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松江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区内流动机制的研究

作 者: 何佩军
导 师: 代蕊华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师流动 机制
分类号: G52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1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大量的农村优质中小学教师资源向城区流动,不合理的教师流动使原本就尖锐的城乡教育公平问题越发突出。师资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核心要素,构建公平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成为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可以促进区域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促进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碰撞与交流,激发一个学校师资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流动机制的研究是当前教育行政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本研究在综合借鉴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从一个区的情况出发,分析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政策环境和现实特征,从教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三个方面分析各自在教师流动中的利益和态度。区域教师流动的单向性、单层次性,优质师资在城区学校过度集中,教育人才流失,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出现断层,这些现象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并试图施行限制政策将之纳入规范可控的范围。而学校则因担忧骨干教师外流、青年教师培养任务重、一般教师“沉淀”等因素对教师流动持谨慎态度。教师的流动还要跨越来自人事管理体制、政府和政策层面、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既得利益教师群体的障碍。本研究认为,要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合理有序流动,需要从教师、学校和政府三个层面共同努力。对教师提出了建立符合自己能力特长的职业发展定位、形成多元化的自主发展策略、积极增强对不同教育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等在流动中促进自我生命成长的策略;提出了学校要利用流动策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优化流入教师的成长环境、建立流动教师的评估机制等实现师资水平提升的策略;在政府层面,要发展和完善教师区域内流动的政策环境,引入市场机制处理教师流动问题,建立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相结合的流动机制,引导并促进城乡之间教师的双向流动,引导并促进不同层次教师的流动,提高人力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和有效性,激发学校师资队伍的活力,从而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政府还应采取如下措施来保障教师的流动。一是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二是实施发展性评价制度,构建促进教师发展的梯级平台;三是树立教师动态管理理念,引导教师参与支持流动;四是建立教育人才储备机制,为区域流动提供生力军;五是提升教师职业美誉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绪论  11-17
  一、问题的提出  11-12
  二、教师流动的现实意义  12-15
    (一) 流动是教师寻求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  13-14
    (二) 流动可以实现教师个体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双赢  14
    (三) 流动可以促进区域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14-15
  三、与本研究有关的核心概念的界定  15
  四、研究方案  15-17
    (一) 研究目的  15
    (二) 研究内容  15
    (三) 研究方法说明  15-16
    (四) 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16-17
第二章 国内外教师流动研究与实践  17-22
  一、国外研究或实践  17-19
    (一) 美国关于教师流动的调查研究  17-18
    (二) 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的实践  18-19
  二、国内研究综述和实践探索  19-22
    (一) 国内有关教师流动研究综述  19-20
    (二) 国内有关教师流动的实践探索  20-22
第三章 松江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现状  22-33
  一、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队伍整体状况  22-24
    (一)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发展的形态分布  22-23
    (二) 对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配置的基本认识  23-24
  二、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现行政策  24-25
    (一) 中小学教师流动的法律依据  24
    (二) 中小学编制管理的有关规定  24
    (三) 关于区域内教师流动的有关政策文件  24-25
  三、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现实特征分析  25-27
    (一) 区域教师流动呈现单向性、单层次性特征,优质资源在城区学校过度集中  25-26
    (二) 流动导致的教育人才流失状况明显,农村学校骨干师资出现断层  26
    (三) 教师流动处于无序状态,教育行政部门开始限制流动  26-27
  四、区域内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利益制衡  27-33
    (一) 个人价值最大化促使教师流动  27-28
    (二) 学校对待教师流动态度谨慎  28-30
    (三) 区域教师流动必须实现的障碍跨越  30-33
第四章 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合理有序流动的有效策略  33-45
  一、教师在流动中促进自我生命成长的策略  33-34
    (一) 建立符合自己能力特长的职业发展定位  33
    (二) 形成多元化的自主发展策略  33-34
    (三) 积极增强对不同教育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  34
  二、学校在教师流动中实现师资水平提升的策略  34-35
    (一) 利用流动策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34-35
    (二) 优化流入教师的成长环境  35
    (三) 建立流动教师的评估机制  35
  三、发展和完善教师区域内流动的政策环境  35-40
    (一) 引入市场机制处理教师流动问题,减少“行政干预”  35-37
    (二) 建立区域内教师柔性流动机制,实现农村、城区学校教师双向流动  37-38
    (三) 建立区域内教师刚性流动制度,实现不同层次教师的流动  38-40
  四、建立、健全促进区域内教师合理有序流动的保障机制  40-45
    (一) 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  40-42
    (二) 实施发展性评价制度,构建促进教师发展的梯级平台  42
    (三) 树立教师动态管理理念,引导教师参与支持流动  42-43
    (四) 建立教育人才储备机制,为区域教师流动提供生力军  43
    (五) 提升教师职业美誉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  43-45
附录  45-48
  一、区教育局局长、人事科长访谈提纲  45-46
  二、松江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状况调查表  46-48
参考文献  48-51
后记  51

相似论文

  1.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2.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3. 高端容错计算系统高可靠监控子系统的研究和设计,TP311.52
  4. 当代广告舆论化现象研究,G206
  5. 无线传感器网络组播路由协议研究,TN929.5
  6.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7. 基于SEM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研究,G522.3
  8.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新探,G521
  9. 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研究,G644
  10. 我国少数民族环境权研究,D922.68
  11.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公共政策研究,G522.3
  12. 面向服务的多主体协作机制的研究与实现,TP393.09
  13. 中国海洋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研究,D630
  14.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践和展望,X38
  15. NaHCO3在杨树溃疡病防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S763.7
  16. 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网络通信机制的研究,TP393.02
  17.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春杂的鉴定与初步研究,S513
  18. 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D262.11
  19. 服务型政府决策机制初探,D035
  20. 公共部门中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探研,F272.92
  21.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研究,D422.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国教育事业 > 教师与学生状况 > 教师状况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