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平面广告中的隐喻与隐喻图形的应用

作 者: 郭俊宁
导 师: 隋建明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艺术学
关键词: 隐喻 平面广告 隐喻设计 隐喻图形
分类号: J52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3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认知方法、一种思维方式。在平面广告中,隐喻作为我们进行设计思维与认知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平面广告除准确传递信息之外,还应该带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审美和情感体验。而隐喻方法恰好能帮助广告设计者实现这一理想和愿望。隐喻之于平面广告设计不仅拓展创意思维的表现维度,给设计思维带来多种途径和方法,而且也能实现广告图形语言的创新,从而更好地实现广告意义的传播,更有力地发挥平面广告设计的信息传达作用。本文主要从隐喻的本质、功能、特征等方面,尝试性地分析了平面广告中的隐喻现象以及隐喻在广告创意思维中的作用等。具体内容是: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主要论述了隐喻研究的背景与现状以及论文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为本文理论支撑部分,主要论述了修辞学与现代认知学对隐喻本质、特征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与平面广告设计的相关内容。第三章探讨了平面广告隐喻的构建,隐喻的文化性及对广告设计的影响,隐喻与设计创意思维之间的关系等。第四章借鉴修辞学、认知学的隐喻研究成果,分析广告隐喻图形的特征、实质,并从隐喻的互动、比较、替代三种功能角度去探讨隐喻在广告图形中的实现。第五章分析了广告隐喻的创新性、广告隐喻的价值意义以及广告隐喻的情感表现,广告中应用隐喻的原则事项等。第六章为结论,总结各章的主要观点,并得出隐喻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不仅是一种设计方法,同时也是我们进行创意设计的思维基础。一个好的隐喻设计,不仅仅需要全新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创意的新颖、独特,而隐喻的功能特征使广告设计的隐喻方法成为一个功能强大的、有效的创意思维工具。本文对隐喻在平面广告应用只是一种尝试性的探讨和研究,其更多的功能意义应在更多设计实践中去分析。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1章 绪论  10-14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0-11
  1.2 研究背景与现状  11-12
  1.3 研究方法  12
  1.4 研究主要内容  12-14
第2章 隐喻平面广告设计  14-21
  2.1 隐喻理论  14-16
    2.1.1 传统修辞学对隐喻的研究  14-15
    2.1.2 现代隐喻理论的研究  15
    2.1.3 隐喻意义--概念间的跨领域映射  15-16
  2.2 隐喻的特征  16-17
    2.2.1 概念相似性特征  16
    2.2.2 经验相似性特征  16-17
    2.2.3 感觉性特征  17
  2.3 平面广告  17-18
  2.4 平面广告设计  18-21
第3章 平面广告设计中的隐喻  21-34
  3.1 平面广告中隐喻的构成  21-23
  3.2 平面广告中隐喻的基础  23-26
    3.2.1 文化基础  23-25
    3.2.2 不同文化中隐喻的趋同性  25-26
    3.2.3 认知基础  26
  3.3 平面广告设计中相关因素与隐喻  26-31
    3.3.1 通感与隐喻  26-28
    3.3.2 联想与隐喻  28-29
    3.3.3 想象与隐喻  29-31
  3.4 广告隐喻的解读  31-32
  3.5 隐喻意义文字与图像之关系  32-34
第4章 平面广告中的隐喻图形  34-51
  4.1 隐喻图形  34-40
    4.1.1 图形  34-35
    4.1.2 传统图形的隐喻之美  35-38
    4.1.3 隐喻图形  38-40
  4.2 隐喻图形的特征  40-43
    4.2.1 简洁生动  40
    4.2.2 委婉含蓄  40-41
    4.2.3 超常性  41-42
    4.2.4 多义模糊性  42-43
  4.3 隐喻图形的辨析  43-45
    4.3.1 隐喻图形与象征图形  43-44
    4.3.2 隐喻图形中的夸张  44-45
    4.3.3 隐喻图形中的比拟  45
  4.4 隐喻在平面广告图形设计中的体现  45-51
    4.4.1 隐喻的比较  45-47
    4.4.2 隐喻的替代  47
    4.4.3 隐喻的互动  47-51
第5章 隐喻在平面广告中的价值意义与使用原则  51-57
  5.1 隐喻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创新性  51-55
    5.1.1 跨越领域的相似性选择  51-52
    5.1.2 隐喻的生动性与图形优越性结合  52-53
    5.1.3 与观者建立情感纽带  53-55
  5.2 广告隐喻的使用原则  55-57
    5.2.1 异质原则  55
    5.2.2 通用原则  55-56
    5.2.3 程度原则  56-57
第6章 结语  57-59
参考文献  59-61
致谢  61

相似论文

  1. 海西科学解释网络模型中的隐喻,N02
  2. 概念隐喻的认识论意义,B842.1
  3.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认知隐喻研究,I712.072
  4. 概念隐喻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性研究,G633.41
  5. 概念隐喻理论视域中《红楼梦》诗词的英译研究,I046
  6. 张一白城市电影的创作研究,J905
  7. 基于教师隐喻视角的教师形象重构,G451.1
  8. 从社会认知角度看广告中的性别隐喻,H05
  9. 汉、英语情感隐喻对比研究综述,H315
  10. 现代汉语触觉感官词的认知语义研究,H136
  11. 关于海报设计中的隐喻研究,J524
  12. 概念隐喻及其翻译:奥巴马演讲个案研究,H315.9
  13. 汉英饮食动词对比研究,H314
  14. 界面隐喻理解的探索性研究,H05
  15. IN/OUT和里、外的对比研究,H030
  16.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经济新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研究,H315
  17. 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多义词教学中的应用,H319
  18. 中国笔墨语言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524
  19. 对招贴设计中隐喻手法的分析及其应用,J524
  20. 英汉诗歌中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H05
  21. 汉语文学隐喻与非文学隐喻理解机制ERP研究,H15

中图分类: > 艺术 > 工艺美术 > 中国工艺美术 > 工商工艺美术 > 广告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