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研究
作 者: 徐国麒
导 师: 周常春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企业管理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旅游开发 利益分配机制 社区影响 社区参与
分类号: D42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民族村寨旅游不断的发展,其利益分配问题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同时,伴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模式的兴起,社区已被列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规划的重要方面,并成为旅游利益分配机制中的重要主体,从而形成了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的模式与机制,这种机制势必对旅游目的地社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如何评价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对社区的影响、以形成有利于促进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利益分配机制已成为迫切的任务。鉴于此,本文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可邑村作为案例地,从居民感知视角,通过构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的居民感知评价指标模型,对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首先主要回顾了国内外民族村寨旅游利益分配机制及其影响,以及旅游影响的居民感知评价指标模型与民族村寨旅游居民满意度评价的研究现状;其次,通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与研究需要,构建了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的居民感知评价指标假设模型,该评价指标模型包括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主客关系影响、社区公共环境影响与社区参与影响等5个维度、共计21个指标项目;再次,选择可邑村作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社区居民对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社区影响的感知的相关数据,及利用深度访谈获得了相关资料,对其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历程与利益分配机制进行了梳理,接下来利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到了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的居民感知模型的五个维度:经济利益影响、社会文化影响、主客关系影响、社区公共环境建设影响和社区参与影响,然后通过分析其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感知表现,得出了居民对社会文化、社区公共环境建设和社区参与的影响感知最强烈,赞成率比较高,说明了旅游利益分配机制对这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同时对经济利益产生了较强积极影响,但是对主客关系的积极影响一般,接下来就利用方差分析得出社区居民对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感知基本上具有一致性;最后,对案例地提出了完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建议,并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全文目录
摘要 3-4Abstract 4-10第一章 绪论 10-17 1.1 研究背景 10-13 1.1.1 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现状 10-12 1.1.2 本文研究问题的提出 12-13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4 1.2.1 研究的目的 13 1.2.2 研究的意义 13-14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5 1.4 本研究中的难点与创新点 15-16 1.4.1 研究的难点 15 1.4.2 研究的创新点 15-16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 16-17第二章 研究综述 17-31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7-21 2.1.1 民族村寨概念的界定 17 2.1.2 民族村寨旅游概念的界定 17-18 2.1.3 社区参与旅游的概念 18 2.1.4 旅游利益分配机制概念的界定 18-19 2.1.5 利益分配机制与旅游影响的关系 19-20 2.1.6 社区参与和利益分配机制的关系 20-21 2.2 民族村寨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研究综述 21-23 2.2.1 国外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综述 21 2.2.2 国内民族村寨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研究综述 21-22 2.2.3 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模式比较 22-23 2.2.3.1 国外民族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成功模式 22 2.2.3.2 国内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模式 22-23 2.3 民族村寨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研究综述 23-25 2.3.1 国外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研究综述 23-24 2.3.2 国内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研究综述 24-25 2.4 旅游影响的居民感知评价指标模型研究综述 25-29 2.4.1 国外旅游影响的居民感知评价指标模型研究综述 25-27 2.4.2 国内旅游影响的居民感知评价指标模型研究综述 27-29 2.5 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居民满意度评价研究综述 29-31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39 3.1 研究框架与研究模型假设 31-33 3.1.1 本文的分析框架 31 3.1.2 民族村寨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的居民感知评价指标假设模型 31-33 3.2 研究对象 33-34 3.2.1 研究的对象 33 3.2.2 实证研究案例地的选取 33-34 3.3 研究工具及研究方法 34-35 3.3.1 研究工具 34-35 3.3.2 研究方法 35 3.4 数据收集 35-37 3.4.1 前期调研 35-36 3.4.2 正式调研 36-37 3.5 数据分析方法 37-39 3.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37 3.5.2 信度分析 37-38 3.5.3 效度分析 38 3.5.4 因子分析 38 3.5.5 两独立样本T检验 38 3.5.6 方差分析 38-39第四章 实证研究——以可邑村为例 39-89 4.1 可邑村社区概况 39-43 4.1.1 自然地理概况 39 4.1.2 气候 39 4.1.3 人口状况 39-40 4.1.4 经济发展状况 40-41 4.1.5 主要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 41-43 4.2 可邑村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历程 43-55 4.2.1 启蒙与探索阶段 43 4.2.2 开创阶段 43-45 4.2.3 发展阶段 45-49 4.2.4 社区全面参与阶段 49-55 4.3 可邑村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利益分配机制概述 55-69 4.3.1 可邑村民族村寨旅游利益相关者分析 55-58 4.3.2 可邑村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模式与分配方案 58-67 4.3.3 可邑村旅游利益分配的制度、保障与监督措施 67-68 4.3.4 社区居民对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整体满意度评价与对利益分配要求的重视度分析 68-69 4.4 可邑村民族村寨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分析 69-80 4.4.1 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社区影响项的因子分析 69-71 4.4.2 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影响表现 71-80 4.5 居民对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感知的方差分析 80-82 4.6 可邑村旅游利益分配机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 82-85 4.6.1 旅游利益分配机制提供给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机会存在一定的不公平 82-83 4.6.2 社区居民对旅游利益分配公平性的认知偏低 83-84 4.6.3 社区居民对建立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知晓情况偏低 84 4.6.4 旅游利益分配用来对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偏低,基本上没有征地补偿 84-85 4.7 完善可邑村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建议 85-89 4.7.1 健全社区参与机制,能让更多的居民公平地参与到旅游开发当中并从中受益 85-86 4.7.2 完善旅游利益分配决策机制的制度,成立旅游利益分配管理委员会 86 4.7.3 建立旅游收入分成制度,社区居民集体入股,获得股金分红 86-87 4.7.4 建立相关的补偿机制 87 4.7.5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做到公开透明,并加大对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宣传 87 4.7.6 提升旅游发展层次,加强景区的营销与推广,设法扩大旅游收入规模 87-89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89-92 5.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89-91 5.1.1 构建了民族村寨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的居民感知评价指标模型 89-90 5.1.2 民族村寨旅游利益分配机制对社区产生了影响 90 5.1.3 居民对民族村寨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感知基本上存在一致性 90-91 5.2 本文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91-92 5.2.1 本文研究的局限 91 5.2.2 研究展望 91-92参考文献 92-97附录 97-110致谢 110-111
|
相似论文
- 城市历史街区交通问题研究,TU984.191
- 体验经济视角下芜湖地区体育旅游开发与营销研究,G812.7
- 汾河源头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研究,F592.7;F205
- 中日两国大学生主题类虚拟社区参与动机的比较研究,G206
- 建宁县生态旅游开发研究,F592.7
- 古商城文化旅游开发研究,F592.7
- 风景名胜区村落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TU984.114
- 邯郸市峰峰矿区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研究,G122
- 天府水文化旅游开发研究,F592.7
- 沅水中下游流域旅游开发研究,F592.7
- 广西客家传统民居旅游开发研究,F592.7
- 中原黄帝神话传说及旅游价值研究,F592.7
- 都江堰延伸景区开发研究,F592.7
- 攀枝花ASD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F592.7
- 都市遗产旅游开发路径研究,F592.7
- 少数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增权路径研究,F592.7
-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F592.7
- 甘肃省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升级研究,F592.7
- 荒漠明珠,TU986.2
- 苏区艺术之我观,K26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农民运动与组织 > 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 > 农民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