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母语对广西壮族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干扰及其对策

作 者: 覃幼莲
导 师: 刘家荣
学 校: 西南师范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语音学习 广西壮族 学生英语 超音段音位 母语干扰 英语语音教学 壮语 对比分析 英语语调 对比研究
分类号: H319.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538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往往会导致目的语学习上的困难和错误,因为在学习新的语言系统过程中,来至母语的一套根深蒂固的语言习惯势必会阻碍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母语对二语的干扰在语音方面表现最为明显。语音是语言的基本物质外壳和表达手段,要充分了解语言之间的差别,必须对不同语言的语音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对比研究跟语言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它有助于发现和解释外语学习中的难点、分析错误和排除母语的干扰。因而王力先生(1985)指出,外语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中外语言的比较教学”。音系学对比被语言学家认为是语音对比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研究方法之一,它通过两种语言的音位系统的构成和特征(即音段音位)、重音和语调等其他方面的问题(即超音段音位)及音节结构的对比研究来揭示语言之间的本质区别。 壮语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绝大多数居住在广西境内,占自治区总人口的40%左右。由于社会经济、语言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影响,壮语学生的英语学习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群体特征,如英语语音学习难度大、错误多,发音带有明显的壮语口音等。但长期以来,英语语音教学未能得到教师的重视,教学质量很差。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缺乏必要的语音训练,不能确定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足以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另一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缺乏对英壮两种语音系统的对比分析,教师认识不到英语语音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哪里,无法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科学的分析以便找出纠正的办法。多年来,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极少有人对壮语语音系统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或对壮语学生的英语学习做调查研究,而通过对英壮语音的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特征进行深入对比研究用以指导壮语学生英语语音教学更是尚无先例。这正是作者撰写本文的初衷。 本文应用对比分析法,选择了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中最主要也是最能体现英壮两种语言差异性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来探讨本族语对壮语学生英语语音学习干扰的原因和方式,分析学生常犯的错误,找出原因,提出排除母语干扰的可行性对$。 全文分为六章: 第一章引文。阐明了本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简要介绍了本文的文章结构。 第二章对比研究与音系学概述。本章简述了对比分析的定义、目的及理论发展;介绍了音位、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的定义及各自的对比分析的意义和内容。 第三章 壮族和壮语简介。本章介绍了壮族的分布、壮语书写系统的形成及壮语音位系统,包括壮语元音、辅音和音节结构。本章还介绍了对壮语学生目前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的调查。 第四章壮语迁移的干扰。本章是重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音段音位对比,通过英壮辅音系统的比较分析,指出壮语学生英语发音方面失误较多、清浊辅音混淆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母语里没有送气的塞音和塞擦音。此外,文章还分析了母语干扰的其他几个方式及其原因。第二:部分从超音段音位对比的角度描述了声调和壮语声调、语调和英语语调各自的特征,对比分析了声调语言和语调语言的差异,并讨论了壮语学生在英语语调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难题和常犯的错误,提出了解决的办法。第三部分通过音节结构对比分析了壮语学生在学习音节的辅音丛结构和多音节词重音方面的误区。 第五章对策。本章强调了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及加强对壮语干扰英语语音学习的严重性的认识。在解决教什度和如何教的问题上强调恰当的教学材料的选择,发音技巧的讲解以及有意义的听音、模仿的练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第六章 总结。总结全文,指出英壮语音对比研究对指导壮语学生英语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对英壮两种语言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全文目录


英文摘要  6-9
内容摘要  9-11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14
  1.1 Rationale  11-12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2-13
  1.3 The Structure of the Paper  13-14
Chapter Two Contrastive Study and Phonological Analysis  14-19
  2.1 Contrastive Study  14-16
    2.1.1 Definition of Contrastive Study  14
    2.1.2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Contrastive Study  14-16
  2.2 Phonological Analysis  16-19
    2.2.1 Phonology  16-17
    2.2.2 The Phoneme  17
    2.2.3 Segmental Phonology and Suprasegmental Phonology  17-19
Chapter Three The Zhuang People and the Zhuang Language  19-26
  3.1 The Zhuang People  19-20
  3.2 The Zhuang Language  20-24
    3.2.1 The Written System of the Zhuang Language  20-21
    3.2.2 Zhuang Consonants and Vowels  21-24
  3.3 Current Situation of Zhuang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24-26
Chapter Four Interference of Zhuang Language Transfer  26-49
  4.1 Segmental Phonology  26-33
    4.1.1 Confusion between Voiceless and Voiced Consonants  26-30
      4.1.1.1 Comparison of Consonants between English and Zhuang  28
      4.1.1.2 Causes for the Interference  28-30
    4.1.2 Confusion of Distinctive Featur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30-32
    4.1.3 Excessive Nasalization in Articulation  32
    4.1.4 Mistaking Certain English Phonemes for Zhuang Phonemes  32-33
  4.2 Suprasegmental Phonology  33-45
    4.2.1 Tone and Tone Languages  34-36
      4.2.1.1 Features of Tone  34
      4.2.1.2 Zhuang: A Tone Language  34-36
    4.2.2 Intonation and Intonation Languages  36-41
      4.2.2.1 Features of Intonation  36-39
      4.2.2.2 English:An Intonation Language  39-41
    4.2.3 Comparison between Intonation Language and Tone Language  41-42
    4.2.4 Problems of Zhuang Students in Learning English Intonation  42-45
  4.3 The Syllable  45-49
    4.3.1 Comparison of the Syllable Structures between English and Zhuang  45-46
    4.3.2 Problems of Zhuang Students in Learning English Syllable  46-49
Chapter Five Countermeasures  49-59
  5.1 Importance of Pronunciation Teaching  49-50
  5.2 Awareness of the Interference of Mother Tongue  50-52
  5.3 What to Teach  52-54
    5.3.1 Selection of Adequate Teaching/Learning Materials  52-53
    5.3.2 Teaching the Techniques of Pronunciation  53-54
  5.4 How to Teach  54-57
    5.4.1 Listening  55-56
    5.4.2 Imitation  56-57
    5.4.3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Speech Sounds between English and Zhuang  57
  5.5 Reinforcing the Teaching of National Language—Putonghua  57-59
Chapter Six Conclusion  59-61
Bibliography  61-64

相似论文

  1. 布依语—英语语音对比研究,H319
  2. 会话含义特征强化性的英汉对比研究,H313
  3. 中美电视访谈节目中的情态对比研究,H314
  4. 汉英常用贬义词对比研究,H313
  5. 汉英插入语对比研究,H314
  6. 基于语料库的上海世博会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H052
  7. 英汉双关修辞格对比浅析,H15
  8. 论标记视角下的风格传递-The Great Gatsby两种译本个案研究,H059
  9. 叙事学视角下的《红字》及其两汉译本对比研究,I046
  10.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与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阅读理解测试部分对比研究,H319
  11. 国内外道路线形设计技术指标对比研究,U412.3
  12. 长大纵坡桥面铺装表层抗剪性能研究,U443.33
  13. 理查·施特劳斯与古斯塔夫·马勒艺术歌曲对比初探,J605
  14. 中美大学网站上校长致辞的体裁对比分析研究,H152
  15. 汉越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对比研究,H44
  16. 中美时尚杂志中化妆品广告语篇的礼貌策略对比研究,H152
  17. 汉英语基本颜色词对比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H195
  18. 赖斯与纽马克文本类型翻译理论之对比研究,H059
  19. 中外学生汉语能力要求与实际水平对比研究,H195
  20. 杂志封面构图意义的多模态话语分析,H0
  21. 中美大学生诚信教育对比研究,G641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英语 > 语文教学 > 教学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