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重庆经济发展转型研究

作 者: 赵艳轲
导 师: 余兴厚
学 校: 重庆工商大学
专 业: 产业经济学
关键词: i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转型 能源效率 低碳城市
分类号: F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复苏、发展绿色新兴产业、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和争取双赢的选择,世界经济开始步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转型时期。由于世界经济转型的原动力不仅来自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求,而且也来自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保证资源环境安全的现实需求,因此,此次转型呈现出鲜明的绿色、低碳的特征,从而使得此次经济转型成为名副其实的“低碳经济转型”。中国正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进入工业化、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对资源消耗会不断增加,但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先天脆弱、环境承载力十分有限的国情,决定了其长期沿用的能源、资源和污染物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持续,因此,必须转换发展思路,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为此,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发展方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纵观整个“十二五”规划纲要,都是围绕转变方式、实现经济转型这条主线展开的。而节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是实现绿色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着力点,因此研究低碳经济转型必须对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重庆作为全国八个低碳城市试点之一,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肩负着“打造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加快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的战略使命,加快推进低碳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很迫切;而且,重庆地区的发展经验可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形成示范效应。因此,对重庆地区的发展和经济转型问题进行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此外,中国的低碳经济转型尚处于起步和探索期,相关制度和政策还不健全,发展模式还没成型,相关研究还不全面透彻,因此,对重庆转型问题的研究,不能不说是对低碳经济理论研究的贡献。本研究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各种生产要素(尤其是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明确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接着研究了“工业三废”与各种能源消费的关系,并建立模型对重庆的能源效率进行评价,分析重庆能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进重庆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发现,能源是重庆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重庆近十年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源消费,资本投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有所加强;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强度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但在重庆既存在能源利用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也没有达到最优规模的情况下,盲目追求增加投资并非是最好选择,下一步的发展应在提高技术水平、整合投入资源、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能源利用的规模经济上努力;重庆旨在改善环境的一系列措施和努力收到了成效,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基本上保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应当确定经济、环境和社会和谐的发展战略目标,使重庆地区的经济更加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社会更加进步;根据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的经验,推进重庆低碳经济转型应从战略制定、政策支持、制度革新、技术进步和观念转变等方面努力。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第1章 绪论  8-20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8-10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0-16
  1.3 研究内容  16-17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及可能存在的不足  17
  1.5 研究方案及结构  17-20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0-25
  2.1 灰色关联分析  20-22
  2.2 数据包络分析(DEA)  22-24
  2.3 能源效率理论  24
  2.4 低碳经济理论  24-25
第3章 重庆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状况分析  25-40
  3.1 重庆经济发展分析  25-30
  3.2 重庆能源消费分析  30-40
第4章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重庆建设绩效评估  40-49
  4.1 构建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41-45
  4.2 重庆建设绩效评估  45-49
第5章 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经验与启示  49-60
  5.1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性与紧迫性  49
  5.2 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  49-55
  5.3 国内发达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  55-60
第6章 推动重庆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60-68
  6.1 转变发展思路,推进粗放型经济向低碳经济的战略转型  60-61
  6.2 构建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61-64
  6.3 改革和完善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体制与政策  64-65
  6.4 建立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科技与人才保障  65-66
  6.5 引导树立低碳的生产和消费观念,提高能源效率  66-68
结论与展望  68-70
参考文献  70-74
附录  74-76
致谢  76-78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参加课题及获奖情况  78

相似论文

  1.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2.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3.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4.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5.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6. 哈尼族聚落乡土建筑“再生”之路研究,C95
  7.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8.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9.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10. 重庆建设低碳城市的问题与对策研究,X321
  11.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森林经营权益融资创新研究,F326.2
  12. 可持续发展观下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实证研究,F224
  13. 绿色金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F832;F205
  14.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TV213.4
  15.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X2
  16. 新疆阿克苏地区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2
  17. 高校能源效率评价研究,G647
  18. 环境学科在绿色大学建设中技术支持作用研究,TU201.5
  19.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F49
  20. 煤炭富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F1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国民经济管理 > 能源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