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三国志裴注》量词研究

作 者: 王晓姝
导 师: 李波
学 校: 黑龙江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三国志裴注 量词 语料库 穷尽式研究
分类号: H1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词汇发展迅速,呈现了与其它时期不同的面貌。在继承上古词汇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新词新义。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很多可资利用的口语材料,有翻译的佛经、笔记小说、医农、科技著作、民歌、史书等等,而裴注正是一部含有口语成分较多的史书注释,这些著作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语言的实际运用情况。丰富的量词是汉语的特征之一,虽然量词早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到了魏晋时期,量词有了较大的发展,后代许多量词在这个时期都展现了其基本用法。但对量词的研究起步却相对较晚。对《三国志裴注》量词的研究显得更为欠缺。本文以《三国志裴注》中的量词为研究对象,对著作中全部量词进行分析研究,试图从中揭示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量词的概貌,希冀对量词发展的一些整体规律有所发现,以期填补这方面的缺失。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3
Abstract  3-6
第一章 绪论  6-10
  第一节 裴松之及《三国志裴注》  6-7
  第二节 《三国志裴注》的语料选择  7-8
  第三节 量词的界定及产生发展  8-9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意义  9-10
第二章 《三国志裴注》量词使用情况分析  10-27
  第一节 《三国志裴注》量词的分类  10-11
  第二节 《裴注》中量词的组合能力  11-16
    一、量词与数词组合  11-12
    二、量词与名词组合  12-13
    三、量词与量词组合  13
    四、量词与疑问词组合  13-14
    五、量词与表示估量的副词组合  14-15
    六、量词与指示代词组合  15-16
  第三节 《三国志裴注》中量词的结构类型及频率统计  16-23
    一、数词+量词  16-17
    二、数词+量词+名词  17-18
    三、名词+数词+量词  18
    四、数词+量词+之+名词  18-19
    五、量词+名词  19
    六、名词+量词+数词  19-20
    七、量词+数词  20
    八、量词单用的情况  20-21
    九、量词连用  21-23
  第四节 《三国志裴注》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  23-27
    一、定语  23-24
    二、主语宾语  24
    三、谓语  24-25
    四、状语  25
    五、补语  25-27
第三章 《裴注》量词概貌描写  27-61
  第一节 《三国志裴注》中的名量词  27-57
  第二节 《三国志裴注》中的动量词  57-61
    一、专用动量词  58-59
    二、借用动量词  59-61
第四章 结语  61-65
  第一节 《三国志裴注》中量词使用的特点  62-63
  第二节 《三国志裴注》所反映的中古时期汉语数量表示法的特点  63-65
参考文献  65-67
致谢  67-68

相似论文

  1. 汉英量词对比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H195
  2. 基于语料库的上海世博会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H052
  3. 对外汉语精读教材中量词编排研究,H195
  4. 基于语料库对TAKE用法的比较研究,H319
  5. 汉泰量词对比研究及对泰汉语量词教学,H146
  6. 初级阶段留学生习得汉语量词偏误分析,H195
  7. 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中SO使用情况的语料库分析,H319
  8. 现代汉语功能句型及其语料库建设,H146
  9.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专业学习者书面语中心理使役动词使用研究,H319
  10. 基于语料库的英国媒体关于中国制造报道的话语分析,H315
  11. 近义词PROVIDE和SUPPLY的语义韵对比研究,H319
  12. 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名量词偏误分析,H195
  13. 基于语义分析法的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研究,H195
  14. 《臣辰盉》铭文研究,K877
  15. 《三国志》裴注文学性研究,K236
  16. 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语义韵对比研究,H319
  17. 基于语料库对中国军力报告的语义韵研究,H315
  18. 《现代蒙古语语料库管理平台》建设,H212
  19. 中亚留学生汉语量词使用现状调查研究,H195
  20. 《现代汉语词典》单音节名词借用作临时量词的分析,H146
  21. 文学作品中汉语量词名词超常搭配的认知分析,H146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近代、现代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