同城市贫困问题相比较,它更加严重,更加难以克服。农村贫困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因素:缺乏土地、水、资金、信息等生产资源;教育水平低下,文盲率高;不易获得基础服务;落后的技术水平等。在新自由主义改革后,除教育外,农村贫困家庭更难得到其他必需的生产性资源。此外,人口净增长速度对于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很重要。在比较贫穷的国家,农村的非农业生产刚刚进入第一阶段,处于第二阶段的地区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同其他工业相关的活动,那些比较富裕的地区已经达到了第三阶段。收入分配的情况在90年代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不平等程度依然没有改善,拉美一些国家的收入分配集中情况甚至是全世界最严重的。即使是在经济增长率很高的国家里,不平等现象也仍然维持了原有的水平。在经济危机时期收入分配通常会更加恶化。那些希望通过经济增长来改善收入分配的想法未能实现。拉美90年代的情况说明,经济增长并不能自动改善收入分配,拉美的分配问题并未得到改善。但是新自由主义改革以后,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被弱化了,难以通过再分配政策来增加贫困人群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状况。第三章论述了新自由主义改革对就业的影响。新自由主义改革的倡导者试图通过扩大轻工业来提高就业率,然而该地区劳动力市场却重复了发达国家的道路:即第一、第二产业的生产率提高了,但就业增加缓慢;第三产业提供了大量新的工作机会,但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工资水平却停滞不前。90年代总体的发展趋势是:第一产业就业减少,第三产业就业增加,而第二产业相对增加。就农业而言,80年代末,大多数国家开始实施推动农业生产的一系列宏观和微观经济改革,农业出口不断扩大,整个拉美地区的农业生产率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但就业却减少了。新自由主义改革后,拉美农业部门内部产生了二元分化,高度商业化的、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业出口部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它的机械化水平高,吸纳的农业就业很少。另一方面,半自给的小农户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得不放弃农业生产,就业状况极不稳定。这样农村的就业问题就恶化了。工业方面,整个90年代制造业的就业增长很低,但劳动生产率却不断提高。在许多国家出现了低就业和高生产率的并存,这些国家的加工业规模都很小,吸收的就业很有限。劳动密集型部门的就业减少了,在整个行业中所占的比重也减少了。非正规部门就业所占比重很大。2003年以来,在经济持续增长的拉动下,就业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正规部门就业增加,实际工资开始增加,但总体就业质量仍然没有明显改观。在整个拉美地区,第三产业所有部门的就业都以3%的速度增长,金融、保险、不动产和基础服务(电、天然气、水、交通、仓储和通讯)属于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但是将近70%的就业是由贸易、餐饮、酒店和公共、社会、个人服务等低附加值的部门创造的。但是只有基础服务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增加了就业率,其他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均有所下降,因此整个行业的生产率也下降了。从90年代后期起,拉美的失业率上升,而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贸易自由化、私有化和金融自由化对此都负有较为重要的责任。80年代中期可以说是战后拉美经济发展的分水岭,此后拉美国家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贸易保护主义走向贸易自由化。贸易自由化首先会给那些工业基础相对弱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压力。随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取消或减少,原先多少还处在保护之下的企业一下子就被置于严酷的竞争当中。这给拉美地区不具备竞争力的产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使本来就很高的失业率“雪上加霜”,让更多的劳动力进入失业大军。金融危机导致拉美股市暴跌,外资流入减少;各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被迫采取紧缩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导致利率上升,融资成本提高,使很多企业丧失竞争力,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以至破产。这都增加了失业率,降低了工资水平。与此同时,拉美国家的普通民众还承担了激进私有化绝大部分的经济成本。私有化后的反工业化----企业大规模的裁员以及大批中小型企业在恶劣经济环境下破产,导致的失业人口在新自由主义改革后普遍急剧上升。总的来说,新自由主义改革对拉美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其二元发展的特征更为明显。具体表现为:部分大中型企业适应了全球化的新形势,提高了生产率和竞争力,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但他们并不能提供很多就业机会,对减少贫困的作用很小。与此同时,很多中小型企业被全球化的浪潮推到了边缘的地位,非正规就业大量增加。但这种就业的质量低下,劳动者收入菲薄,难以摆脱贫困的状态。第四章为结论。通过对拉美现代贫困问题的状况、成因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新自由主义改革与贫困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的。既不能说新自由主义可以帮助拉美消除贫困,也不能说新自由主义改革就一定加剧贫困。新自由主义改革使拉美的生产、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而使贫困问题也发生了结构性的、难以逆转的变化。目前贫困人口中,绝大多数是被拉美当前的发展模式所边缘化的群体。因而彻底解决贫困问题的难度更大。自上世纪70年代新自由主义改革兴起以来,拉美的贫困状况也经历了起伏,而不是简单的改善或恶化。在90年代以来的三个阶段当中,第一阶段(1990--1997)贫困有轻微好转,但第二阶段(1998--2002)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逆转,贫困加剧,进入第三阶段(2003至今),经济温和复苏,贫困问题又有所改善。本文得出的结论是:1、新自由主义并不必然加剧贫困。近年来拉美贫困状况的改善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2、新自由主义不能解决拉美的贫困问题。从上文的分析可知,新自由主义改革加剧了拉美二元发展的特性,使得大部分人不能从经济增长中获益,因而注定不能彻底解决拉美的贫困问题。3、新自由主义改革使拉美的贫困问题呈现出起伏的特征。新自由主义改革后,拉美经济的外部脆弱性增强,更容易受发达国家及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在经济形势较好时,政府可以投入更多资源去缓解贫困问题。但在外部环境恶化时,贫困问题也会随之恶化。因而会出现起伏的特征。4、要想解决拉美的贫困问题,就必须跳出经济改革的范畴,进行更广泛的政治、社会改革。

