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世说新语》《搜神记》等看魏晋南北朝物量表示法

作 者: 亓文香
导 师: 唐子恒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物量表示法 量词 不平衡
分类号: H1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303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物量表示法是汉语称数法的一种,其组成部分涵盖了名词、数词和名量词,是以表达事物数量为核心意向的语法现象。它与表示动作行为数量的动量表示法截然不同。 汉语物量表示法有漫长的发展历史。自古以来,学者们对量词作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对物量表示法却很少有系统的研究,这是汉语史的缺憾。本文立足于实际语料,试图对物量表示法作一次系统的研究,由于精力所限,硕士阶段的研究只选取了魏晋南北朝这一个历史时期作为试点研究,以便将来能将研究扩展开来。 据统计,汉语史上共出现了11种物量表示法。由于受时代、文体和语境等因素的影响,11种物量表示法的使用是不平衡的,它们在出现频率、出现环境和语法功能等方面都有很多差异。客观地展现11种形式的发展脉络将对汉语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 论文选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搜神记》等七部作品为典型语料,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把七部作品中物量表示法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归纳,试图探索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物量表示法的规律,以求对整个物量表示法的研究有所贡献。论文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主要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一物量表示法,简单说明了关于物量表示法的研究现状和本文选择魏晋南北朝及语料的依据和原因。 第二部分是魏晋南北朝的物量表示法,这是论文的主体。包括两节,第一节列举了一些特殊的形式并予以排除。第二节详细论述了七部作品中各种形式的出现情况,包括数量、分布、语法意义、量词使用的情况等。并由此总结出了魏晋南北朝物量表示法的几个特点。 第三部分是结尾,主要对第二部分总结出的特点进行原因分析,并指出从实际语料出发得出的结论更接近语言现实,更有说服力。 论文通过对大量语料的数据统计,得出了一些比较有启迪作用的结论,并与学者们的有关研究进行了对比,修改和补充了关于物量表示法的许多观点,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7
第一章 前言  7-16
  第一节 对物量表示法的界定  7-9
  第二节 选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原因及语料选择依据  9-16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的物量表示法  16-54
  第一节 非本文研究对象的一些特殊形式  16-19
  第二节 七部作品中物量表示法的使用情况  19-39
  第三节 从《世说新语》等七部作品看魏晋南北朝物量表示法的特点  39-54
第三章 关于各种用法不平衡现象的思考和原因推究  54-61
附注  61-62
参考文献  62-64
后记  64-6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5-66

相似论文

  1. 基于WinCE平台的故障分析仪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TP311.52
  2. 天然气脱酸性气体过程中物性研究及数据处理,TE644
  3. 精密离心机动平衡系统控制方法研究,TH113.25
  4. 大型汽轮机转子动平衡测控系统研制,TH877
  5. 电网电压不平衡时复合型PWM整流器控制策略的研究,TM461
  6. 频繁图结构并行挖掘算法的研究与实现,TP311.13
  7. 过程支持向量机及其在卫星热平衡温度预测中的应用研究,TP183
  8. 德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F815.16
  9. 罗非鱼片热泵干燥模型及其干燥工艺的研究,TS254.4
  10. 稻—蛙、瓜—蛙—鱼生态种养及养分平衡的研究,S-0
  11. ML模型下耦合可兴奋系统的动力学研究,Q42
  12. G银行云南分行营业部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F272.92
  13.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学科团队绩效评价研究,G647
  14. 核心力量训练对少年儿童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G852
  15. DMF+KSCN萃取分离苯和环己烷及液液平衡研究,TQ028.3
  16.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17. 中国大豆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特征及主要育种性状QTL的关联分析,S565.1
  18. 中国野生大豆的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特点以及育种有关性状QTL的关联分析,S565.1
  19. 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R249
  20. 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及颈椎间盘TNF-α、IL-1β的表达,R681.55
  21. 平衡计分卡在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F272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古代语法(文言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