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试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宗教观及其内在张力

作 者: 王幼林
导 师: 段德智
学 校: 武汉大学
专 业: 宗教学
关键词: 费尔巴哈 人本主义 宗教观 基督教 异化
分类号: B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39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宗教观,既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又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自康德以来的德国思想家,形成了从理性的角度认识和批判宗教、使神学理性化的传统,在这方面有康德、黑格尔、施特劳斯和鲍威尔等代表人物。为了从思想史上寻找反宗教神学的理论根据,费尔巴哈潜心研究近代哲学史,这方面有培根、斯宾诺莎和培尔等哲学家对他有重大的影响。 费尔巴哈从人的立场看待宗教,神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其宗教学说最为基本的内容。神的问题一旦有了解释,宗教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幻想或想象力是宗教的理论方法;神的世界即天国是人的世界的对象化;宗教是人之最初的间接的自我意识;启示是人的自我启示、自我规定;被对象化的人的本质即神反过来成为奴役人的异己力量,这就是宗教异化。人在宗教之中处于中心地位,人是上帝的上帝。宗教中人的存在与本质是分裂的,这决定了宗教将会走到尽头,取代旧宗教的新宗教是爱的宗教。 虽然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但是自我感是宗教的目的。两者是对立的,但又在费尔巴哈的人学基础上达到统一。 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功绩:他超越了法国无神论,对宗教作了更合理的解释;他在德国完成了对宗教的批判,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人本主义宗教观也有着很明显的不足,其最根本的不足就是从纯粹自然人的角度认识宗教。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7
导言  7-10
第一章 费尔巴哈宗教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  10-17
  第一节 费尔巴哈宗教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10-13
  第二节 费尔巴哈宗教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13-17
第二章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宗教观的三个环节  17-36
  第一节 人是宗教的始端  17-24
  第二节 人是宗教的中心点  24-30
  第三节 人是宗教的尽头  30-36
第三章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宗教观的内在张力  36-42
  第一节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宗教观里依赖感与自我感的对立  36-38
  第二节 依赖感与自我感在费尔巴哈人学基础上达到统一  38-42
第四章 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历史功绩及其时代局限性  42-49
  第一节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宗教观的历史功绩  42-46
  第二节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宗教观的局限性  46-49
结语  49-51
参考资料  51-53
后记  53

相似论文

  1. 《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研究,A811
  2.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3. 电视传播中的粉丝文化效应,G223
  4.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伦理研究,B82-05
  5. 基督教生态伦理思想探析,B978
  6. 体育新闻的异化现象与大学生体育行为研究,G80-05
  7. 即时通讯时代人的主体性反思,N02
  8. 弗洛姆幸福观研究,B84-09
  9. 基督教在我国农村的传播策略分析,B978
  10. 西方消费文化的社会学审视,C913.3
  11. 碰撞与融合,R-092
  12.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代县的基督教与民间信仰,B979
  13. 网络环境下信息异化的心理学视角研究,G201
  14. 公允价值应用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异化关系的实证研究,F832.51;F224
  15. 并购异化中的会计寻租研究,F271
  16. 论马利坦的“整全的人文主义”思想,B565.52
  17. 论马克思对实践的新理解及其意义,B023
  18. 中学教学中对网络文化异化的应对,G434
  19. 网络游戏道德问题研究,F49
  20. 弗洛姆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研究,B84-06
  21. 微博在企业内部传播中的适用性研究,F27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对宗教的分析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