全文目录


引言  4-5
第一章 贫困、新自由主义的概念和理论阐释  5-9
  第一节 贫困和贫困线  5-7
    一、贫困的内涵  5-6
    二、测定贫困的一般理论和方法  6-7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的理论要点及其解决贫困问题的思路  7-9
第二章 拉美贫困问题的状况  9-17
  第一节 90年代以来拉美贫困问题的发展趋势  9-11
    一、地区的总体情况  9
    二、90 年代贫困问题的发展趋势  9-11
  第二节 城市贫困问题  11-12
  第三节 农村贫困问题  12-15
    一、农村贫困问题的状况  12-14
    二、农村贫困问题与就业结构  14-15
  第四节 家庭收入分配趋势  15-17
第三章 新自由主义改革对就业的影响  17-26
  第一节 改革的冲击  17-20
    一、贸易自由化的冲击  17-19
    二、金融自由化和私有化的冲击  19-20
  第二节 改革对就业的影响  20-26
    一、对农业就业结构的影响  21-22
    二、对制造业就业结构的影响  22-24
    三、对服务业结构的影响  24-26
第四章 结论  26-36
  附表  27-36
参考文献  36-38
致谢  38-39
详细摘要  39-56

相似论文

  1. 浙江省省属高校研究生就业倾向性研究,G647.38
  2. 城市贫困居民社会救助研究,D632.1
  3. 农村失地妇女的就业状况研究,F249.2
  4. 武汉市创业促进就业政策实施效果指标体系研究,F249.27
  5. 农科大学生择业观、就业服务需求与高校就业服务优化,G647.38
  6. 发展服务外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探析,G647.38
  7. 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健美操专修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07.4
  8. 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G40-057
  9. 广西师范生就业力发展现状及改进研究,G657.38
  10. 论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创新,G647.38
  11.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公平问题探究,G647.38
  12. 项目课程视角: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对策研究,G717.38
  13. 佳木斯地区多维度农民工就业管理体系研究,F249.2
  14. 贫困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研究,G78
  15. 体验式就业教育,G647.38
  16.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府责任研究,G647.38
  17. 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G647.38
  18. 欧盟国家化解社会矛盾对我国的启示,D75
  19. 太原市女性流动人口就业现状分析,D669.2
  20. 劳动力市场扭曲背景下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D412.6
  21. 我国三次产业变化与就业之研究,F249.2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