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前我国农村的贫困与文化扶贫问题研究

作 者: 胡吉红
导 师: 王祥俊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贫困 文化贫困 文化扶贫 可持续发展 脱贫 科学文化素质
分类号: F323.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44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人类把探索的目光投入21世纪人类生存与发展未来的时候,贫困仍旧是困扰着世界的问题。中国自1978年就开始了扶贫的历程,但由于其特殊的国情,西部地区仍面临着贫困面积广大、经济增长缓慢、人力素质低下、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困境。这不仅影响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政治秩序的稳定,而且从根本上削弱了贫困地区和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潜力。 然而对于贫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界定。本文认为李守经的观点比较适合于社会学的定义,即“贫困是以人为主体的概念,是人或社会群体的贫困。贫困是人的发展权利实现不足或未能得到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是多种多样的,衡量贫困也有多种标准,有经济的,也有社会的、文化的。当前,文化因素已成为贫困农村发展的“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贫困农村仍旧存在着农民受教育的时间短,文盲、半文盲数量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保守落后的状况。这种落后文化状况的存在是有其深刻的传统根源的。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偏僻而贫困的农村,传统的思维方式使农民的思维还没有跳出等级的、宗族的、人伦的社会关系之网;以义利观为核心的观念,使农民在义与利的选择上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陕隘的农耕文化造成了许多农民墨守成规、固守田园、缺乏竞争开拓精神。贫困农村存在的文化贫困根源,是导致贫困的深层次原因,所以扶贫也应该从文化扶贫入手。 文化扶贫要通过提高贫困农民的整体素质,以提高其挑战贫困,抵制贫困的能力。然而从我国扶贫历程来看,主要存在着如下几点不足:一在扶贫方式上,重消极给予,轻积极扶持。二在扶贫效果的评估上,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三在致贫原因的认识上,重环境决定论,轻人力观念。四在扶贫主体上,重国家、政府帮扶,轻社会、市场救助。 在文化生产力迅速崛起的今天,面对着农村文化贫困的状况,文化扶贫显得十分必要与紧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都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挑战;“法轮功”事件启示人们:农村文化建设已刻不容缓,农村的文化阵地科学不去占领,迷信就会盛行;中国加入WTO以后,农业受到的冲击将是巨大的,这也对农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建设的战略转移,西部大开发已经拉开了序幕,然而这一过程遇到的最大难题将是人口素质低下。文化扶贫不仅仅对贫困农村意义重大,对广大农村,整个中国来说都具有重大经济与社会意义。 文化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第一,应该根除农民头脑中的阵旧观念,夯实脱贫与发展的基础。不破除贫困农民头脑中的陈旧观念,现代意识 中的阵旧观念,夯实脱贫与发展的基础。不破除贫困农民头脑中的陈旧观念,现代意识 就不可能树立起来。首先,对贫困地区的干部提出要求,应该把文化扶贫摆到重要的位 置上来;其次,弘扬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剔除糟粕,高扬时代的主旋律,重塑农民的 价值观。第二,促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首先,要求 贫困地区的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其次,在加大普 及基础教育,提高广大贫困地区整体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要不断加强成人教育、家庭 教育:再次,在学校教育中,应该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 贫困地区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加强贫困农村文化“硬件”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的业 余生活。首先,要重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抓好设施、人员、经费、活动“四落实”; 其次,要发动广大群众,精心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破除封建陋习的影响,树立现代的生 活意识。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7
前言  7
一、 当前我国农村的贫困及其深层原因分析  7-15
  (一) 关于贫困概念的几种界定  8-9
  (二) 当前我国贫困农村文化的基本状况  9-12
  (三) 当前我国农村贫困的深层原因  12-15
二、 文化扶贫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5-24
  (一) 以往扶贫的误区分析  15-17
  (二) 文化扶贫的必要性  17-21
  (三) 文化扶贫的紧迫性  21-24
三、 文化扶贫的策略选择  24-30
  (一) 彻底根除农民头脑中的陈旧观念,夯实脱贫与发展的基础  24-26
  (二) 促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26-29
  (三) 加强农村文化“硬件”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29-30
注释  30-31
主要参考文献  31-32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4.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5.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6.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7. 城市贫困居民社会救助研究,D632.1
  8.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9.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0. 贫困地区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研究,G78
  11.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12.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13.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G649.2
  14. 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G641
  15.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篮球教学可持续发展研究,G841-4
  16. 生态消费的哲学思考,X2
  17. 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18. 河南省城市中学排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G842
  19. 可持续发展观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实证研究,F224
  20. 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F832;F205
  21. 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重庆经济发展转型研究,F206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收入与分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